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將當年的和平獎授予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之後,自由世界的人們對他獲獎褒貶不一。這個星期,一本綜合各類褒貶意見的新書在香港出版發行,可能引發人們對劉曉波的民主理論和他的人格,以及對如何推動中國民主進程的新一波討論。有人提醒批評者應該謹慎,因為劉曉波仍然身在監牢無法為自己辯護。
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作為強權下非暴力爭取民主和自由的楷模,獲得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令世界各地許多人感到鼓舞,但幾乎在同一時間,他的一些在民主道路上奮鬥苦行的同路人,卻發出了指責的聲音,認為劉曉波不僅在理論和實踐上、甚至在人格方面,都不配做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公民。
這個星期,一本收集了各方最有代表性意見的新書在香港出版發行,書名就叫《解讀劉曉波》。
*新書編輯:讀者自己解讀劉曉波*
編者說,出版這本書是基於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原則,將人們對劉曉波褒貶不一的代表作集中在一起,奉獻給讀者,讓他們自己去解讀這個富有爭議性的人物。這些文章的作者包括劉曉波的友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和學者。編輯警告說,其中有些文章可能會給讀者帶來刺激和不適的感覺。
劉曉波多年志同道合的朋友、《北京之春》主編胡平所寫的《閱讀劉曉波》一文為《解讀劉曉波》書中讚美劉曉波的一派擔當了先鋒。胡平在文章說,劉曉波二十一年來始終堅持非暴力抗爭,以“我沒有敵人”的氣概面對中共專制政權,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可謂實至名歸。
如果說《解讀劉曉波》一書收集了一些令讀者感到刺激和不適的文章,那麼原《深圳青年報》副總編曹長青的《撕裂的劉曉波》可能是這類文章的典範。他在文章中抨擊劉曉波出爾反爾,在二十多年來的不同時間點上交叉式地鼓吹實行體制外政改和與專制政權合作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並指責劉曉波是一個人格被撕裂的人。
*曹長青:劉曉波非暴力抗爭無助中國民主進程*
認識劉曉波三十多年、現在跟胡平同住美國紐約市的曹長青星期二對美國之音說,胡平和劉曉波所宣揚的非暴力抗爭雖然佔據了道德高點,但卻束縛了許多謀求民主變革的中國人的手。
曹長青說:“劉曉波和胡平他們可惡的地方是,他們在批評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這樣做產生兩個效果。第一,顯得自己高級。你看我多高級,我跟馬丁•路德金、甘地和達賴喇嘛站到一個層次了,我們是非暴力的。但是中國不存在暴力,你在喊什麼呢?第二,我用喊這個口號來獲得自己安全,而不考慮中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反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那會產生一個什麼結果呢?誰要敢於反抗,誰要敢於抗爭,你就是激進,你就是暴力,你就等於犯了錯誤。”
美國之音試圖跟這個星期在南亞訪問的胡平取得聯繫,但在截稿前沒有獲得回覆。不過,他在《閱讀劉曉波》一文中說,非暴力抗爭是以柔對剛,以柔克剛,而劉曉波在《最後的陳述》一文中說,他希望以最大的善意化解政權的敵意。
*蔡詠梅:獄中劉曉波無法申辯 批評者應慎重*
去年十二月到挪威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的香港開放雜志執行編輯蔡詠梅說,人們對劉曉波獲獎以及他的民主理論與實踐進行辯論是一件好事,但人們在批評他、尤其是指責他的人格的時候應該謹慎,因為劉曉波仍然在監獄中,他無法為自己申辯。
蔡詠梅說:“他現在是不能發聲的人。我覺得,(人們)在批評他的時候,這個是需要考慮的。因為這是不對等的。共產黨在搞大批判的時候,就斷章取義,上綱上線,而被批評的人任他們宰割,沒有反駁的餘地。我覺得劉曉波在某一方面也是處於這種狀況。”
《解讀劉曉波》一書的編輯希望各家之言,包括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言論,能給讀者帶來挑戰、啟迪,以便更深刻地認識劉曉波,也更成熟地認識和理解中國。
這本書由香港溯源書社出版,田園書屋發行。田園書屋網站上的信息顯示,本書剛發售就在最高網友點閱率排行榜上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