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軍事對峙已進入第四年,然而,儘管兩國政府部長和軍事指揮官之間進行了會談,但尚無跡象表明這場已使兩國關係跌至六十年來最低點的爭端能夠得到解決。
分析人士說,隨著新摩擦點的出現,兩國之間3500公里長的有爭議邊界沿線的動蕩似乎正在擴大。
去年12月,雙方士兵在印度東北部的阿魯納恰爾邦發生了推搡 - 中國也聲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該地區距離喜馬拉雅西部地區的拉達克數千公里,2020年在那裡發生的致命衝突引發了目前的對峙。
中國稱阿魯納恰爾邦為“藏南”。上個月,中國將該地區的11個地點改名,這是六年來中國第三次為該地區的山川河流等地點發佈新名稱。
雖然印度批評此舉,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辯稱藏南(阿魯納恰爾邦)是中國的一部份,北京對“部分地名進行了標準化處理,這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之內的事情。”。
這是中國在亞洲其他地區用來加強其對有爭議領土主張的策略子 - 它還重新命名了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一些地點。
新德里的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北京脅迫印度的又一次嘗試。位於新德里的觀察者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外交政策和研究副總裁哈什·潘特(Harsh Pant)表示:“現在,隨著中國在阿魯納恰爾邦問題上採取更加激進的立場,人們擔心中國想要向印度施加多個壓力點,哪怕只是為了迫使印度解決這一爭端的某些部分。”
由於擔心中國迅速在其邊境地區發展軍事和民用基礎設施,新德里也在該地區修建新的隧道、道路和橋梁。
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在阿魯納恰爾邦海拔近4000米的山區開闢一條隧道,以方便部隊向邊境地區調動。
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Amit Shah)上個月在訪問阿魯納恰爾邦期間還公佈了一項耗資5.7億美元、開發東北部近3000個邊境村莊的項目,旨在加強邊境安全。
新德里一直擔心中國在邊境另一側開發邊境村莊。
准將N·M·本狄哥裡(N.M. Bendigeri)告訴法新社(AFP):“至於這些 - 他們(中國)稱之為‘小康村’或中國人所說的示範村,其中有幾個就在我們的邊界對面。它靠近邊境地區的距離和其建造方式讓我們感到關切,我們不能排除它們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
沙阿在4月份表示:“我們的政策很明確,我們希望各方都能享有和平。但是,沒有人能夠侵佔我們的土地,哪怕是一寸。”
印度還加快了一項武裝部隊現代化計劃 - 包括從美國訂購攻擊直升機和從俄羅斯訂購導彈防禦系統。
分析人士說,與印度相比,中國擁有顯著的軍事優勢,但長期在克什米爾與巴基斯坦軍隊對峙的印度軍隊在高空作戰方面經驗更豐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退役高級軍官說:“中國在高科技戰爭中具有優勢。它可以部署更多武器,例如無人機和地對地導彈。雖然我們正在努力追趕,但印度要趕上他們的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於兩國在解決衝突的方式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高層政治和軍事對話未能取得突破。印度堅持認為,中國軍隊應該回到2020年危機爆發前所駐紮的地區。而北京則將邊境局勢描述為“總體平穩”,並表示雙方應著手推進關係正常化。
分析人士說,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和中國國防部長最近在地區論壇期間會面時無法找到共同點的原因。
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指責北京違反雙邊協議,侵蝕了整個雙邊關係的基礎,並表示在邊界爭端得到解決之前,兩國關係不會有所改善。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呼籲印度著眼長遠,“推動邊境局勢早日轉入常態化管控”。
潘特指出:“從新德里的角度來看,完全感覺不到中國真的認為這是中印關係中的一個問題。中國單方面決定改變邊境現狀,然後聲稱這是新常態,我認為印度不會接受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在軍事和外交層面的談判仍在繼續的同時,更廣泛的關係繼續陷入僵局,印度認為推動這一進程的責任在於中國。”
經過軍事指揮官之間的多輪談判,軍隊在過去兩年中從四個有爭議的地點撤離。
但即便如此,進展也非常有限。潘特說:“即使在那裡,脫離接觸也沒有真正帶來軍隊撤離。他們只是退後了一步,創建了一個緩衝區。”
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動蕩正在促使印度與美國結成更緊密的戰略聯盟。下個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將前往華盛頓進行正式訪問,印度外交部表示,此次訪問將凸顯兩國戰略夥伴關係日益增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