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爭議邊界長達四年半的軍事對峙後,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在2024年出現解凍,雙方從兩個熱點撤軍。但分析人士說,不信任仍是這兩個亞洲大國恢復友好關係的主要障礙。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n Jaishankar)本月在議會說,撤軍使新德里與北京的關係“朝著一些改善的方向”。但他強調需要恢復邊境穩定。 “我們很清楚,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是我們發展關係的先決條件。”
儘管雙方軍隊已不在爭議地區當面對抗,但幾萬名軍人仍在喜馬拉雅山度過第五個冬天,火砲和戰機仍部署在邊境地區。
新德里尼赫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斯瓦蘭·辛格(Swaran Singh)說,“邊境地區四年來的氣氛一直是備戰,因此,將其轉變為和平時期的部署將是一項行動、精神、心理和結構性的活動,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兩國之間長達3,488公里、界線不明確的邊界大部份地區有爭議。 2020年的邊境衝突導致20名印度軍人和四名中國軍人喪生,此後緊張進一步升級。
時隔五年,雙方上週恢復了討論邊界爭端的高層外交對話。中國外交部的聲明說,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在北京會晤後,雙方重申致力於尋求“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兩國也決定恢復印度香客入藏旅遊和重啟山口邊境貿易。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10月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會晤,為關係解凍奠定了基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上週在記者會上說,北京準備與印度共同努力,增進互信,管控分歧。
新德里的分析師說,印度將謹慎行事。辛格說,“印度希望首先解決與邊界有關的議題,然後再擴展到與中國關係的全面正常化。”
但預計經濟合作將加快步伐。中國希望進入印度日增的市場,而新德里則需要更多中國進口產品,同時尋求成為製造業中心。儘管雙邊貿易蓬勃發展,但印度在2020年的衝突後對中國投資實施了限制,並限制了簽證發放。
新德里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哈什潘特(Harsh Pant)說,“雖然沒有人期待政治關係發生重大轉變,但經濟關係或許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印度或許會在開放市場或某一些領域方面更加自由。”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里約熱內盧二十國集團峰會間隙舉行的會議上要求印度外交部長恢復在疫情期間暫停的兩國直航,並加速中國公民的簽證。
王毅對蘇杰生表示說,“中印兩國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雙方應視對方發展為機遇。”
分析人士說,印中之間的解凍不會影響新德里與華盛頓的關係發展軌跡。兩國關係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部分是雙方都擔心北京的強硬態度。除了喜馬拉雅邊境,新德里也擔心中國在印度洋日增的存在-北京已在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建造港口,並正在緬甸建造一個港口。
潘特說,“印度和美國都希望建立一種特定的印太地區、特定的地理格局、戰略地理格局,即自由、平衡、開放、公平和包容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理念將繼續推動這個關係。”
兩國在國防和高科技等領域展開合作。美國也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新德里與華盛頓的關係出現了一些緊張。例如印度沒有加入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並繼續從莫斯科進口大量原油。
蘇杰生最近在新德里舉行的外交政策雜誌《印度世界》的發布會上說,印度和美國的關係仍將繼續深化,即使雙方並非在每個議題上都意見一致。
蘇杰生說,“我們就意見一致和不一致的領域進行了非常坦誠的對話。”
蘇杰生說,兩國關係“重要而巨大”,“我們重視這些對話,並不斷推進(整體)關係”。
分析人士說,印度將在四方安全對話等論壇上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保持一致。
戈哈萊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地緣政治學助理教授桑卡爾普·古爾賈爾(Sankalp Gurjar)說,“這是雙方的共贏。中國對印度和美國都是結構性挑戰。因此無論是否存在危機,印度和美國都將繼續深化兩國關係。”
新德里 —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