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擇半導體企業家而不是政治人物擔任特使,參加包括歷史性對手中國在內的21個亞洲國家會議,這給予台灣展示其科技領先,而不是在地緣政治上棘手局面的一個機會。
退休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率領台灣代表團,參加下個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
台灣官員通常派政治人物參加預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會出席的這個場合。中國認為自治的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而不認為台灣是個國家。
台灣總統蔡英文10月3日宣布特使任命時說,她選擇張忠謀是因為他在全球產業中的地位。張忠謀是與世界領袖們討論台灣科技的理想人選。
台灣智庫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說:“張忠謀有資格成為最佳人選,因為最重要的是,那些所謂的台灣政治人物他們的國際影響力不夠高。我認為張忠謀將在適當時候幫助台灣發聲。”
台灣自1980年代以來成為個人計算機,尤其是最近成為智能手機的異構體製造樞紐。台灣的公司經常為蘋果公司和其他大廠牌代工生產配件。大部分硬體的芯片是由台積電製造。
現在台灣的領導人希望把價值大約五分之一GDP的技術產業更多轉移到軟件方面,例如手機應用程序以及軟件-硬體組合,以符合世界潮流。台灣的中央政府正自推動科技產業更加依賴自創品牌,而不是代工。
台灣總統府網站上說,蔡英文要求張忠謀的代表團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發掘合作機會,告訴國際社會台灣的實力和經驗,以及對於擁抱數位未來的願景和理念。”
梁國源說,張忠謀的公司早已海外馳名。1987年張忠謀創建台積電,並把這家公司打造成製造電子設備所需芯片的世界最大簽約廠商。當時台灣官員請他從任職的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回台,幫助開啟台灣的技術產業。
張忠謀在紐約上市的公司2017年申報有310億6千萬美元的收益,利潤為110億1千萬美元。這被認為在全球科技投資公司中的領頭羊。87歲的張忠謀今年6月退休。
梁國源說,其他世界領導人能夠理解台積電的優勢,這使得張忠謀得以跟他們談論管理方面的議題。
中國不介意
政治學者認為,張忠謀善於溝通,沒有政治背景,中國不太可能在東盟會議上對他有意見。台灣代表有時在會議上與中國官員短暫會面,儘管他們不利用這種場合討論各自的議題。
中國禁止台灣直接參與聯合國等其他國際組織,因為中國不承認在台北的政府。除了貿易和領事事務,中國還要求其170多個外國盟友排除台灣。
台灣歷任總統通常把他們在東盟的位置交由政界人士代替,通常是北京喜歡的非政府人士。台灣總統自己不能參加領導人峰會。
在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中國和台灣還沒有進行過正式對談。蔡英文不贊同北京以各自承認自己是中國一部分的對話前提。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教授劉義鈞說:“從政治現實來看,張忠謀是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在這方面中國大陸能接受的人士。這就是為什麼張忠謀再次被派為特使的原因。”
設在台北的政治風險諮詢機構伊特金斯(e-telligence)執行董事吳瑞國認為,張忠謀沒有被授權討論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台海關係。
吳瑞國說:“我一點也不期待這次東盟會議會產生什麼實質性成果。張忠謀是否見到習近平無關緊要,這是北京的禁忌之一,也就是不要在國際上宣傳台海關係。”
台灣與中國自1940年代內戰以來一直分治,當時蔣介石的國民黨落敗逃到台灣。台灣的政府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台灣民眾支持台灣自治,而不是中國的目標統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