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經歷一場改變,而北京不想有任何人抱怨。港人反政府抗議活動兩年後,中國政府在香港實施新國安法,嚴禁“煽動分裂國家”和“勾結外國勢力”等行為,並對罪名做出寬泛定義。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全面鎮壓,數十名香港活動人士和前立法會議員被逮捕。
新國安法的廣泛涵蓋面和模糊性引發了人們對內容審查制度和新聞自由的擔憂。但對於《蘋果日報》這份被視為香港最後一份支持民主派的報紙來說,這類擔憂早已有一些時日了。
《蘋果日報》是由傳媒大亨黎智英(Jimmy Lai)於1995年創辦的有八卦性質的報紙,最初報導娛樂和犯罪新聞,以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追求轟動效應的新聞標題而聞名。
幾年後,《蘋果日報》開始報導政治。但與這座城市的其他報紙不同,它成了中央政府的尖銳批評者。但該報對北京咄咄逼人的姿態代價高昂:包括匯豐和渣打兩大銀行巨頭在內的謹慎的讚助商們紛紛撤出,導致其廣告收入下降。
去年8月,作為香港著名親民主派領袖之一的73歲的黎智英因被控勾結外國勢力而根據新國安法被捕。數十名身穿藍衫的警察突襲了《蘋果日報》的辦公室。
黎智英最終被起訴。他目前在押候審,面臨與他的政治活動有關的其它控罪。
香港當局最近凍結了黎智英在當地的資產,這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他的壹傳媒集團(Next Digital)生存狀況的擔憂。上個月,《台灣蘋果日報》因廣告收入下降而宣布紙質版停刊。
黎智英的助手馬克·西蒙(Mark Simon)對美國之音表示,他是壹傳媒最大股東的代表。他通過一條短信告訴美國之音,《台灣蘋果日報》正面臨“削減”,但“香港的業務仍然發展得很好。”
截至去年9月,黎智英持有壹傳媒集團71%的股份。但據路透社報導,香港國家安全處日前已致函壹傳媒,禁止其大股東黎智英直接或間接行使其所持公司任何股份的投票權。
今年5月,黎智英因參與組織2019年10月的香港民主抗議活動而被判處14個月監禁。在他認罪的當天,香港交易所停止了壹傳媒股票的交易。第二天交易恢復時,該公司的股價飆升330%。
壹傳媒上週發布聲明稱,在缺少黎智英資產的情況下,該公司有足夠維持至少16個月的營運資金。
黎智英的同情者中充滿著反抗情緒,他們想讓這份報紙繼續生存下去。
據報導,自從黎智英被捕以來,香港人一直在投資《蘋果日報》的股票。但為這家媒體工作的記者們並不抱有幻想。
一位因怕遭報復而只以李姓表明身份的資深記者告訴美國之音,該報不得不面對社交媒體上持續不斷的謠言。最近的一則謠言稱,《蘋果日報》的所有記者將在今年7月1日被捕。
“我們的一些同事對此相當擔心,”李緊張地笑著說,“瑞安(《蘋果日報》總編羅偉光,Law Wai-kwong)告訴我們,我們應對得了,繼續工作,別擔心。”
李提到了新國安法和一些親北京官媒的批評,並表示《蘋果日報》正處在一場“政治鬥爭”之中。在新國安法的長臂下,當局聲稱它對世界任何地方都有管轄權,這使得做中國相關的報導變得愈加艱難。
“我們知道有紅線,但我們不知道紅線具體在哪,” 李說,“我們以前用'武漢病毒'這個詞,但現在我們用的是'疫情'這個詞。”
李說:“我們都知道《蘋果日報》未來遲早會被關閉,可能是一年後,也可能是兩年後。”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日報》前記者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當局對《蘋果日報》發起的有針對性的攻勢是她從該報辭職的原因之一。
她在談到報社員工的士氣時表示,當時辦公室氣氛“陰鬱”,有些員工漸漸失去工作動力。她說,過去兩年中,員工沒有得到預期的加薪。雖然發放了獎金,並按時支付了工資,但這沒能避免近幾個月中員工“逐漸辭職”的情況。
這位匿名前員工說,公司裡的許多人認為《蘋果日報》在新聞行業已“沒有希望”。“政府凍結了黎智英的資產,而且不許我們的首席執行官(張劍虹,Cheung Kim Hung)幫忙打理公司的任何金融活動,因為他處於保釋狀態。一些銀行從業者也已被當局警告(不許)管理他們的財務報表,” 她說。
給面臨經濟挑戰的《蘋果日報》再蒙上一層陰影的是,香港未來可能通過一部令人不寒而栗的“假新聞”法。
“《蘋果日報》的每個人都知道會有'清算日'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在為此做準備,” 這位前員工說,“他們每天都在為此做準備,你永遠不知道警察什麼時候會再次闖進辦公室。”
在北京的施壓下,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RTHK)已有數檔電視節目因被指涉嫌偏見而被砍,有記者被解僱。而與此同時,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Carrie Lam)卻能在該電台的頻道上推出一檔專門的談話節目。
香港大學(HKU)新聞學教授、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FCCHK)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表示,任何膽敢質疑政府的媒體最終都將成為攻擊目標。
“若有任何內容看似是批評政府、批評國安法或批評中央強加給香港的選舉改革,若有任何人對以上事情持批評意見,他們似乎都要被追查,” 瑞凱德對美國之音說,“這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