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8月3日訪問台灣備受全球關注,不僅不出所料地引發北京在軍事、經濟、輿論、國內整肅全方位反擊、導致台海危機驟然升高,同時也在美國國內產生瞭如何評估這次訪問的激烈辯論。
“由於美中競爭的加劇,這場危機遲早會發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學者黎安友教授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 “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趨勢。”黎安友指出。 “佩洛西的訪問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無論她去還是不去,我認為這種趨勢正在發生。”
媒體爆出佩洛西訪台消息後,中國民族主義煽動者揚言軍方會擊落佩洛西座機,雖然事後遭無情嘲笑,但正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出的,“中國的反應很不成比例,而且很危險。” 解放軍在軍演中已經 “發射了11枚彈道導彈,包括台灣上空在內,派遣艦艇圍繞全台灣。發射的5枚導彈落在日本附近。”
如何解釋北京圍繞台灣問題在美中競爭中的行為邏輯,作為美國中國問題頂尖研究者之一的黎安友有一個理論框架。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北京認為美國處於長期衰落的過程中,這將需要很長時間,是個動盪過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對中國的威脅會減弱。為了利用這種情況,中國希望全球市場穩定,不要戰爭,並希望避免與美國的兩極分化,因為那樣會增強美國的決心、加強美國的聯盟,並促使美國對中國經濟和社會施加更大壓力。也正因如此,中國不會對台灣發動戰爭。它等得起,台灣最終會明白,美國已經衰落到美國的安全保障無用的地步,到那時,中國可以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黎安友在今年3月俄烏戰爭爆發、分析北京立場時發表了這一框架。
根據他的理論,北京在這次台海危機中的強烈反應是“習近平想向台灣和華盛頓傳達一個信息,即中國非常強大,美國真的沒有能力保護台灣。”黎安友說。
隨著美中競爭加劇,台灣日益成為這一競爭中的戰略焦點。美國國內有越來越強的聲音呼籲美國對華政策應明確在北京武力攻打台灣時美國捍衛台灣的立場,即從傳統的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以遏制北京武力統一的衝動。
美國參議院也在醞釀將台灣升級為美國“重要非北約盟友”地位的跨黨派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
“決定性的因素不在於美國說什麼,而在於美國是否對中國有可信的軍事威懾力。”黎安友說。 “我現在的評估是,五角大樓表示,目前中國擁有威脅美國航空母艦以及亞洲空軍和海軍基地的不對稱的能力。因此,如果美國沒有真正可信的威懾力,我們說什麼都不重要。”
“關鍵是要調整和加強我們的軍事態勢,讓北京明白,它無法贏得一場對台發動的戰爭。所以,當我們還沒有實際軍事部署來執行戰略清晰時,我不贊成將戰略模糊轉變為戰略清晰。”黎安友指出。
黎安友認為,眼下這一幕台海危機將隨著解放軍軍演的結束而結束,“美國或台灣不會選擇以加劇危機的方式作出回應。” 但是他說,“長期存在的危機,即美國及其盟國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的對抗,將繼續下去,我相信它會隨著未來的事件變得更加激烈。”
黎安友認為,佩洛西訪台及其隨後的台海危機並沒有改變美中雙方的基本政策,“中國要統一台灣,願意和平統一,但不放棄使用武力。 美國仍堅持(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公報框架。但雙方執行政策的方式確實發生了變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政策有了變化。”
“當我從這個角度來看時,我覺得這不是她的訪台值得還是不值得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個它達成了,我的意思是,美國支持台灣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但如果她不去,這場危機無論如何遲早會發生。”黎安友說。
以下是對黎安友教授專訪的實錄
記者:黎安友教授,感謝你接受采訪。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如期對台灣進行了訪問,北京也立即在經濟、軍事、輿論、社會等各層面做出了強烈反應。首先,請你評估一下這一最新發展。
黎安友:(美中)雙方對台灣政策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中國要統一台灣,願意和平統一,但不放棄使用武力。美國仍堅持(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公報框架。但雙方執行政策的方式確實發生了變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政策有了變化。因為美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正實施自己的和平統一政策並伴以越來越多的武力和脅迫;美國正實施其公報框架,所謂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以及越來越支持台灣的政策。所以,這意味著宏觀的、大的政策沒有改變,但雙方執行政策的方式變了,這意味著對抗正變得越來越激烈。
記者:對佩洛西議長訪台美國人看法分歧很大。批評者認為,她缺乏戰略眼光、置台灣於遭中國攻擊的危險境地、損害了拜登政府支持烏克蘭的戰略大局;支持者認為,她此行表達了對台灣作為民主盟友的堅強支持,顯示了美國在一旦中國武力攻台時捍衛台灣的決心。你認為佩洛西議長的台灣之行值不值得?
