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海軍“馬斯汀”號驅逐艦在南中國海海域進行“航行自由行動”後不久,中國海空軍在南中國海海域高調舉行實戰化演練。除此之外,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填海造島並將之軍事化的行動也沒有停止。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並不能改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美國和西方在戰略上正在輸給中國。另有分析人士建議,美國在南中國海劃“紅線”,以便真正威懾中國。
包括遼寧號航空母艦在內的海軍艦艇和空軍的多型多架飛機參與了在南中國海進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展示了北京的強大武力。此次海空大演練之前,美國海軍“馬斯汀”號驅逐艦剛剛在南中國海海域完成了“航行自由行動”。在此之前,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還對越南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
除了美國之外,美國的盟友們也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做出了表示。澳大利亞說,將加大在南中國海的行動,另外,英國也宣佈在本月在南中國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
但是,西方學者指出,雖然這些行動很重要,很有像徵意義,但是,“航行自由行動”只是解決了戰術問題,而在戰略上,美國和西方正在輸給中國。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前澳大利亞國防部官員約翰·沃茨( John Watts)星期五(3月30日)在大西洋理事會舉行的“模糊的水域: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海事安全”的研討會上說:
“我想用一個不太完美的比喻。警車可以盡可能在社區整晚巡邏,但是,如果它不去犯罪發生的地方,不去干預犯罪,這其實是沒有什麼治安效果的。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我們在做這些事,但是,它們是否真的有效? 真的有助於我們的盟友和夥伴,抵制中國的侵略的影響?”
沃茨解釋說,擁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意味著明白自己面臨的挑戰、有明確的目標,並具有實現目標的能力。他說,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美國及其盟友有能力,但是對挑戰以及目標卻不是很明確。與之相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戰略卻很明確:中國希望南中國海免於戰事,並在使用強硬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標,包括將經濟和政治手段聯繫在一起。
他說:“中國的手段,他們不會引起衝突。……他們有硬實力,但是,還沒有用硬實力。……他們的方式中有硬的成分,但是卻不是硬得足以引發物理意義上的衝突,或是傳統意義上的衝突,但是,同時,他們卻在進一步步推進。除非我們意識到這點,不只是在描述他們的行動,並採取超越象徵意義的動作,否則,我不認為我們可以有效抵禦中國的做法。”
3月23日,越南國有石油集團告知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中斷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勘探石油。沃茨說,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詮釋了中國的做法。他說,中國在做的是一天天的在改變國際的準測,西方必須有清楚的認識。
美國應在南中國海劃“紅線”
東京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小谷哲男(Tetsuo Kotani)建議,美國和西方在南中國海劃線。
他說:“我們必須繼續('航行自由行動'),但是,我們也要面對現實, '自由航行行動'並不能改變中國的行為,我覺得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在南中國海的紅線。雖然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紅線失敗了,但是在南中國海的紅線是成功的。紅線就是不能把斯卡伯勒淺灘(中國所說的黃岩島)軍事化,而中國沒有做。奧巴馬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非常清晰的,雖然他們的自由航行行動比較晚。現在在南中國海沒有紅線,也許美國及其盟友需要討論,在南中國海什麼是比較現實的紅線。另外我們也要討論,如果中國跨越了這條紅線,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集體行動?”
但是,他沒有說明,這條“紅線”到底怎麼劃?
美中在南中國海的分歧嚴重
不過,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上將在同一個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戰術看似成功,但是在戰略上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中國周邊的國家都對中國的咄咄逼人的做法警覺起來,這些國家不僅加強了自己的軍備而且也加強了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合作。
布萊爾說,美國和西方與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利益上存在嚴重的分歧。
他說:中國對(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那些島嶼和那片水域的態度是典型的大陸國家的心態。他們把距離中國東部海岸線和南部海岸線的數百英里的水域看作是他們的“防禦壁壘。在衝突發生的時候,中國的海陸空力量必須在那裡佔主導地位。在和平時期,外國的海空力量也應該被拒之於外,在法律和實踐上都是這樣。”
布萊爾說,作為海洋大國的美國卻認為,在和平時期,任何國家海岸線12海里外的地方都應該對其他國家的海空力量開放。在那裡,進行監測活動是常規的和合法的。在那裡的行動是謹慎的,並不構成任何威脅。
不過,布萊爾同時強調,這樣的分歧並不一定會導致雙方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