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年末將對緬甸這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進行歷史性首訪,而緬甸目前是一個需要醫治傷痕的國家。
緬甸1948年獨立以來,長期陷入民族和內部紛爭,以及數十年軍人獨裁統治。2011年以來進行的艱難民主轉型,其高潮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在2015年大選中獲勝。
緬甸軍方和民族武裝組織之間在北方地區的戰鬥連綿不絕,緬甸和平進程陷入停滯狀態。在緬甸西部,成千上萬羅興亞穆斯林逃往孟加拉,因為安全部隊和新的羅興亞反政府力量爆發戰事,8月25日羅興亞反政府力量再度發動攻擊。
教宗面臨的挑戰
教宗方濟各對環境、移民、移民危機等問題都明確表示了他的觀點。他此行能幫助緩解緬甸緊張形勢、還是會進一步加劇緊張?
馬里亞諾·索·那甯是教宗此行的發言人,並一直在同“緬甸天主教主教會議”合作。他說:“教宗此行的口號是愛與和平”。
他說:“因此我認為,教宗將談到愛。就這個國家整體而言,他們無比尊崇愛,如同緬甸佛教中的所謂“慈悲“。愛對我們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東西。我因此認為,在他傳遞的資訊中,將強調愛的這個方面,這種愛將能夠給我們的國家帶來和平與和睦”。
緬甸今年五月同梵蒂岡建立了外交關係。教宗預計將從11月27日至30日前往緬甸。他將訪問仰光和奈比多,然後前往孟加拉進行類似訪問。
羅興亞危機
圍繞方濟各此行的討論不可避免地涉及羅興亞危機。教宗在佈道中多次談到羅興亞人的苦難,最新衝突爆發後他還談過。
人口約一百一十萬的羅興亞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無國家群體,12萬多人2012年宗教暴力後生活在克欽邦的“國內流離失所營”。
不大為人所知的“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襲擊警方邊界哨卡打死九人後,這場危機進一步加劇。軍方發動了被人權團體稱為構成反人類罪的“清剿行動“。緬甸政府否認這種說法。
教宗方濟各對羅興亞人的公開支持,使人得到的印象是,他只為羅興亞人的權利說話,而不為捲入衝突的羅興亞佛教徒說話。
激進的僧侶維拉圖接受採訪時說,方濟各此行是”政治煽動“。不過緬甸的宗教領導人總體上沒有對教宗的訪問進行實質的抵制。
基督教徒是緬甸少數
障礙之一可能是人數。教宗數星期後即將對哥倫比亞的訪問影響可能會更大些,因為那裡的天主教人口比較可觀,而緬甸人口中有百分之九十是佛教徒,基督徒只占百分之六,他們中又並非全部信仰天主教。
馬里亞諾神父說,由於緬甸媒體提到教宗時總是談到羅興亞人的衝突問題,他的形象被扭曲了。
馬里亞諾說:“在臉書上人們對有關教宗抵達的新聞做出反應,我們看到很多人會說,他們認為教宗在積極為那些(羅興亞)人爭取權利,有些人甚至沒看到他是天主教的教宗”。
馬里亞諾說:“很多時候談到教宗時,緬甸媒體總是提到羅興亞人問題。因此,他們的確扭曲了教宗形象,因為緬甸人民總是把這個問題與教宗聯繫在一起”。
教宗自己的說辭也沒有幫助淡化這種印象。
緬甸國營媒體報導,羅興亞人的襲擊造成11名員警、一名士兵以及一名公務人員喪生。與此同時,政府的反擊又導致“數十名”羅興亞極端分子被打死。還有幾名少數族裔的人也被打死。不過,暴力事件後的那個星期天,教宗卻只談到羅興亞人所遭的迫害。
馬里亞諾神父說:”也許向方濟各傳遞資訊的人沒有介紹全部情況。這就是方濟各只為羅興亞人,而非那些被殺戮的、被殘殺的人和背井離鄉、逃離暴力的人們祈禱的原因。方濟各沒有談到這些事情。“
梵蒂岡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教宗出訪史
不過,鑒於教宗此行的歷史意義,以及其他對正面變革的影響能力,樂觀情緒依然存在。
撰寫了三部有關緬甸書籍的本尼迪克·羅傑斯,擔任“基督教全球團結”機構的東亞組負責人。他在一份電郵中說:”教宗的訪問從政治和精神上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對一個擺脫了數十年獨裁統治,但仍受到衝突蹂躪的國家所進行的歷史性首訪尤其如此。”
他說:“人們只要想想約翰·保羅二世在擔任主教初期對波蘭的訪問,那次訪問被認為點燃了‘團結工會’運動,最終導致整個東歐走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