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歡樂春節”做跨國統戰宣傳 評論: 中共欲代表全球華人


一名女子在北京一家海底撈餐廳和家人吃年夜飯時觀看央視春節晚會(2021年2月11日)
一名女子在北京一家海底撈餐廳和家人吃年夜飯時觀看央視春節晚會(2021年2月11日)

英國倫敦的“歡樂春節”慶典被中國媒體稱為“亞洲外規模最大的春節慶典”,受到高度關注,許多中國官媒報導英國國王和首相發來賀信,表達對“中國春節”祝福。

不過有在英華人觀察到,中國媒體將英國政府早已定調稱呼的“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似刻意錯譯為“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一詞,更進一步將節慶與「熱愛中國」連結。經營長達20年的新年慶祝活動已變相為中國進行跨國統戰的利器。

官方賀信詞彙藏政治玄機

中國官媒《中國日報》2月12日報道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發來賀信”,對這次新春慶典表示高度讚揚,並向參加這場“最成功、最難忘的活動”的人們送上最誠摯的祝福。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賀信中表示:「我為倫敦華埠商會對倫敦華商社群的支持鼓掌喝采。希望參加特拉法加廣場及全英中國春節慶典的每個人都度過愉快時光。」包括人民網、新華社等中國官媒皆有相關報道。

在英國北薩默塞特的英國記者公會會員何越在社群媒體公開質疑,英中政治關係現況緊張,英國首相不可能主動發信,並提及「中國」有關字眼。何越身為英國工黨黨員,了解英國政府非常警惕,首相府自2023年改變中國春節用詞,今年英國廣播公司BBC亦改用「農曆新年」進行報道。

在何越公開發出質疑之後,被視為具中共官媒背景、最早刊登英國國王和首相賀信的《歐洲時報》已在後續新春報道中將部分中國相關詞彙修改為農曆新年。再細看賀信原文,為皇室回覆倫敦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的來信,信件並非國王書寫,而是由皇室迎賓官代寫回覆。

何越表示,這蘊含對巨大文化差異的理解,任何英國公民寫信給國王,都能收到由通訊團隊代寫的回信。何越分析,「中國」是高度敏感的政治字眼,首相賀信原文僅提及倫敦華人社群和農曆新年,沒有提及中國,但中國官媒卻翻譯為「中國春節」。且賀信並非公開在官方網頁或社媒,內容僅表達華人社群對英國社會的經濟文化貢獻。

何越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官媒)靈巧玩弄這種文字和概念上的遊戲,而且還混淆了華社和中國的概念,中國讀者會以為國王寫賀信其實是表達對我們中國春節、甚至我們中國人、中國國家形象的尊重。故意把一件英國華社和英國內部事務上升到英中關係的高度,給予了政治的含義。”

在英國倫敦的中國僑民王女士卻認為賀信用詞過度政治化,在過去20年,春節在英國被當作文化現象,不論是“中國新年”或是“農曆新年”,兩種用詞都能被接受,沒人會以政治角度解讀,直至近年來韓國想將春節申遺以及政經環境變化,才成了政治化議題,出現支持“中國新年是愛國,農曆新年是反華”的站隊討論。

區分「中和華」奪回話語權

事實上,不僅英國政府的春節用詞改變,美國、法國、日本領導人今年都以「農曆新年」在社群媒體或官網賀年,而南非和泰國的公開賀信則有出現「中國新年」。新浪網2月12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拜年,相較前三年格外低調,且過去拜年說的「祝賀中國人新年快樂」也以「農曆新年快樂」取代,顯示華府的政治正確。

在美國休士頓的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指出,在美國各地,多數唐人街春節裝飾或華阜活動會使用「農曆新年」;僅在有中國使館或領事館的城市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或有受中方資助的活動,則會特別強調「中國新年」。

葉耀元認為,選用泛政治化用詞是各國展示話語權的方式,自80年代中國積極與世界建立深厚關係,各國鮮少區分兩個詞彙,2018年後,西方國家基於貿易競爭、全球戰略佈局和意識形態,對中國產生反感。再者,農曆新年存在於「泛華人」區域,包含台灣、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並非專屬中國人的年節。官方語匯改變,區分「華」跟「中」是不同概念,奪回話語權。

