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強硬的姿態以緬甸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成為週一(1月29日)在老撾舉行的2024東協外長非正式會議的首要議題。這次會議是東協自寮國接任輪值主席以來的首次高級別會議。
東協10國的外交官代表了總共近6.5億人口和超過3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他們將共同製定策略,解決有關區域和平、安全和穩定的問題。他們也討論了經濟合作等議題,以回應本年度主題「加強連結性和韌性」。
在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汶萊和老撾等東協成員國中,有幾個國家在南中國海與中國有海洋主權爭議。
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中國海擁有主權,每年估計有5兆美元的國際貿易經過南中國海,這導致中國和一些國家陷入直接對抗,尤其與菲律賓和越南之間的對抗最為顯著。
東協會議在歷史名城寮國北部的瑯勃拉邦舉行,同一天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計劃在河內會見高級官員,其中包括討論南中國海持續緊張的局勢。
在與中國緊張的敵對關係日益升溫之際,菲律賓一直在尋求更多來自東協鄰國的支持,主要爭議區域是第二托馬斯淺灘(Second Thomas Shoal,中國稱仁愛礁)。許多人擔心這可能升級為更廣泛的武裝衝突,並可能涉及馬尼拉的長期條約盟友華盛頓。
菲律賓政府抗議中國海警使用水砲、軍用級雷射和危險的攔截動作,導致雙方在爭議海域發生對峙和碰撞。
中國和東協於2002月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雙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解決南中國海相關爭議。在爭議解決之前,各方承諾保持克制,不使爭議複雜化和擴大化。2011中國和東協再次重申宣言,同意「為和平與永久解決有關國家間的分歧和爭議創造有利條件」。只是近年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有關方遵守這項承諾。
由於老撾與鄰國中國關係密切,且地處內陸,因此沒有對南中國海提出主權聲索,許多人對老撾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期間能否取得任何突破表示懷疑。
據了解,老撾最終聲明草案將於週一晚些時候發布,其中沒有直接提及對中國的主張,但多次強調需要尊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根據該公約,聯合國支持的仲裁庭在2016年裁定中國基於歷史理由在南中國海的廣泛主張無效,並認定北京侵犯了菲律賓人在該淺灘捕魚的權利。不過中國拒絕接受仲裁結果。
老撾在聲明中表示,東協討論了“該區域的填海造地、活動和嚴重事件,包括危及所有人安全的行動”,並“強調了非軍事化和自我克制的重要性”。
自2021年2月緬甸軍方從民選的昂山素姬政府手中奪取該國的控制權以來,東協制定了和平「五點共識」計劃,要求立即停止暴力、各方對話、由東協特使進行斡旋、透過東協管道提供人道援助,並由特使訪問緬甸與所有相關方進行會面。
迄今為止,緬甸軍方領導層一直忽視該計畫。同時,據聯合國表示,由於暴力升級,已有超過26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人道危機正在加劇。
老撾已派遣特使前往緬甸與執政的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其他高級官員會面,試圖在「五點共識」上取得進展。
自2021年底緬甸阻止東協特使與昂山素姬會面以來,緬甸一直被禁止派外交部長或任何政治代表參加東協會議。此次在瑯勃拉邦的會議,緬甸由非政治的外交部官員代表出席。
老撾在最終聲明草案中稱緬甸是“東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表示該組織致力於透過落實五點共識“協助緬甸為當前危機找到和平、持久的解決方案”。
(此文依據了美聯社的報道。)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