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印領土糾紛吃緊日印加速擴大合作


今年是日本與印度的“友好交流年”,圖為兩國政府製作的交流紀念活動事業的正式標誌
今年是日本與印度的“友好交流年”,圖為兩國政府製作的交流紀念活動事業的正式標誌
中印領土糾紛吃緊日印加速擴大合作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20 0:00

多家日本傳媒本週圖文並茂地引用中國新華社的消息,稱一個月後舉辦第九屆BRICS(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峰會的廈門市,正緊鑼密鼓地進入最終籌備階段。

《產經新聞》上週還指出,中國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任職副市長的廈門舉行金磚五國峰會,也有推動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把廈門作為海、陸據點的謀略。不過,日本版《新聞周刊》和英國路透社等最近都指出,中印最近的領土糾紛已令廈門峰會蒙上陰影。

開發印度東北部

與中印緊張關係相反,日印正擴大和加强两國合作關係。上週日本與印度在新德里舉行了“日印北東部開發調整論壇”(Japan-India Coordination Forum on Development of North Eastern Region)啟動儀式,執行2015年兩國製定的“日印展望2025”計劃中包含的合作開發印度東北部的項目。

日方出席儀式的日本駐印度大使平松賢司形容,日印通過在印度東北部進一步擴大開發的合作來加强两國關係。他說:“印度政府推進的東向行動政策中,把(印度)北東部作為與東南亞聯結的重要地理位置,對此日本也非常重視在北東部的合作,而且北東部與日本的歷史淵源也很深,加深軟件上的交流也很重要。在開發北東部事務上,印度對日本期待很高,所以擴大合作的潛力很大。日本已在北東部實施各方面合作,為了更廣泛推進,與印度聯合構築了這一論壇。”

日印歷史奠基礎

1944年3月至7月的二戰期間,日軍為了切斷英、美、蘇(俄羅斯前身蘇聯)援助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抗日的軍事物資通道,包圍印度東北部靠近緬甸的英帕爾(Imphal)地區,被英軍和印軍擊敗。日軍戰場傷亡和傳染病、飢餓死亡總計近7萬人、英、印兩軍傷亡近4萬人,

後世稱此“英帕爾會戰”,是日本史上最慘痛的一次陸地敗戰,也是二戰中的一場著名戰役。

在日本,英帕爾戰役成為“無謀戰役”代名詞。1976年日本官方電視台NHK播出有關該戰役記錄片,後來重播過,今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日還預定再播,作為反省二戰的事例。

二戰後印度東北部一度存在要求獨立的運動,印度政府為此曾禁止外國人進入。日本1994年在英帕爾郊外建成慰靈碑,2015年二戰結束70週年時,日本《讀賣新聞》以“回歸不了的魂”來報導眾多仍散落在英帕爾的日本人屍骨。

日軍因協助過印度對抗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本身對日無仇。二戰結束時的遠東國際裁判中,印度法官帕爾(Radhabinod·Pal)是唯一主張日本無罪的國際法官;1949年印度贈送兩頭大像給東京上野動物園,來安撫戰敗的日本;1951年印度拒絕出席與日本簽署《舊金山條約》儀式;1952年印度放棄戰爭賠償權與日本建交。

建日印現代關係

1958年日本向印度低息貸款開始了對外援助政策。東西方冷戰時期,日本基於日美同盟關係疏遠過印度,但冷戰結束後,日印再度接近,1986年起日本成為印度最大的外援國。1998年日本雖加入國際制裁印度核試驗的行動,但2000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訪問印度,宣布與印度構築“二十一世紀國際夥伴關係”。2001年日本解除制裁印度後,日印不僅經濟、貿易、外交關係加速發展,而且國防、政治關係也迅速加強,2007年起日本參加印度與美國的馬拉巴爾軍演;2013年日本天皇、皇后應邀訪問了印度;2015年日印製定“展望2025特別戰略國際夥伴關係”。

