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星報媒體集團(SMG)和中國《當代世界》雜誌最近簽署的新聞合作協議在當地媒體和學術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當代世界》是一份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的刊物,此舉被視為中國在東南亞加強媒體影響力的最新嘗試。
該合作聲明是在星報媒體集團旗下的《星報》發表了若干篇顯著報導中國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中角色的文章之後宣佈,包括4月22日發表的題為“中國被視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報導,以及4月20日發表的一篇名為“在(中印)高層對話後,中國外長王毅對與印尼加強合作充滿信心”的報導。
根據《星報》的標註,以上兩篇對於中國在經濟與政治事務上的正面敘事報導,均是轉載自中國官媒《新華社》的新聞。
《星報》與中國雜誌合作 可能與股東決策和業務量有關
《星報》4月初發佈新聞稿指出,星報媒體集團與中國《當代世界》雜誌簽署協議,同意在新聞來源上進行合作,並探索進一步的合作機會。
《星報媒體集團》總執行長陳成發(Chan Seng Fatt)在與《當代世界》的會議上表示,這次的媒體合作是克服語言障礙和文化誤解的“絕佳機會”,並有助於推動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
然而,有評論指出,這種合作可能會導致《星報》在報導中加大對中國官方立場的呈現,甚至可能採取自我審查。
非營利組織“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4月中轉載了一篇由“中國傳媒研究計畫”(China Media Project)撰寫的題為“馬來西亞的《星報媒體集團》與中國大陸夥伴新的合作,背後隱藏著什麼'黃金機會'”。文章直指,由於《當代世界》是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的雜誌,這次合作只是中國決心透過“媒體外交、夥伴關係、新聞外展計劃和國家主導的對外宣傳舉措,來增強其在東南亞影響力的最新例證”,且在許多情況下,涉及的中國實體並沒有任何的公開透明度。
馬來西亞資深媒體人、前《東方日報》(Oriental Daily News)助理總編輯黃金城(Eng King Sia)告訴美國之音,星報媒體集團的這項舉動與近期其業務量下降以及《星報》最大股東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殷切盼望加強與中共交流有關,《星報》雖然有保持一定的編輯獨立性,但這次合作可能令其在處理敏感政治議題時更為謹慎。
“《星報》(這項舉措)主要是為了生意、商業方面的利益。”他說。
黃金城曾在《東方日報》任職十多年,主要負責國際新聞和評論內容,對於馬來西亞媒體運作相當熟悉。
大馬媒體進行自我審查?
黃金城表示,馬來西亞媒體有可能怕得罪中國政府而進行自我審查。“主要是媒體的金主不願意刊載一些爭議性事件,而影響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利益,”他說,“馬來西亞與中國也有南(中國)海島嶼主權問題,但基本上小心處理,媒體也按此趨勢處理新聞,不會刻意放大爭論。”
對此,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新聞與政治學講師劉惟誠(Liew Wui Chern)表示,合作雖有其商業和政治的考量,但媒體自主性的保護是新聞行業必須堅守的原則。他擔憂,《星報》可能在未來的報導中,更多地反映中國的立場,而非全面平衡地呈現訊息。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對於馬來西亞媒體、特別是華語媒體,在播報中國負面新聞上進行“關切”,早已不是新鮮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媒體在中國相關新聞上的取材方向。
“報導中國負面的新聞,其實在馬來西亞的中文媒體上面,已經是形成一種慣例,就是盡量避免,那就是因為可能在這一段時間,中國大使館會很頻密地關切。所以當然,《 星報》這一個(與《當代世界》合作)部分,可能也是在這方面會相當謹慎。”他說。
美國之音記者就此通過電子郵件向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提出置評請求,但至截稿前未獲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回應。
大馬華裔民眾怎麼看?
雖然有資深媒體人和學者對此感到憂心,但也有馬來西亞民眾表達較為樂觀的看法。 一名位於馬來西亞柔佛的文字工作者黃慧君(Ng Hui Jin)就對美國之音說:“我覺得即使(《星報》)有跟(當代世界》)合作,The Star(指《星報 》)它應該也會繼續保持它的立場,而並不會說偏袒中共,因為新聞的真實性,我覺得是它一直都在追求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並不會因為合作影響。”
不過,身為馬來西亞華裔的黃慧君說,她自己平常比較少看像是《星報》等英文媒體,而是跟一般馬來西亞華人一樣,常看像是《星洲日報》(Sin Chew Daily) 、或是《中國報》(China Press)等中文媒體,閱讀馬來西亞或中國相關的新聞。
談到馬來西亞的華文報紙,黃慧君說,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仍是當地華裔族群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據她觀察,這些媒體如果是報導有關中國的經濟新聞的話,大多偏向正面。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