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冠疫情自5月底以來急劇反彈。過去一星期,全國增加超過2,300起本土病例,其中上海出現200多宗個案。當地更發現首宗感染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分支BA.5的本土個案。上海全市7月12日起在多個區展開兩輪全員核酸篩查。輿論關注,中國為了應對疫情會否不惜經濟代價,再度在全國范圍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
近日,中國多個省市陸續發現涉及BA.5變異病毒株的本土感染病例,最新一宗個案7月8日由上海浦東新區通報,經基因測序確認,屬BA.5.2.1,與境外輸入病例有關。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認為,BA.5變異病毒株將成為中國新冠個案的主流。
任瑞紅說:“它傳播力比以前是更強了,倍速地增加。現在的BA.5在肺泡和支氣管,也就是下呼吸道,它的傳播力也很強。免疫逃逸力特別強。不管你打了多少針以前的疫苗也沒有什麼用。這是BA.2和BA.5迅速佔領了新冠感染者的重要原因。”
變異病毒株免疫逃逸力增強
中國當局確信接種新冠疫苗仍是有效的預防手段,北京和上海等地政府人員要求動員60歲以上的人接種疫苗。
任瑞紅個人認為, 雖然打了疫苗未必能預防變種病毒株,卻有助於減低引發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上海從4月開始經歷了兩個月的嚴厲封控,上月初才陸續解封,面對變異病毒株,當局採取了所謂的“精準防控”,實施局部封社區,並且重新啟用方艙醫院。
6月底以來,中國本土疫情出現反彈,初期集中在安徽省泗縣,其後安徽疫情緩和。近期,陝西西安、北京及遼寧大連卻先後發現BA.5變異病毒株。
甘肅蘭州政府7月11日起對市內4個屬主城區的行政區實施一星期臨時管控措施,公共場所關閉,餐廳暫停堂食,並要求居民居家辦公。杭州自7月11日零時起,相關區域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從7天調整為72小時,自7月13日零時起開始掃碼查驗。
廣東連續三天單日新增的本土確診病例為中國各省市中最多。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7個城市均有個案。廣州從上星期六開始,海珠、荔灣、天河等多區都出現個案。鄰近海口市全域實行七天臨時管控措施,在重點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極端防疫措施恐引發社會動盪
數月前,上海和多個省市實施的全面封控措施重創中國經濟,甚至阻斷了全球供應鏈。國際社會關注,極端防疫措施會否在中國各省市捲土重來。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前高管任瑞紅認為,有關措施使中國各地民眾產生了抵抗情緒,出現了抗疫疲勞,估計當局已吸取了教訓。她以自己的老家安徽淮南市為例。
任瑞紅說:“我的老家病例還不少。當局現在只是把縣城封了。市裡的小區基本上還能維持正常秩序,只不過是要加強核酸(檢測)。至少民眾的生活還可以維持,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刀切,就是一個市出現病例就把所有人原地禁止。這樣的話對社會影響特別大。接下來可能不會再出現上海以前出現的那種情況。目前可能不再採取極端的措施。這樣可能引發一些社會動盪。”
目前全球很多國家陸續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態度,但是,中國卻因堅持“動態清零”飽受爭議。
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對美國之音表示, 在討論有關問題時必須顧及中國的國情,尤其是醫療水平。
蔡明芳說:“它(中國大陸)真的可以達到台灣、美國或者法國的防疫水平嗎?中國有很多醫院,可是這些醫院有那麼多醫療資源可以支持民眾的就醫,緩解民眾的恐慌嗎?”
極端防疫措施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政府按計劃將在7月15日發布今年第二季度的主要經濟數據。據彭博社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普遍預計,中國政府將公佈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約1%。與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相比,出現大幅下降。這也意味中國政府可能無法實現GDP今年全年增長5.5%的目標。
蔡明芳認為,中國當局正處於兩難的境地,他們在防範疫情失控的同時不得不穩住經濟。
蔡明芳說:“習近平不是念經濟的。他不太了解經濟的效果。李克強總應該非常清楚知道吧。如果李克強不知道的話,他不可能推出很多刺激措施:保增長、保就業、保金融穩定性。如果我定的目標離5.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太遠的話,可能也代表我原來的預測是完全不准的。中國在這一塊它也會做一些考量。”
蔡明芳說,極端防疫措施意味著民間消費銳減。若同類措施重演,估計中國政府部門或國企會積極推動投資,穩住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