日本對印度的經濟援助額到2000年累積到2.1萬億日元(約191億美元),印度是日本主要援助國之一。2003年後伴隨政治關係加強,日本要提升對印度經援的戰略性、透明性、效率性,通過日本駐印度使館、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正式組成“援助印度機動部隊”,在印度隨時援助印度政府的經濟政策,上周啟動的“日印北東部開發調整論壇”,就是其中一環。

在近年印度重點建設的東北部,日本已協助建設道路網、能源、上下水道、醫療健康、農業、環保、婦幼教育、人員交流、戰後和解等。出席論壇啟動儀式的印度北東部開發部副部長Naveen·Verma也提起英帕爾與日本的特別歷史關係,表示期待日本在協助東北部自然環境帶動觀光產業、有機食品、振興竹製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防災等基礎上,再以技術促活合作,強調希望通過論壇機制繼續與日本對話。

東京議促活合作

與新德里幾乎同步,東京也舉行了“日印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PA)聯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討論加强两國經濟合作、促活兩國經濟的課題。日本外務審議官山崎和之和印度商工部商務副部長Rita·Teaotia各自率領兩國有關部門官員出席。

2007年開始談判、2011年2月簽署、同年8月生效的《日印全面經濟合作協定》,是日印為加强两國關係,制定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圓滑、有利雙方利益的經濟合作協定。佔兩國貿易額94%的產品在協定生效後10年內廢除關稅,據印度2006-2007年的貿易統計,已對90%的日本產品實施10年免稅;據日本財務省2006年的貿易統計,已對97%的印度產品實施10年免稅。

研究印度問題的日本戰略研究論壇研究員長尾賢指出,日印合作目的是對抗中國一帶一路。他說:“從日本來看,印度位於中國的背後,地理上日印前後鉗住中國。另外印度洋是日本海上通道,能源進口經過印度洋到達的南中國海,又是日本防衛最危險的地區,因為南中國海是多國海上通道且資源豐富、戰略地理重要,但周邊都是無力小國,是中國最渴望也最容易壟斷的海域。可是印度不但同樣重視南中國海,而且歷史淵源悠久,與南中國海周邊國曾有過良好關係”。

共同價值觀結盟

與人口11億的民主印度結盟,有利日本推動自由、繁榮的地區安全,日本早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執政期就提出與印度、澳大利亞、美國結成“自由繁榮弧”的構想、2012年安倍第二次執政前夕稱此構想為“鑽石安全網”。但當時印度態度曖昧,沒積極回應日本的結盟熱情,還參加了中國亞投行(AIIB)、BRICS峰會等,直至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訪日,雙方才基於安倍這一構想,制定了兩國外交、國防部長2加2會談的機制。

長尾指出,近年印度對抗中國的姿態趨於鮮明,原因既有對中國金融政策不滿,也有中國與印度敵對的巴基斯坦結盟,並在印度主張的領土上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主權糾紛,還有中國軍艦到印度洋活動、在南中國海建軍事據點等安全憂慮。他解釋說,印度重點建設東北部的政策說,印度積極建設印度東北部基礎設施,是謀求陸地與東南亞連接來促活印度與東南亞經貿,同時也含有對抗中國的安全戰略。他說:“東南亞國家經濟上依賴中國是南亞地區安全憂慮的一個因素,為了分散東南亞國家依賴中國的程度,印度有意擴大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同時印度東北部也有與中國爭奪主權的藏南地區,建設東北部道路等基礎設施,有利印度軍迅速移動,事實上中國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意義也是軍事大於經濟。”

對中印目前在中國與不丹國境附近的洞朗(印度稱都克蘭)高原一觸即發的軍事對峙局勢,日本政府迴避公開評論,但許多日本企業已投資的這一地區也與日本戰略相關,朝鮮半島和洞朗高原令日本政府目不接暇。不少日本輿論則指出,中國可能會以小衝突來為這次中印糾紛落幕,但該在金磚五國峰會之前還是之後,似乎也成了習近平的“燙手山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