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獲北京大額空客飛機訂單後,美國再次出現不應與中國在經濟上完全脫鉤,以及要軟化與中國經貿關係的聲音。
美國財政部長正探索通過訪華為波音爭取北京訂單的可能性。其根據是特朗普政府時期一項美中貿易協定。但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專家指出,涉及軍民兩用的高科技行業,美國必將逐漸與中國脫鉤,因為“中國的經貿政策根本不公平,經常是掠奪性的。”
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山博(Jay Shambaugh)週一(4月9日)表示,美國並不尋求經濟上與中國脫鉤或限制中國的經濟增長。
“我們偶爾會因中國不同的經濟政策而出現問題,我們也將始終捍衛美國的經濟利益——但我們不會以任何方式試圖將這兩個經濟體完全分開,”山博對彭博電視台說。 “這既不切實際,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上週,美國眾議院專注於美中競爭的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指出,近期內美國不會尋求與中國完全脫鉤,而是選擇性脫鉤,即一些敏感材料的供應鏈將逐漸移出中國。
本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派出了兩名高級助手前往北京、上海,考察今年晚些時候她訪問中國的可能性。
“在過去幾年中,有一個現實已經形成,認識到脫鉤是不可能的,也不是美國和中國希望看到的事情。”外交關係協會貿易政策研究員伊努·馬納科(Inu Manak)說。
“原因很簡單,這很難做到。”美國智庫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 Atkinson)說。 “我們兩國之間的貿易流量非常大,……我們想賣給中國很多東西,中國賣給我們的某些東西很棒,對我們有幫助。”
美中關係近年來急劇惡化,雙方越來越將對方視為頭號戰略和經濟威脅。去年 11 月美國總統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以尋求改善兩國關係,但之後雙方在台灣安全、間諜指控、技術安全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問題上出現了新爭端。
“選擇性脫鉤”最早由一些專家提出。 2020年10月,美國前駐華大使洛德(Winston Lord)對《美國之音》說,“發動全面貿易戰、全面脫鉤最終會造成對許多美國工人、美國出口和一些行業的不利影響。”他認為,“選擇性脫鉤正在發生,集中在精準領域,而不是全面鋪開。”
“選擇性脫鉤”實際上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拜登政府下達多項命令,限制中國獲得美國先進技術及產品的措施,包括禁止對華出口高端芯片及其製造設備等產品,加速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裝配線撤離中國。
今年2月,新成立的眾議院美國與中國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在提出應對美中間“存在生死攸關的抗爭”的時侯,提出要說服美國人民了解為什麼要和中國“選擇性脫鉤”。
“我認為我們會慢慢走向選擇性脫鉤。”美國智庫信息和創新基金會負責人阿特金森說。 “例如蘋果公司說,到本十年末,他們希望在印度生產大約一半的iPhone。所以我認為人們已經認識到我們已經變得過於依賴中國,而中國的經濟政策和貿易政策根本不公平,經常是掠奪性的,我們不應該受制於這些。”
財政部長派員探路尋求北京買波音訂單
本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派遣兩名高級助手前往中國探路。他們是負責中國問題的部長高級顧問易明(Elizabeth Economy)和負責中國和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斯科特·塔特洛克(Scott Tatlock),他們 “將評估雷蒙多的中國之行是否會產生證明其合理性的成果。”
“我認為部分原因是看到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去了,並為空客公司達成了一筆好交易。”貿易政策專家馬納科說。 “我認為很自然地商務部也必須去,說,嘿,我們也需要為波音公司達成一筆好交易。”
財政部長雷蒙多正在尋求有成果的北京之行。她的根據是,2020年1月簽署的《美中貿易協定》,包括中國承諾在兩年內將其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採購額比2017年的水平增加至少 2000億美元,其中可能包括購買波音飛機。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大使談判達成了(美國與)中國第一階段協議。該協議要求中國購買一些飛機。我認為這些購買至今沒有完成,”馬納科說。
“所以我認為,也許她(雷蒙多)的意圖是,比如說,我們將執行第一階段協議。我們不會提新的要求,但是,看,我們之前就此達成一致,現在我們只是要求你履行承諾。”
自2017年以來,波音公司沒有報告來自中國航空公司的商用客機訂單。其中既有美中關係惡化的原因,也有波音737 Max 2019年3月發生兩起死亡人數346人的空難的因素。
波音公司估計,到2040年,中國航空公司將需要8,700架新飛機,價值達1.47萬億美元。