「春節」是逾20年的跨國統戰

旅居英國20年的何越表示,「歡樂春節」是中國軟文化跨國統戰的龐大項目,主要目標是凝聚移居英國的中國僑民的向心力,其中50歲以下的僑民享受中國經濟榮景,不理解政治歷史,又無法融入英國社會,最容易受到統戰影響。

中國文化部自2001年起打造春節品牌活動,每年派遣文藝團組赴倫敦、紐約等地參與春節慶祝活動,藉由中國統戰提供金援、製造機會、協助行銷,藝術家在活動中演出愛國曲目, 「愛國藝術家」也有機會打開中國市場,回家演出。今年邁入第23年的「歡樂春節」已成為倫敦重要的文化品牌,提升華社在英國少數族裔的地位,被多數旅英華人視為驕傲。

何越表示,若非中國政府野心太大,想挑戰美國霸權地位,又與俄羅斯同一戰線與歐洲對抗,中國春節的海外文化統戰很成功,在英國深入人心,“英國人毫無抵抗地熱情歡迎” 。直到2020年後,英國政府意識到中國崛起恐造成國家安全威脅,政治緊張進而帶動官方對中國文化品牌的降溫。

何越觀察今年春節活動宣傳力度加大,許多旅英的中國藝術家及表演團體活躍於新春演出,包含與當地交響樂團合作和參加大型活動。何越直言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中國意識到“統戰速度要加快”,中國對春節的大動作投資“有點嚇人”。因為海外藝術家進入英國主流社會的機會低,若非中國政府或使館資助,難以達到如此規模。

《人民日報》2月12日報道,由倫敦華埠商會(LCCA)2月11日主辦的「四海同春」新春慶典異常盛大,包含花車巡遊、文藝匯演和美食年貨攤位,吸引逾七十萬在英華人參與。

旅居英國近20年的中國僑民王女士參加「四海同春」慶典,她描述每年春節活動都很盛大,像是舞獅舞龍,攤位人擠人,在現場感受熱鬧程度與往年相當。她指出,春節慶典是非政府的獨立華社主辦,並由倫敦市政府支持的文化活動,被列為倫敦觀光宣傳最重要的招牌活動之一。中國政府最多是協助邀請中國表演團,不需過度解讀成中國打造品牌。根據《人民日報》統計,2017年中國文化部以「歡樂春節」為名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包括專場演出、廣場巡遊、廟會、展覽、影視播放、美食互動逾2000項文化活動,海外受眾超過2.8億人次。

當“中國年”變成了“世界年”

另一方面,《環球時報》2月8日報道指出,有近20國將春節定為法定假日,「中國年」變成了「世界年」。

何越認為把春節和世界節日劃等號過於牽強,20個國家仍屬少數,且可能包含一帶一路或倚賴中國金援的國家。

葉耀元則表示,中共目標是透過媒體將華人文化的解釋權拿走,讓中國政權成為全球華人的代名詞。

葉耀元對美國之音說:「不單純只是一個操縱話語權的概念,他是在做一個論述,不管你今天是哪裡的華人,你們都是中國人,所以『中國』跟『華』這兩個意義是在一起的。(中國官媒)詮釋成為大家是因為喜歡中國文化而過農曆新年,甚至要想把中國新年變成國定假日,那一定是大家都很喜歡中國共產黨,中國是大家都喜歡的國家。”

葉耀元認為,春節一系列看似大外宣的動作,很大程度是中共做給中國人看的「大內宣」。政治宣傳目標是離開中國的僑民,透過新年活動凝聚共識,但葉耀元直言,很多旅美中國僑團是利益導向,“有錢辦事、沒錢西北風”,農曆新年文化包裝中國的意識形態,影響海外社會的效果非常有限,且真要和主流社會交流並了解文化價值仍言之過早。

美國之音針對英國國王及首相賀信及「四海同春」新春慶典邀訪倫敦華埠商會,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覆。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