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1989年六四鎮壓30週年。紐約一家亞裔藝術組織把一批保存了將近30年、以六四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移交給由當年的天安門學生領袖領導的一個人權組織。
該人權組織表示,這家亞裔藝術組織多次舉辦的六四藝術展,將由他們接手繼續辦下去。
星期三,亞美藝術中心創辦人伍振亮在一個記者會上宣布,將總共120多件有關六四的藝術作品,正式移交給由天安門學生領袖周鋒鎖任主席的人權組織“人道中國”。
伍振亮說:“我們宣布,這個我們仍保留著大部分作品的展覽,將轉交人道中國保存。”
現年74歲的伍振亮,既為終於有人接手他已無力繼續保存的六四藝術作品而高興,同時也對這些他如數家珍的“寶貝”即將離去而有些許惆悵。伍振亮說:
“人人都想跟中國做生意,但沒人願意得罪中國,沒人願意捐錢給我們組織,幫助我們維持這個展覽。我從來沒有得到一分錢捐贈來繼續做這件事。但我們做了,我們之所做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堅持做,我們必須做。”
1990年——六四屠殺一年後,伍振亮在全美徵集以“門”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並舉辦了《中國:1989年6月4日》藝術展。300多位國際藝術家參展。這項展覽隨後在德克薩斯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和香港等地展出多次。最後一次是2014年六四25週年時在紐約。伍振亮表示:
“這麼多年後現在回想這些作品,你不僅可以看到抗議者的怒火、憤慨和恐懼,而且這些生動的藝術作品仍然可以把你帶回去,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到它的多樣性,以及不同藝術家的感受和見解。”
人道中國主席周鋒鎖在記者會上表示,當他從倉庫把這些藝術品運出來的時候,感到了一種“歷史的沉重”。周鋒鎖對美國之音說:
“這是歷史的真相,我們中國自由民主夢想的一部分。這些藝術品、這些歷史文物,30年以後還有當年的歷史重量、這種沉重感和當年的那種感情在裡邊,這是無論如何在中共這種任何打壓、任何新聞檢查都磨滅不了的。”
當年參展的華裔藝術家張宏圖表示,移交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藝術家發出的聲音繼續下去。他對美國之音說:
“就是使這個作品能產生一個新的生命,有新的機會去展覽,給不同的人看。一旦說可以到中國去,那更重要,因為中國的藝術家,我接觸了很多人,或者是想做不敢做,或者是沒有條件做,或者是干脆就忘掉了。所以我覺得有一天能夠在中國展覽的話它有一層新的意義。”
當年參展的華裔藝術家陳貌仁告訴美國之音:“我的感想跟當年創作時一樣,人們關心人道和正義,不管在世界上什麼地方,不管是在墨西哥城塔卡羅卡,還是在俄亥俄的坎特大學,尤其是在天安門廣場,那時學生和工人引起了全世界的反響,但當這些問題繼續在世界各地存在時,對此保持批判性的觀察甚至變得更有意識。”
吳玉仁是一位旅美概念藝術家,他說,當他隨周鋒鎖到倉庫去看到這些作品時對它們“仍飽含著一種溫度”而震撼。他對美國之音說:
“這樣的交接當然是讓我們跟遺忘作鬥爭,尤其在今天,在整個國際上大家所有對記憶打壓,記憶受到中國政府打壓的情況下,大家重提這個事情,而且讓記憶復甦,重新看待現在的中國,我們如何看待未來民主的中國,這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為合作方參與這次交接的中國民主黨成員陳闖創告訴美國之音,他個人有個更大的志向,那就是,“在中國民主化之後建立起一個反專政博物館,來記錄共產暴政幾十年過程中犯下的罪行和勇敢的人們反抗這些暴行、結束這一專制的事蹟。當然這樣一個博物館需要展示出一些通過藝術化的方式來銘記這些歷史事件的一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