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總統蔡英文與捷克當選總統通話 學者:骨牌效應若發酵恐引中共報復


台灣總統府發布的照片顯示,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與捷克當選總統帕維爾進行電話通話。 (2023年1月31日)
台灣總統府發布的照片顯示,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與捷克當選總統帕維爾進行電話通話。 (2023年1月31日)

在台灣總統蔡英文與捷克總統當選人彼得·帕維爾(Petr Pavel)於1月30日高調進行了約15分鐘的電話通話後,中國轉天作出強烈反彈,但歐盟卻力挺台捷對話。中國外交部1月31日表示,對於帕維爾“罔顧中方多次勸阻和交涉”,堅持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進行電話會談,已向捷克提出嚴正交涉。 “蔡帕對談”是首次直接通話,被外媒形容為台灣的“政治奇襲”。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對談可能帶動更多中東歐元首與蔡英文直接接觸的機會,但恐引來中共報復,不過,捷克總統不具行政實權,因此,中共的反彈應不致太過激烈。

台灣總統蔡英文與捷克當選總統通話 學者:骨牌效應若發酵恐引中共報復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4:12 0:0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2022年9月5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2022年9月5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月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帕維爾“罔顧中方多次勸阻和交涉,執意同蔡英文通電話,同台灣當局開展官方往來,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公然違背捷方作出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承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台捷外交奇襲 中國反彈

她說,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捷方提出嚴正交涉。

另外,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也指責“民進黨當局企圖借通話、同框謀獨,費盡心機。任何伎倆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格局”。

相較於中國的反彈,歐盟則力挺成員國與台灣展開交流。根據台媒中央社,歐盟執委會發言人在1月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歐盟及會員國長期採取“一個中國政策”,並在其架構下與台灣交往。這名發言人強調,一中政策內涵在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同時歐盟及會員國也與台灣維持堅實的關係,尤其是經濟及高科技夥伴關係。

而外媒則紛紛以“外交奇襲”來形容“蔡帕對談”,並凸顯雙方透過會談達成的多項友好合作意願。

路透社報導稱,台捷無邦交下,此次通話是“高度不尋常的舉動”,且是台北的“外交奇襲(diplomatic coup)”。

日本放送協會NHK也稱,蔡英文和帕維爾電話會談“不尋常”,並指出,歐洲人基於擔憂中國的人權惡化及未能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對中國的疏遠有加深的趨勢”。

據台灣總統府轉述,蔡英文於會談中指出,台捷雙邊互動密切良好,將積極推進在經貿投資、科技、教育、文化及觀光旅遊等各領域的合作,另在半導體設計、尖端科技人才培育、全球供應鏈重組等方面,台捷也將持續深化合作交流。蔡英文也鼓勵台企,以捷克作為中東歐地區的重要基地,深化經貿交流。

捷克當選總統:盼與台灣總統會面

除稱讚台灣是可信賴的伙伴,帕維爾還保證,捷克和台灣共享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價值觀,台捷將堅定站在民主體制的同一邊,並加強雙方在各領域的密切合作。

2023年1月28日,捷克共和國當選總統彼得·帕維爾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向他的支持者致意。 (美聯社照片)
2023年1月28日,捷克共和國當選總統彼得·帕維爾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向他的支持者致意。 (美聯社照片)

帕維爾會後更於推特發文稱,“希望未來有機會與蔡英文親自會晤。”

捷克於1月28日結束總統大選,退役將領出身的帕維爾以得票率58.32%勝出,將於3月初正式就職,成為捷克自1993年獨立後的第四任總統。帕維爾曾於2015至2018年擔任北約的軍事委員會主席,強烈支持西方軍援烏克蘭,以抵抗俄羅斯的入侵。

2016年12月初,蔡英文曾經同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通電話,那通電話雖只有短短10分鐘,卻打破台美斷交40多年來的外交慣例。

學者:捷克民意轉向 不再親中

對於“蔡帕對談”,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鄭欽模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繼2020年捷克眾議院議長米洛什·維斯特奇爾(Milos Vystrcil)訪台,成為有史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捷克官員後,此次“蔡帕談”是歐洲國家當選元首與台灣總統的首次直接通話,彰顯出台捷關係的再升溫,也代表中東歐與台灣的交流更上一層樓。

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鄭欽模(照片提供:鄭欽模)
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鄭欽模(照片提供:鄭欽模)

鄭欽模說,捷克2013年曾選出號稱歐洲最親中的總統澤曼(Milos Zeman),澤曼曾宣稱,希望讓捷克成為“中國在歐洲投資擴張永不沉默的航空母艦”。但中捷關係歷經一帶一路的挫折,2018年還爆發中資華信能源董座葉簡明破產,拖累他在捷克的多項投資,以及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簡稱16+1)的難以兌現,都讓捷克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

