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腦癌的美國聯邦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出版了一部向人們告別的回憶錄。他在書中鞭撻總統川普未能維護美國的價值觀。
81歲的麥凱恩出版的回憶錄題為《不息的浪潮:美好時光、正義事業、精彩戰鬥和其它感懷》(The Restless Wave: Good Times, Just Causes, Great Fights, and Other Appreciations)。他的新書摘錄中有這樣一段話:“他拒絕區分我國政府的行為和專制政府的罪行。”
麥凱恩寫道:“強悍的表象,或者真人秀式的模擬強悍,似乎比我們的任何價值觀都要重要。”
麥凱恩在1960年代的越戰期間曾作為戰俘被關押在北越。 2008年,他代表共和黨競選美國總統,敗給了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他是代表亞利桑那州的聯邦參議員,連續六次當選。他說,他的病情迫使他承認,這是他最後一屆參議員任期了,對此他無悔無怨。
麥凱恩在書中說:“這個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為它奮鬥,我非常不想離開,我的英雄、《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羅伯特喬丹這樣說。我也一樣。我不想離開。但是我無可抱怨。一點也沒有。這段旅途值了。我見識到了不起的激情,看到了令人驚嘆的奇蹟,我在一場戰爭中打過仗,還幫助實現了一次和平。在美國故事和我所處的時代歷史中,我為自己找到了小小的一席之地。”
他寫道:“跟那些要再次面對選民的同事相比,我更自由了。我可以說出內心所想而不必太害怕後果。我可以本著自己的良心投票而不用擔憂什麼。”
“我不認為我可以忽視我的選民的意願,絕非如此。我不覺得有藉口可以不再信守我許下的諾言。我也不希望損害本黨的前程。但是,我確實感覺到責任的壓力,要把我最好的判斷告訴給美國人。”
他感嘆在國會目睹的“禮貌與合作的減退,阻礙主義的增加”和華盛頓的政治撕裂。他說,有些政府官員和議員“致力於應對當下的挑戰。他們可能不是城裡最多姿多彩的政治人物,但是把多數事情做成的往往是他們。”
他寫道:“在我離開之前,我希望看到我們的政治開始回到讓我們的歷史與其它國家歷史不同的那些目的與實踐。我希望看到我們恢復我們的那種感覺,那就是,我們的同要多於異。”
麥凱恩說:“我們是由共同理念組成的共和國的公民,這些理念是在一個新世界裡鍛造的,要取代肆虐舊世界的那種部落敵意。即使是在這樣的政治動盪中,我們也共同擁有那一美好遺產,並有共同的責任去擁抱它。”
在川普競選總統期間,直言不諱的麥凱恩與同為共和黨人的川普時有衝突。川普曾貶低麥凱恩的戰俘經歷。麥凱恩越戰期間是海軍戰鬥機飛行員,轟炸河內時被擊落,在北越被關押了五年半。
川普說:“他不是戰爭英雄。他成了戰爭英雄是因為他被俘虜了。我喜歡沒被俘虜的人。”
去年,共和黨人試圖廢除民主黨籍前總統奧巴馬的醫保政策,麥凱恩不顧川普反對,投下了關鍵的反對票。
自從去年12月以來,麥凱恩一直在亞利桑那州接受治療,偶爾就國家和國際議題發表評論,但他一直遠離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