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4月28日突訪北京並會見中國總理李強後,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軟體(FSD)據傳已獲準落地,帶動股價應聲大漲。但有分析家認為,特斯拉面對中國國產電動車快速崛起的挑戰,就算順利引進自駕軟體,在中國的市佔也恐維持。
馬斯克結束短短一天的北京行並傳出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軟體(FSD)可望登陸後,特斯拉在美股的股價於4月29日大漲15.3%,創三年新高,被中國網媒《新浪科技》形容為,馬斯克此行“從中國拿到了一把金鑰匙”。
該報告分析,馬斯克訪華前,特斯拉剛在中國通過了一項監管里程碑,成為唯一一家獲得國家權威車輛數據檢測合規要求的外資車企,各地隨即陸續宣布解除對特斯拉禁行、禁停的要求。
馬斯克訪中後特斯拉全自動駕駛軟體上架
而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軟體也可望在中國推出。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特斯拉中國官網4月30日已開放車主選購標價人民幣64,000元(8,960美金)的“全自動駕駛能力”。而唯辨識交通號誌等功能仍顯示為“稍後推出”。
報告稱,特斯拉現在中國擁有170萬用戶,加上中國路況複雜、數據豐富,該服務推出後將讓特斯拉取得高價值的數據。
不過,特斯拉接下來面臨的兩難是,中國政府禁止資料出境,美國政府也禁止特斯拉將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高階晶片賣到中國。
儘管如此,市場上對於特斯拉全自動駕駛軟體獲準“登陸”仍樂觀以待,尤其特斯拉傳出已與百度達成使用其導航地圖的合作後,百度4月29日在美股的股價也同步上漲5.65%。
特斯拉一躍成為中國持續對外資開放的絕佳代言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於4月29日的例行記者會時強調,中國對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歡迎外資企業繼續深化對華合作,共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
開放特斯拉自駕軟體中國政府與馬斯克各取所需
馬斯克也連日一再對中國釋出善意,除於訪華期間自稱是“中國的粉絲”、“樂見中國電動車發展”外,馬斯克4月30日也於X社交平台發文稱,他將旗下無人計程車業務(Robotaxi)上市日期訂在今年8月8日,是因為“8/8”在中國是幸運數字,也是他17歲三胞胎小孩們的生日。
對於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取得的進展,在台北的油管(YouTube)部落客、汽車產業專家林大維表示,相較中國國產電動車處於割喉的殺價戰,特斯拉的優勢在於它生產配套完備,已走出馬斯克形容的“量產地獄”,就算全球降價,仍可獲利。
林大維說,馬斯克積極在中國進行全自動駕駛軟體服務,可保有市場領先地位,但前提是中國須鬆綁相關規定。反觀中國政府也希望藉由特斯拉的技術刺激國內車企進步,雙方各取所需。
林大維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推(電動車)是因為有市場,除了賣電車,(也)要把生態鏈給連接起來,賺全部的錢,而不是賺一輛車的錢,特斯拉當然也要趕快把全自動駕駛軟體落地,不再捲入到中國市場的成本割喉戰。”
林大維還說,美日企業過去都是組商會訪問團,才見得到李強,但這次馬斯克單槍匹馬就見到李強,規格之高,恐代表雙方除全自動駕駛軟體外,還有其他未曝光的合作或交易,有待觀察。
本土品牌搶智駕先機分析:特斯拉中國市佔恐縮水
儘管特斯拉在華前景看好,但《新浪科技》報道也直言,特斯拉全自動駕駛軟體遭監管絆住發展腳步的這幾年,華為、小鵬等本土高檔智慧駕駛技術供應商已在中國搶佔先機。
