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不斷加大對台灣施壓下,華盛頓一份新出爐的智庫報告建議白宮,與台北建立新的高層經濟對話,不僅可以化解中國對台灣的經濟外交壓力,美台也可以跨越貿易衝突及政治障礙,展開一個更有利於彼此的經濟夥伴關係,為將來雙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奠定基礎。
星期二,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針對這份報告舉行發佈會,報告作者,也是該智庫經濟與科技政策分析師華特斯說,美台應該建立一個部長級高層經濟對話,由美國貿易代表及商務部長和台灣的對口就彼此關注的議題進行交流。
華特斯說,美台貿易關係緊密,但雙方的“貿易投資框架協議”對話平台,現在卻因美豬、美牛等非關稅政治因素而停止舉行,他認為重新投資在一個更好的美台經濟關係,雙方每半年舉行一次經濟對話,將有助於強化彼此的貿易關係,也可以化解一些來自中國的非市場因素影響。
華特斯說: “這麼做的最終結果,我們不僅會有一個更好的美台關係,讓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有一個緩衝,我們還可以建立美台消費者與企業間的信心,因為在這些貿易討論中,我們看到的是愈來愈多的不確定感,不僅是在美國的企業界,也不僅是在中國和台灣的企業界,同時也在韓國、日本和遍及整個東南亞,所以建立更好的關係並移除一些不確定性,也必定會使未來更加繁榮。”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在發佈會上說,台灣是美國重要貿易夥伴,但美國政府在處理經貿議題上,台灣總是成為附屬於中國之下的子議題,美台商會多年來都在尋求美國政府將兩者脫鉤,以免美台經貿議題的處理議程受到中國議題的影響。
韓儒伯說:“美台商業協會一直告訴美國政府,各部門都應該終結把台灣視為中國議題之下的一個子項目,因為無論是在需要的時間或是政治的角度上,中國議題總是會吸走任何房間大部分空氣,如果把台灣放在那個房間裡,美國就不大可能單獨從美台雙邊角度去調整美國的利益,而是會從美中之間的其他考量去處理台灣議題。 ”
對於美中貿易摩擦對台灣的影響,韓儒伯說,目前這個問題還很難量化,雖然人們還是擔憂這是遲早會發生的問題,不過在中國的台商很早就將市場分散到其他地區。
韓儒伯說:“我們談一談台灣在美中貿易衝突下在做些甚麼。普遍來說,美國與台灣政府都對過度依賴中國有類似的擔憂,也都認為有必要將供應鏈分散。老實說在特朗普與蔡英文上任前供應鏈就已經在移轉了,那是因為一開始有成本增加的問題,至少在中國是如此,另外還有一些特定的代製與代工廠商想要尋找下一個低成本生產地點。我前面已經提到越南,這是很好的例子,還有印尼,甚至印度,都愈來愈有吸引力。”
作為報告評論者,台灣駐美代表處經濟組副組長陳正祺也在會中提到,台灣在美國的投資是美國在台投資的4倍,雙方有重要貿易投資關係但卻沒有定期經濟對話,如果能建立高層經濟對話就可以把所有問題擺在桌上攤開來談,有助於雙邊貿易問題的解決,例如特朗普政府對鋼鐵徵收關稅的232貿易條款,雖然是針對中國,但台灣鋼鐵產業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陳正祺說:“首先,從我們收集到的信息,特朗普政府關於鋼鐵的232條款國安議題,主要是為打擊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不過美國政府採取的措施,是對所有人徵收全球性關稅來防範產能過剩,包括從中國進口再出口到美國,這是我們從收集到的信息所知道。對台灣來說,因為我們沒有被免除關稅,所以我們必須多付百分之25的關稅,我們對美國的出口大約減少了百分之12,所以我們的確受到關稅的影響。”
這份名為“被忽視的亞洲夥伴:美國應該加強與台灣經濟合作”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北京對台灣施壓並影響其他國家與台灣關係的能力也變得更為強大,這不僅是一個日漸令人擔憂的問題,它也影響台灣在全球的經濟地位,這種地位理應由市場力量來決定。
報告說認為,當其他國家正在簽署新的貿易協定時,台灣經常被排除在外,近來美中貿易爭端加劇,也使得台灣企業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美國不能再無視於這些變動,也不能再允許台灣和在台灣的美國企業,因為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而受到不必要的懲罰。
報告說,特朗普總統在2017年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同推動的新的高層經濟對話,是一個可以適用於美台高層經濟對話的框架,雙方在這種對話下追求互利的經濟關係、廢除既有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並尋求新的投資與合作領域,由於台灣和美國、日本一樣都有許多相同的目標,因此與台灣的經濟關係也是一個有增長空間的重要關係。
根據這份報告,2017年美台貿易量達870億美元,台灣是美國排名第12大貿易夥伴,雙方未來還可以在數位經濟創新、電子商務及能源等領域上擴大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