無論佩洛西是否訪台 危機遲早會發生
黎安友: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越來越多,派遣其他高級官員、內閣部長,增加武器銷售、軍事訓練,還有言辭上的支持,動員盟友將台灣問題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問題,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趨勢。所以,佩洛西的訪問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無論她去還是不去,我認為這種趨勢正在發生。所以,這一趨勢並不是她製造的,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國決定要把她的訪問變成這個趨勢中一個特別的時刻、一個突破點,那是中國的決定,我從中國的角度理解,他們想發出越來越強烈的信號,並找到發出那個信號的時機。所以當我從這個角度來看時,我覺得這不是她的訪問值得還是不值得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只是達成了,我的意思是,美國支持台灣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但如果她不去,這場危機無論如何遲早會發生。
記者:所以你認為這場危機已經發生?
黎安友:由於美中競爭的加劇,這場危機遲早會發生。中國決定,佩洛西訪台是他們發出強化統一台灣、防止台獨堅定決心的信號的好時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危機已經發生,佩洛西去訪問了,中方也宣布了他們的回應,就是這一整套軍演。我認為就是這樣。這就是危機。但競爭將繼續加劇,未來還會發生其他危機。
記者:你認為這場危機會升高到什麼程度?會維持多久?什麼時候結束?
黎安友:具體這場危機看起來會在軍演結束時結束。中國人宣布這些演習將進行四天。因此,當軍演結束時,危機可能就結束了。我認為,美國或台灣不會選擇以加劇危機的方式作出回應。這樣危機就結束了。但長期存在的危機,即美國及其盟國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的對抗,將繼續下去,我相信它會隨著未來的事件變得更加激烈。
記者:為什麼北京對佩洛西議長訪台反應這麼激烈?之前已經有過這樣的先例。
黎安友:首先,因為中國現在比紐特·金里奇訪問台灣時更強大了,而且他們想這麼做,他們已經向美國和台灣人展示了中國在軍事上的能力,他們把這(佩洛西訪台)當作另一次機會來展示他們有能力做什麼。所以他們想通過一系列事件向台灣傳遞一個信息,也告訴美國,中國有多強大。而佩洛西對台灣的訪問,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她是個堅定的反華人士,而且她是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在中國人看來,她比內閣部長級別更高。
記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有什麼計劃?他的局限和野心是什麼?你曾經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說過,北京認為,美國處於長期衰落的過程中,因此,“中國不會對台灣發動戰爭。因為它等得起,(它認為)台灣最終會明白,美國已經衰落到美國的安全保障已經無用的地步,到時候中國可以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習近平趁機展示中國強大信息
黎安友:我對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解釋符合我的那個理論。我的意思是——我們當然不知道,但按照我提出的理論,習近平想向台灣和華盛頓傳達一個信息,即中國非常強大,美國真的沒有能力保護台灣。所以如果這是(他的)戰略,那麼習近平展示他的決心和他選擇軍事力量是有用的,這是個很好的機會。這符合我的預測,雖然我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但我是這麼看的。
記者:佩洛西訪台得到了美國人很大支持,包括國會許多共和黨人,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這是否會促使北京考慮改變其對美對台政策?
黎安友: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中國人長期以來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即美國的政治力量:民主黨人、共和黨人、總統、國會,每一方,還有社會輿論,都想阻止中國控制台灣。而佩洛西是一個非常清楚的例子,因為她明確持有這種觀點。所以我認為,佩洛西的訪問並沒有真正讓北京學到美國對台政策的任何新內容。他們已經知道或評估過美國的對台政策是阻止統一(台灣)。佩洛西的訪問就是這個大背景的一部分。
記者:所以,你不認為中國會發動攻打台灣的戰爭?
黎安友:是的。我不認為。
記者:你認為當前的這場危機對習近平在即將召開的中共20大上會加強還是削弱他的實力?
