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對世界局勢的看法截然不同,11月5日的選舉或將大幅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方向。
民主黨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主張延續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外交路線,不過她試圖在中東問題上做出更多細微差異;而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若重返白宮,可能會帶來與現行政策大相徑庭的轉變。
烏克蘭
對烏克蘭援助的立場是兩位候選人分歧最嚴重的領域之一。
特朗普嘲諷美國提供烏克蘭的巨額援助,稱俄羅斯注定會取得勝利。特朗普過去曾表達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欽佩,並諷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為“最偉大的推銷員”,不過兩人在9月的會面中依然表現和睦。
特朗普的團隊表示,他計劃用美國的援助作為籌碼,迫使烏克蘭在領土問題上讓步,以迅速結束戰爭。
賀錦麗承諾繼續支持烏克蘭,並在9月的辯論中表示:「如果特朗普是總統,普京已經進駐基輔。」
中東
賀錦麗與特朗普都支持以色列,但對如何向其施加壓力存在分歧。自哈馬斯去年10月發動突襲以來,這場戰爭已持續近13個月,並擴展至以色列與黎巴嫩、伊朗之間的衝突。
賀錦麗表明將繼續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並與民主黨內要求武器禁運的左派呼聲保持距離。賀錦麗也呼籲巴勒斯坦“自決”,並曾表示以色列殺死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Yahya Sin-war)是結束加薩戰爭的機會。
特朗普的共和黨基本盤堅決支持以色列,他指責拜登政府不該約束以色列行動,並表示他經常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溝通。
特朗普在任內曾推動多項有利於以色列的行動,例如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以及鼓勵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
中國與台灣
儘管共和黨與民主黨都認為,對美國而言,中國是主要的長期挑戰,但兩黨在策略和聲明上有所不同。
特朗普多次猛烈抨擊中國,並承諾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以促進美國本土製造業。不過,特朗普也曾表示,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做交易保持開放態度。
拜登政府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晶片,在某些方面比特朗普走得更遠。賀錦麗批評特朗普在任時未採取足夠措施,“基本上出賣了我們”,讓中國軍方從美國技術中獲益。
在台灣問題上,川普曾表示台灣應為防務開支埋單,將美台關係比喻為保險交易。哈里斯承諾維持現狀,並重申美國對台灣自衛的支持符合長期政策。
美國盟友
特朗普與美國歷任總統不同,他曾公開質疑北約的角色。今年2月,特朗普甚至表示,將鼓勵俄羅斯對沒有履行財務義務的北約盟友「為所欲為」。不過他之後又淡化立場,宣稱其發言只是談判策略。
賀錦麗表示她將與拜登一樣,堅持和盟友合作並堅守北約承諾。
特朗普在任內曾退出不喜歡的國際協議,如伊朗核協議。如果再次當選,他可能會對古巴和委內瑞拉等拉美左翼國家採取更強硬政策,拜登和賀錦麗在此地區的政策與其相差無幾。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的報道。)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