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馬英九指維持現狀是台灣的最佳生存之道


馬英九在紐約亞洲協會與孔杰榮對談(美國之音方冰、章真)
馬英九在紐約亞洲協會與孔杰榮對談(美國之音方冰、章真)
馬英九指維持現狀是台灣的最佳生存之道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30 0:00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星期三晚在紐約亞洲協會表示,台灣人面前只有維持現狀和統一兩種選擇。而在統一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維持現狀是台灣的最佳生存之道。他認為。台灣在經貿上與大陸保持較密切的關係,是跟其他許多把大陸當作最大貿易夥伴的經濟體一樣的“一種自然的選擇”。他呼籲兩岸繼續他任上推動的學生交流,“我們應該讓兩岸的年輕人盡快盡可能多地相互了解”。

*不擔憂愈來愈多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針對民調顯示愈來愈多的台灣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的趨勢,馬英九表示他並不擔憂,他認為這沒有反映真實情況,“當你問一般台灣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時,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他們會說,我是台灣人。但如果你問他,你認為自己屬於中華民族嗎?80%的人會說是的。所以,很大程度看你怎麼問。”

星期三晚上,馬英九與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杰榮﹐他在哈佛法學院就讀時的老師,進行對談時。對談涉及廣泛話題,從台灣經濟起飛到228事件,從台灣民主轉型到兩岸92共識產生的歷史。

*中華民國不需要第二次獨立*

關於台灣獨立,馬英九認為,台灣作為一個地區所屬的中華民國早就獨立了。馬英九說,他接受CNN記者採訪時被問到,“馬總統,你為甚麼不宣佈台灣獨立?”馬英九回答她,“你曾聽說過世界上哪個國家需要第二次宣佈獨立嗎?我們從1912年就獨立了。還從哪裡獨立?”

馬英九說,從法統上,台灣的憲法仍是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中華民國憲法。因此,他表示,“沒有必要宣佈台灣獨立,而且也不會成功。”

他認為,實際上台灣人民面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維持現狀,另一個跟大陸統一。”他說,統一有很長的路要走,“大陸和台灣還有很多分歧,需要時間來解決,或至少是管理。所以,如果還不具備統一的條件,我們總可以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是最佳生存之道*

馬英九認為,維持現狀是台灣人的最佳選擇。他說:“獨立這個詞有兩種含義,第一是自治,你有自己的政府,你選自己的總統,自己的議會;另一種含義是分離,你要脫離中國這個概念,或大陸中國,這是很不一樣的。”

馬英九表示,只要台灣不走分離的道路,維持自治現狀,把統一當作一個可能的選項,大陸就沒理由武力犯台。 “我想這是台灣的最佳生存之道。大陸不可能因為我們不能解決或管理好所有分歧而來攻打台灣。實際上我們確實有很多分歧,我確實盡了最大努力來實現兩岸和平。”

馬英九說,他任上兩岸簽署了23個協議,一度談到了互設辦事處的問題,但大陸對此非常猶豫。他認為,他並不想到大陸任何城市去設領事館,去設立辦事處的目的僅為了人道主義,和到大陸監獄探訪台灣公民。

孔杰榮教授高度讚揚了馬英九執政期間為兩岸和平穩定乃至世界和平安全作出的傑出貢獻,認為他的這些貢獻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和承認。

*台灣經濟依然強勁*

在回答有關台灣經濟,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時馬英九說,台灣的經濟依然強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的數據顯示,台灣以實際購買力為基礎人均GDP為47790美元,排名世界第22位。”

馬英九說,2008年他就職總統時台灣排第32位,在他執政8年後,提前了10位。 “你也許會驚訝,我們排在英國、法國、意大利、丹麥、加拿大、日本、韓國的前面,但在新加坡和香港後面。有外匯儲備4400億美元,排世界第5位。”

馬英九說,台灣經濟的問題是如何融入世界經濟中去,“川普總統宣佈美國退出TPP時,我想台灣是第一個受害者,因為我們盡了很大努力爭取加入,還等著第二輪談判時加入呢。”

他說,現在只能考慮台灣是否可以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作為替代。但是,他擔心“如果我們跟大陸的關係像現在這樣”,他非常懷疑台灣能加入到這個由北京牽頭的區域組織裡去。

*融入國際經濟組織是必由之路*

馬英九說,台灣積極整合到區域經濟組織是因為這個領域“是台灣的弱項”,“台灣在外交上被孤立”,只有加入了像世貿組織重要的組織,才能給台灣搭乘免費便車的機會。

馬英九表示,他任內跟大陸達成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但僅僅完成了“早收”部分,而服務貿易協議被民進黨阻擋了。

他說,與大陸保持較密切的經貿關係,是一種自然選擇,是形勢使然。 “因為全世界與大陸貿易的23個經濟體裡有17個把大陸當作最大貿易夥伴。”“人們老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但大陸是最大的籃子之一,你不能甚麼也不放在那裡。”

*推動年輕人交流才能加深了解*

馬英九以德法兩國世代為敵,在有遠見的領導人主導下,通過交換學生,盡釋前嫌,成為歐盟基石的歷史為例,呼籲兩岸加以仿效,“這給了我們重要教訓,如果我們希望兩岸有可持續的和平,我們應該讓兩岸的年輕人盡快盡可能多地相互了解。”

星期三,亞洲協會的大會場內座無虛席。與會者大多是年輕人,其中很多是在紐約各大學的台灣和大陸留學生。他們在一個半小時的對談中,與馬英九和孔杰榮教授多有互動。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