對此,在澳洲雪梨的《澳洲汽車雜誌》創辦人杜閏清研判,特斯拉未來在中國的市佔率恐走跌,因其雖曾為市場的先行者,但近幾年的進化速度趨緩,車款也未曾大改款或推出特別吸睛的新商品。
他說,反觀中國車企,雖然主打性價比,售車利潤難比肩特斯拉,但近年來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多展現出比外資車企更高的創造力,也帶給特斯拉不小壓力。
杜閏清告訴美國之音:“特斯拉在進步,中國車也在進步,但是中國車進步的速度超過特斯拉,而且(中國車企)最大優勢就是全產業鏈,尤其車用電池這塊,它有成本、技術上、專利上的各種優勢。”
謝金河:特斯拉與中國合作恐“短多長空”
在台北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警告,特斯拉持續靠攏中國政府的合作成效,恐短多長空。
他說,2017年中國政府在上海批給特斯拉逾200畝的土地,又核發大筆銀行貸款,雖特斯拉2021底宣稱已在中國還清近14億美元的貸款,但當年條件之優渥讓馬斯克幾乎像在做無本生意,也在幾年內間接幫助中國車企的快速崛起,形成“進口替代”,反壓縮特斯拉的銷售和獲利。
謝金河分析,在特斯拉之前,蘋果手機在華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中國以優渥條件引進蘋果在華設立製造基地後,藉其發展供應鏈之便,間接扶植出華為、Oppo等多個本土對手品牌,最後“取代”蘋果。
馬斯克週末高調訪華後,特斯拉與中國的合作可望從車輛生產進階到自動駕駛領域。對此,謝金河分析,雙方雖看似互利,但考慮到中國車企擅於複製抄襲,這次合作對馬斯克而言恐是充滿未知數的一場豪賭。
謝金河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給馬斯克完全自動駕駛的場域,我相信他(馬斯克)數據將來一定是全部都交出來,大家不要忘了,中國製造生產的技術全世界最優質,如果馬斯克的核心技術完全在中國被複製,我相信,將來很可能就沒有特斯拉。”
中國“養、套、殺”戰略台企教訓慘痛
謝金河也說,中國慣用“養、套、殺”的策略對待外企,先以優渥條件吸引外企投資後,讓本土企業趁機抄襲複製技術,進而取代外企,不少台資企業都有過慘痛教訓。
例如, 2003年間,已躋身世界大廠的台灣面板製造商友達跟奇美西進中國,不過幾年光景,雙雙慘遭中國本土企業“殺戮”,最後只能棄守。謝金河說,10多年來,從太陽能模組到LED產業的台資企業都曾面臨類似的下場,值得特斯拉引以為鑑。
專家: 全球造車“新鐵幕”時代來臨
放眼中國電動車市的未來,在台北的遠志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曾彥豪認為,中國無論在油電混合或純電車的造車實力都全面超越歐、美、日、韓的前提下,作為純電車先行者的特斯拉可能陷入尷尬處境,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
他說,歐美國家近年來驚覺其基礎造車技術已被中國超越,另就碳足跡而言,純電車不見得比燃油車環保,再加上歐美國家地處寒帶,電池壽命易受低溫影響而衰減,讓不少歐洲國出現延後2040年禁售燃油車政策的呼聲,也積極研發更環保,技術更複雜的氫能源車。
另一方面,為了嚴防中國電車低價傾銷,歐洲已啟動關稅保護,美國則透過關稅壁壘等手段實質禁止中國電車在美銷售。
曾彥豪形容,如同國際地緣政治走向“新冷戰”,汽車生產領域的“新鐵幕時代”來臨,中國與歐美兩大陣營壁壘分明,屆時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特斯拉恐不選邊站。
曾彥豪告訴美國之音:“因為政治的關係,他(馬斯克)變成是先跑的人,跑到一半,裁判突然說比賽終止,那他是往回跑還是往前跑呢?如果我是馬斯克,也一定這樣做(靠向中國)!難道我車廠要倒嗎?”
在雪梨的汽車達人杜閏清認為,全球電車車市應不致走向兩極化,因純電車雖聲勢奪人,但普及率並不如外界想像得高。
杜閏清說,許多國家的純電車基礎設施尚未建造完全,加上報廢舊車的電池回收也未有一套機制,所以純電車短期內取代燃油車的機率仍小,未來可能的發展是,油、電、氫三種不同能源的汽車三分天下。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