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黎智英國安案完成控辯雙方承認事實 分析指案件或影響香港國際地位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妻子(左起)與美國Acton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Liberty 創辦人羅伯特·西里科神父(Father Robert Sirico)及黎智英兒子1月8日到法庭旁聽黎智英案審訊。(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妻子(左起)與美國Acton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Liberty 創辦人羅伯特·西里科神父(Father Robert Sirico)及黎智英兒子1月8日到法庭旁聽黎智英案審訊。(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公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名,星期一展開第7日審訊,控方讀出控辯雙方承認事實,包括黎智英以及多名涉案的前《蘋果日報》高層的手機通訊紀錄等。有旁聽市民表示,案件涉及香港新聞自由,但控方完成的開案陳詞並沒有任何驚天動地的爆料,反而令人看到國安法有追溯力,與當初立法時的說法不同。另有分析指黎智英國安案可能掀起“國際風暴”,影響香港國際地位,甚至令香港與西方價值脫勾。

現年76歲的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星期一(1月8日)在暫代高等法院的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第7日審訊,已經被還柙超過3年的他,身穿啡色毛領皮褸、白色裇衫以及淺灰色毛衣出庭應訊,他在犯人欄向旁聽席的親友微笑打招呼,精神不俗。黎智英妻子、3名子女,以及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美國天主教神父Robert Sirico,以及政治漫畫家尊子等都有到法庭旁聽。

承認事實涵蓋黎智英等涉案人士通訊紀錄

代表控方的律政司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張卓勤開庭後,讀出長61頁的控辯雙方承認事實,描述《蘋果日報》在1995年1月註冊為香港本地報刊,蘋果日報有限公司為註冊東主和出版人,蘋果日報印刷公司為註冊印刷人。多名《蘋果日報》前高層編採人員,包括陳沛敏、羅偉光、張劍虹、楊清奇、馮偉光及林文宗在2021年6至7月先後被國安警拘捕。

張卓勤表示,《蘋果日報》實體版於案發期間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停運當日,印製超過7,800萬份,當中100萬份為2021年6月24日停刊當日發行,平均每日發售8.6萬份報紙。

警方在2021年6月23日拘捕楊清奇,並從他的手機中檢獲他與黎智英、張劍虹、陳沛敏、羅偉光、《蘋果日報》英文版前執行總編輯馮偉光以及《壹傳媒》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等人的WhatsApp通訊記錄,亦從楊清奇的電腦檢獲題為”蘋果受壓、微調方向”的文件。警方亦從陳沛敏手機中檢獲她和黎智英私人助手Mark Simon,以及英國民間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主席羅傑斯(Benedict Rogers)的WhatsApp通訊記錄。

警方在黎智英的手機中取得WhatsApp以及Signal的對話紀錄,包括相關文件、語音及影片等,在黎智英其中一部手機的電郵信箱則發現,黎智英曾與私人助理Mark Simon、美國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茲(Paul Wolfowitz)、美國前陸軍副參謀長(Jack Keane)、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河濱分校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前壹傳媒專欄作家和資訊網行政總裁李世民(Simon Lee)、前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蘋果日報》英文版前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等十多人以電郵方式聯絡。

有駐港日本傳媒按令向警方提供文件

承認事實當中有文件顯示“重光團隊”成員陳梓華、李宇軒,以及前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在2019年8月與《日本經濟新聞》有過多次電郵來往,亦反映有駐香港國際傳媒分社按警方命令提供資料。

承認事實顯示,2020年8月14日日經新聞中國(香港)分社有限公司,按令向警方提供文件。2019年8月19日“重光團隊”在Twitter轉載涉案日文文章。而文件顯示2019年8月期間,李宇軒、陳梓華以及周庭,與《日經》等人有持續的電郵交往。

控方表示,早前控辯雙方討論承認事實之後,大幅減少控方傳召證人出庭的人數,控方將於審訊中傳召合共15名控方證人,當中包括5名“從犯證人”,即前《蘋果日報》高層張劍虹、陳沛敏、楊清奇,以及重光團隊的李宇軒及陳梓華等。