黎安友:我猜……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想會加強他的實力。因為我認為,習近平在中國精英中得到大力支持的部分原因是,高層官員、民事和軍事公職人員,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他很強大,他們認為他很果斷,他們認為他是個強大的領導者。不像他們眼中的美國領導人,他們認為是軟弱的。所以習近平說,如果你這樣做,我們會叫你吃苦頭,你知道,他照他說的做,他會做,這應該會加強他在中國得到的支持。
記者:你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政策這些年來是否做出了改變?這是北京擔憂佩洛西訪台會影響其統一大業的原因嗎?
黎安友:我認為中國明白美國的政策是盡可能長久地阻止統一,如果可能的話,永遠。所以,美國宣布的政策是,美國不支持台獨,尋求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沒有改變。但在這一政策覆蓋之下,美國對台灣問題的干預,以中國人的看法,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越來越強。那麼這是改變還是沒改變?我的意思是,這不是改變,因為它仍然是和平解決的理念;但它有改變,因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比以前更強了。
記者:美國參院即將就《2022年台灣政策法》表決,法案視台灣為重要非北約盟友;此外,拜登總統雖然告訴習近平美國的一中政策沒變,但他多次公開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會捍衛台灣,儘管白宮事後都出來糾正。這是否說明美國的對台政策正在發生變化?
美國對華對台基本政策未變但執行中有變
黎安友:美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總體(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隨著美中競爭越來越激烈,台灣是這場競爭的焦點。台灣對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當中國變得更強大、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時,美國的反應是更強大的維護和平解決,所謂和平解決,就是中國不能入侵台灣。這就是拜登總統說的,大陸如果打台灣,我們就保衛台灣的意思。那麼這是變了還是沒變呢?用一種中國的概念,它是在總政策未變中發生的變化,它既變了又沒變,是一種佛教觀念,在穩定中的變化,(美中)兩邊都一樣。所以基本政策是一樣的,但執行起來卻大不一樣。
美缺乏可信威懾力護台免遭北京入侵
記者:目前美國對現行對華政策究竟應該繼續傳統的戰略模糊還是與時俱進的戰略清晰正進行一場大辯論。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認為,戰略模糊有很多缺點,應改為戰略清晰,以對北京使用武力攻擊台灣形成威懾。從長遠來看,你認為這是不是顯示了美國對台政策會改變?
黎安友:我認為,決定性的因素不在於美國說了什麼,而在於美國是否對中國有可信的軍事威懾力。所以,美國需要研究一下中國的戰略是什麼,中國有哪些(軍事)平台?中國有什麼樣的(軍事)培訓?然後美國需要有一個有效的、可信的威懾力。
根據五角大樓每年關於解放軍的報告,我現在的評估是,五角大樓表示,目前中國擁有威脅美國航空母艦以及亞洲空軍和海軍基地的不對稱能力。因此,如果美國沒有真正可信的威懾力,我們說什麼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調整和加強我們的軍事態勢,讓北京明白,它無法贏得一場對台發動的戰爭。所以,當我們還沒有實際軍事部署來執行戰略清晰時,我不贊成將戰略模糊轉變為戰略清晰。
記者:這次佩洛西訪台對美中關係會有什麼影響?你已經談論了很多雙方的競爭和衝突。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還包括合作,這場危機給美中合作還留下了多少空間?
黎安友:我始終相信,只要中國認為合作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會合作。但這是一個正在縮小的領域。中國視為符合其利益的合作案例會越來越少,因為美中間所謂的戰略競爭愈演愈烈。中國,還有美國,雙方會越來越多地從是否對對方有利而對我不利的角度來審視合作,這使得合作會非常困難。
記者:最後,你認為佩洛西訪台對於台灣來說,是否會在其對美、對兩岸政策上出現某種改變?
黎安友:我認為台灣要改變的主要是他們對美國軍事專家長期倡導的所謂“刺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的追求。這需要對台灣的國防政策進行相當深刻的改變,這也是蔡英文長期以來一直倡導的。所以我認為,台灣將增加其軍事資產的多樣性,並加強其軍事和民事訓練。台灣會明白,中國的軍事威脅比他們想像的更迫在眉睫,也比他們想像的更嚴重。因此,他們將追求更有效的防禦戰略。
(美國之音進行一系列採訪,反映有關美國政策的負責任的討論和觀點。被採訪人所發表的評論並不代表美國之音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