鄭欽模說,中共近年在新疆人權問題、香港國安法及俄烏戰爭上的立場,也讓捷克民意反感,間接導致親中的捷克共產黨於2021年10月的國會選舉中慘敗,得票率甚至無法超越5%的門坎,如今隨著帕維爾的當選,捷克民意可說已徹底轉向。

鄭欽模說:“從疫情以來,台灣對中東歐國家在貿易投資方面的注入,我們也看到,中東歐國家立刻就回報疫苗,突破所謂的紅色供應鏈的封鎖。民主國家之間、一個價值的同盟其實已經儼然成形了。由於台灣在捷克是有比較大的耕耘,台灣的大科技產業在捷克的投資也是比較多的,所以台捷雙邊的關係基本上是相對穩固的。”

蔡帕通話 將帶動骨牌效應?

疫情期間,台捷友好關係進一步深化,除在防疫及關鍵產業上合作,也強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捷克政府去年更公佈施政綱領,將台灣列為印太地區的重點合作國家,後又推出印太戰略,重申台灣為捷克未來印太政策的主要夥伴,除深化合作交流外,也將關注台海情勢與南中國海議題。

鄭欽模說,歐洲各國官員近來與台灣往來頻繁,但升高到元首層級則是第一次,這或具骨牌效應,未來可能帶動中東歐國家元首與台灣總統的直接對話、甚至訪台。

捷克敢於公開挑戰中國

不過,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情報網不容小覷,應對“蔡帕談”早有掌握,因此台灣這次不算“奇襲”。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照片提供:陳宥樺)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照片提供:陳宥樺)

陳宥樺說:“兩國領導人在通話之前,雙方的幕僚一定都先溝通過,也評估過,這會踩到中國的紅線,但最後都決定這麼做了。我認為,中國事先也一定知情,但是施壓無效,意義上就是,捷克敢公開的挑戰中國。”

陳宥樺表示,“蔡帕談”雖然簡短,很難談到具體事務,但已足以傳達出雙方抗中的共同立場。

陳宥樺說:“要傳給中國的意義已經很明顯了,就是向中國表明,捷克還有台灣,未來不會屈服於中國壓力,甚至還有一點鼓勵其他國家繼續效仿捷克和台灣總統通話的意味。美國是第1個,捷克第2個,如果有第3個國家出現,那麼捷克對於提升台灣外交地位,功不可沒。”

捷克未遵守“一個中國”中共恐報復?

不過,分析人士也警告,台捷高調展開類官方關係,恐引來中共的報復。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1月31日就在推特發文批評,帕維爾想藉由台灣問題博眼球,是政客上演政治噱頭的廉價方式。胡錫進說:“中國不會因此被激怒,而是會冷靜地對他(帕維爾)進行報復。”

對此,日本國際教養大學的陳宥樺表示,中國必將展行外交反製或經濟制裁。但他說,中國的“反制”已流於“廉價”,各國對其亂劃紅線的行徑已漸反感。

陳宥樺說:“中國的問題不在於要不要製裁,而在於各國逐漸不管你制裁,因為鼓勵台灣獨立,你制裁,官員互訪也制裁,批評中國也制裁,互設代表處也制裁,(蔡帕)通話也許一定會制裁,(但)這種不斷制裁的後果,就是各國不會再認真地對待中國亂劃的紅線。”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照片提供:鍾志東)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照片提供:鍾志東)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俄烏戰事爆發後,各國審慎看待台海關係,紛紛以外交行動支持台灣,除了遏止中國對台的冒進外,也是正告中國,“紅線”不是中共說了算。

鍾志東說:“避免紅線是由中國來劃的。假如中國說,誰可以來、台灣能夠跟誰互動的話,將來整個主導權就會變成中國拿去,以及將來在整個台海議題的設定的話,等於是變相地承認,台海議題就是所謂的中國內政的問題。”

台灣淡江大學的鄭欽模則說,此次“蔡帕對談”雖公然踩到了所謂的中國的紅線,但效應難以跟2016年的“蔡英文-特朗普對談”相提並論,因為捷克是內閣制國家,行政權由總理而非總統主導,因此,中共應不致於反彈激烈。

鄭欽模說:“中共有很好的台階,他(帕維爾)畢竟是虛位元首,不是實際上的國家元首。中共面對目前的國際壓力、內部疫情的放鬆管控之後,內外交迫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其實戰狼外交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修正,我想,這次基本上應該是口頭狠話說盡,但是恐怕還是要留一步。”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