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若開邦 - 在昂山素姬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準備本月執政之際,外界提出的一大問題是,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領導的政黨是否會改善緬甸的人權,特別是改善那些長期遭受迫害的羅興亞穆斯林的遭遇。整個一代的羅興亞族兒童都被迫生活在監獄式的集中營內,成長期間得不到教育,這使他們的未來前景黯淡。
緬甸羅興亞兒童的未來看上去一片黯淡。他們將來最多只能接受高中教育。根據現有制度,如果某個孩子能完成四年級,那就是幸運了。
絕大多數、也就是60%的孩子因為家窮,甚至沒有上過學。據估計,80%的羅興亞人是文盲。
救助兒童會的吳覺拉(U Kyaw Hla)說:“學校數量不夠,一些孩子的家長買不起孩子的上學用具。”
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所有12座羅興亞營地里,只有五所政府官辦學校,基本沒有教育補助。兒童救助會(Save the Children)等非政府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建立了臨時學習場地,不過即使這些教室也存在人員和經費不足的問題。
政府官辦羅興亞學校教師吳吞覺(U Tun Kyaw)說:“我們去年從政府的教育部得到了一些文具。不過今年,政府還沒有給我們任何支持或救助。我要站著教課,因為政府從來也沒有提供椅子讓我坐。”
所有羅興亞營地只有一所高中,由於教學水平太差,2015年只有兩名學生畢業。
不過,若開邦邦議會的教育事務助理主任拉埃茵(Hla Aye Yin)為政府的羅興亞教育項目進行辯護。她把羅興亞人稱為“孟加拉人”,這是緬甸政府喜歡的稱呼,但羅興亞居民拒絕接受。
她說:“是的,雖然他們生活在隔離社區,我們還為他們安排了基本教育服務。連我們的邦教育總長都在承擔責任。如今,我聽說很快要向孟加拉人和若開難民營提供新校舍了。”
即使難民營的人很快得到幫助,他們也沒有任何可能接受大學教育。雖然難民營能夠看到當地唯一一所大學的校門,但羅興亞人被禁止讀大學。
緬甸政府稱,禁止羅興亞人上實兌大學是有道理的,在2012年發生一輪反對穆斯林的暴力風潮後,必須要維持當地的安寧。如今,高等學府的校牆防守森嚴,覆蓋著鐵絲網,羅興亞人只能望門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