市民指黎智英揭穿國安法非沒有追溯力

年約60歲的香港市民馬先生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星期一已經是他第4日到法庭旁聽黎智英國安案,因為案件涉及香港新聞自由,控方指控黎智英出版煽動刊物、影響中國國家安全以及勾結外國勢力。

不過,馬先生認為,他聽了幾日控方開案陳詞,以及控辯雙方承認事實,控方並沒有任何驚天動地的爆料,反而令人看到控方列舉的161篇涉及煽動的文章,只有31篇在2020年6月30日國安法生效之後刊出,反映國安法有追溯力,與當初立法時的說法不同。

馬先生又表示,黎智英是一個很勇敢的人,揭穿了《港區國安法》沒有追溯力只是一件自欺欺人的“國王的新衣”。

馬先生說:“我都很懷疑為何法庭可以容許它(控方)作為一個證據去提案(控告),因為國安法當其時成立的時候,很明顯就講了,就是說大家是用2020年6月30日作為一個‘死線’,即是你之後不再犯任何事情,我們既往不究,但是現在完全不是這回事,其實我覺得如果這樣講,我覺得黎智英其實是一個很勇敢的人,雖然我自己不是絕對認同他任何一切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黎智英只不過在做一件事,就是我們小時候,很多時候聽童話故事就是叫做‘國王的新衣’,黎智英只不過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揭穿了有一個人它在穿一件‘國王的新衣’。”

專欄指香港今年或陷國際“完美風暴”

黎智英案儼然成為外交事件,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控方上星期四(1月4日)完成開案陳詞,香港《明報》政治專欄“聞風筆動”上星期五(1月5日)刊出評論文章,認為黎智英國安案以及23條立法,將會影響香港的國際地位。多個組織要求英國政府制裁香港特首李家超等官員,亦可能影響香港駐美國3個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去留。

香港《明報》專欄上星期五引述建制人士表示,在黎智英國安案影響下,加上港府推動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法在即,以及今年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預料這3件事件將會形成“完美風暴”,估計香港未來一年將會相當動盪,而香港政府在美國華盛頓、紐約和三藩市的3個經貿辦將會“凶多吉少”。

文章表示,《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HKETO)認證法》早前已經在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以0票反對下全票通過,目前正等待參眾兩院付諸表決。法案要求美國總統在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情况下,說明3個香港經貿辦是否“值得延續”,以及應否繼續適用各項特權與豁免權。

文章引述消息表示,相關法案可能在今年年中通過,而香港政府內部已對經貿辦被取消外交特權作最壞打算。

文章引述消息認為,廢除香港駐美經貿辦外交特權實際影響有限,但對於香港“一國兩制”的國際形象難免造成嚴重的打擊。

評論員指國安法下香港與西方價值脫勾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分析,黎智英國安案曝露控方的舉證絕大部份來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前的文章,引證國安法其實是有追溯力,令國際社會質疑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的的司法制度,以及法治原則已經有別於以往的《普通法》制,除了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等的地位,他認為更深層次的解讀,是反映香港與西方價值脫勾,令香港失去中國南大門的角色,逐漸變成一個中國大陸的普通城市。

譚美德說:“更加深層次去研究及思考,這個行動背後反映香港同西方價值那種脫勾,要不然其實以往香港一直是有一國兩制,或者是所謂可以做到一個中國的南大門,就是一定程度上我們(香港)跟西方很多價值觀是會有相類似,甚至乎一樣的地方,但是現在在國安法頒佈底下,你會發覺很不是的。”

譚美德又表示,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半以來,香港國際經貿表現每況愈下,他憂慮美國一旦取消香港3個駐美經貿辦的外交特權,可能會引發美國其他盟友的漣漪效應,香港可能全面失去國際特色及優勢,尤其過去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愈密切,愈難表達與中國相關的人權問題的意見,而香港主動與西方價值脫勾,變相令西方國家不再透過香港依賴中國經貿關係。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