北京:美國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對中國的態度
但北京很可能不會適應美國“選擇性脫鉤”的政策。中國外交部一位資深外交官週三(4月12日)警告說,除非美國從根本上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否則就如何維護兩國關係進行談判毫無意義。
中國外交部下屬智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徐步說:“中美關係非常緊張,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擔心中國可能會超越它。”
“如果整體誤解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如果中國需要被遏制的觀點不會被重新調整,那麼任何危機溝通或危機管理都無濟於事,”徐步週三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拜登政府雖然沒有明確使用“選擇性脫鉤”作為其對華經貿政策的主要概念,但繼承了特朗普政府對抗中國在經貿領域不公平做法的大部分政策,而且在有些方面做得更為堅定。
“問題出在更先進的行業,尤其是被稱為兩用行業的行業,即既可用於商業目的又可用於國防目的的行業。”阿特金森說。 “例如,計算機芯片是一個領域,我認為另一個領域是製藥。”
阿特金森說,很多人仍然不了解中國的野心,“他們想要的是在廣泛的先進技術領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他們現在控制了世界上大約65% 的高速列車市場,他們控制著很大一部分5G電信設備,他們控制著大約70%的太陽能電池板市場。”阿特金森說,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採取竊取知識產權、強制企業技術轉讓、大規模補貼等措施”,才獲得了“比較優勢或競爭優勢”。
阿特金森是最早提出“選擇性脫鉤”的專家之一。他認為,美國需要減少與中國在技術和製造業等關鍵領域的經濟相互依賴,以保護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
“我給你舉個例子,”阿特金森說。 “在中國有一家公司叫京東方,它是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之一,它生產電視屏幕,基本上,中國現在擁有70%的LCD顯示器市場,京東方最近建造的工廠之一,我相信是一個OLED顯示器工廠,也就是高端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他們支付了該工廠成本的10%,政府支付了90%,世界上沒有人這麼幹的。這簡直太離譜了。你怎麼跟一家所有設備90%成本由政府支付的公司去競爭?這就是我所說的,我們必須有選擇脫鉤的意思。我們不能讓中國真正從這些不公平做法中受益,因為這是他們有意設計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專門為讓韓國的三星和LG這兩個主要參與者出局而設計的。他們的目的是讓他們破產,那是他們的目標。”
美中經貿關係中的大問題是貿易戰
美國外交協會專門研究美國貿易政策的研究員馬納科認為,美中經貿關係中“一個大問題是貿易戰“。她最近的論文顯示,這場貿易戰已經打了56個月,顯然仍沒有結束的跡象。
“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注意,考慮前往中國的是商務部長,而不是美國貿易代表。”馬納科說。 “涉及到這次訪問的重點,可能有點奇怪,商務部長將去執行貿易協定,這不是我們通常看到情況,”她說。
馬納科說,如果這次想去訪華的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那可能會發出一個信號,表明我們確實願意討論我們貿易關係中的一些更廣泛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訪問)必須由美國貿易代表而不是商務部長來進行,就這一點而言,我想說貿易戰還會繼續下去,直到我們看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任何行動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
美國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長在關稅問題上早已存在分歧。根據美國之音2022年6月的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認為,華盛頓應從美中整體戰略高度考慮商品關稅問題。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則認為,考慮取消部分對華商品關稅可以緩解美國高企的通脹率,這“再度反應白宮內部在對華關稅問題上意見分歧,”報導說。
馬納科說,經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兩輪徵求評議,可以看到只有少數美國企業受益於對華商品關稅,“因為他們受到保護,免受外國競爭,而且他們能夠獲得更高的價格,因為這些產品賣給美國人,每個人都被迫從他們那裡購買,”馬納科說。 “絕大多數公司表示,他們受到的傷害不光因為減少就業、減少產出而傷害了他們的業務,而且關稅也普遍地損害了他們的競爭力。”
但馬納科認為,由於贊成保持關稅的聲音很強大,“我認為拜登總統很難採取行動。”
(美國之音記者林楓對本文亦有貢獻)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