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海外的香港人正式啟動歷史性的「香港議會」選舉,為全球港人提供參選與投票的機會,試圖在國際舞台上建立一個象徵性的自治議會。這次選舉旨在推動“真港人治港”,團結海外港人力量,並排除中共影響,發出港人自己的聲音。面對北京可能的阻撓,選委會強調選舉的安全性與合法性,同時也坦承參選人將需面對政治風險。
多位旅居海外的港人於2月4日正式啟動「香港議會」選舉,開啟為期一個多月的提名期。這項選舉接受全球港人參選與投票,旨在實現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中「落實雙普選」的核心訴求,標誌著流亡港人在國際社會爭取自治的全新嘗試。
依選委會規定,未來的香港議會設有35席,全部由網路投票,一人一票產生。凡年滿21歲、在香港出生或居港滿七年人士均可組黨形式或獨立身分報名參選;凡年滿16歲,在香港出生或居港滿七年人士,無需經由傳統的選民登記,即可透過手機及護照等證明文件完成線上投票。選委會強調,只要符合資格,無論身在何地都可投票。投票將於3月30日開始,為期至少三週。
選委會在宣言中表示,他們將在世界選出代表港人的議員,組成具象徵意義的真香港人議會。這不僅是代表港人在國際發聲的平台,更是團結港人、推動理性政治討論進而謀求全民福祉的重要一步。
香港國會選委會成員何良懋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這次選舉的象徵意義不容忽視。他說:“第一屆當選的議會可能會為香港製定憲法藍圖,也會考慮將來成立‘真香港人’的政府。香港議會不是主張香港獨立,只是主張香港自治。”
排除中共干預,避免“與狼共舞”
何良懋強調,雖然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實現“一國兩制”,但這次選舉的大前提是徹底排除中共的影響
何良懋說:“我們與香港現行的所有中共在1997年頒布的一切政治設計,均撇清關係,因為香港之所以今天弄成這樣,中共是罪魁禍首。我們怎能容許這個犯罪者成為未來民主架構的一環。(中共)把港人的民主、人權、自由、法治殺得滿手鮮血,我們如何能認賊作父,與虎共眠,與狼共舞?我們的心願是,將來香港免於任何暴政,包括中共的逼迫,香港才能真正光復,時代革命才真正完成。 ”
何良懋預計,北美、澳洲和歐洲多個主要港人聚居城市將有多人參與競選,包括多倫多、溫哥華、紐約、倫敦等地。他希望,這次選舉能凝聚海外港人的力量,避免重蹈過去海外民運一盤散沙的覆轍。
他說:“過去超過35年,中國大陸民運人士從未想過以民主選舉的方法組織有心人對抗極權。30多年來,海外民運都是一盤散沙。港人應該爭氣,吸取教訓,不能重蹈海外民運的覆徹。”
身為加拿大公民的何良懋是新聞工作者,曾為《星島日報》海外版擔任總編輯。去年12月,香港警方國安處指控何良懋在2022年組織“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透過選舉公投,爭取香港自決自治,“藉此想推翻香港特區政府”,觸犯了顛覆國家政權罪,把他列入懸賞通緝名單。
參選需承受政治風險,北京或將阻撓
根據何良懋介紹,計劃在下月底舉行的選舉將採用首創的手機投票應用程序(APP),在確保投票順利的同時也著重保障選民的隱私,但他承認,參選者將承擔一定風險。
“參選者的風險是自行承擔,這是毫無疑問的。將來香港議會的成員是重要的政治功績。為公眾服務自然存在責任、風險,因為他們一定是真名實姓報名,提出他們的政綱,將來會否被中共懸紅通緝?這也是政治風險。”他說。
香港議會選舉另一選委會成員、悉尼科技大學中國學副教授馮崇義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北京會用盡方法阻撓選舉順利進行。
他說:“大家可以想像,它(中共)會恐嚇報名參選的人,也會採取各種辦法去恐嚇去投票的人,也會採取各種方式駭客我們的網站,但是我們也有備而來,花錢雇了一些富有經驗的網路專家,維護網站,還會針對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作出不同的僱用。”
馮崇義認為,這次選舉不僅是對中共政權的抗議,更是重建香港政治合法性的嘗試。“香港的國安法實行之後,公民的基本權利被剝奪,政治的反對派、泛民主派也被取消參選資格,或被抓進監獄,或者流亡。它(香港議會)要重建香港政府的合法性,選舉本身就是衝著北京來的。參選人能克服恐懼是他們能獲得選票的基本要求。”
借鏡流亡政府經驗?
部分輿論則把未來的香港議會和西藏流亡政府—藏人行政中央相提並論。
馮崇義說:“西藏流亡政府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但他們不言放棄,一直維持(堅持)流亡政府是合法政府。很多港人認為,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後,北京政權強推國安法,其實香港就淪陷了。藏人要求的是名副其實的自治。香港原來的一國兩制的自治。這也是名副其實的自治。”
不過,流亡英國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前成員鍾劍華則對議會的前景持謹慎態度。他認為,中共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壓制策略可能影響選舉的參與度
鍾劍華說:“特區政府和中共是要讓港人滅聲、失語,任何人籌辦香港議會選舉都會成為特區政府和中共打壓的對象。我相信,它們(香港議會選委會)希望盡量保障(選民和參選人的)隱私,可是在目前的環境底下,很多人都會被恐懼支配自己的生活,就算有些人離開了香港,可能都要考慮回港探親,因此會有很多顧忌,很多人都會有顧忌未必會積極參與(選舉),至於最終有多少人參選,就要讓時間和事實去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