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超過30年的香港民主黨,曾經是立法會及區議會內的民主派最大政黨,中委會成員星期四晚開會討論後,由黨主席羅健熙宣佈,正式成立3人小組啟動解散程序,並會舉行黨員大會經出席黨員75%投票同意才可通過解散。羅健熙表示,解散程序暫時未有時間表,他亦拒絕回應倉促啟動解散程序,背後是否有政治壓力。另一邊廂,一星期內被兩次取消春茗晚宴場地的香港記者協會宣佈,取消春茗籌款晚會並改為網上拍賣。主席鄭嘉如認為,事件對香港是一個相當大的警號,反映政治氣候正蠶食商業市場。
香港民主黨前身由兩大民主派團體香港民主同盟以及匯點合併,1994年10月正式創立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以及前黨鞭司徒華等創黨成員追求民主的信念,在8、90年代的香港深入民心,以致主權移交後,民主黨曾經是立法會及區議會內的民主派最大政黨。
民主黨成立3人小組啟動解散程序
至2021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落實 “愛國者治港”,立法會及區議會參選人,必須獲得選舉委員會委員以及 “三會”成員提名。民主黨放棄參選同年的立法會選舉,至2023年的區議會選舉,黨主席羅健熙等多名民主黨成員,未能取得足夠的提名參選,民主黨在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席全部 “清零”,影響力大不如前,不過,仍然是《港區國安法》實施超過4年半以來,僅存的民主派政黨之一。
今年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第二次立法會選舉年,多家傳媒星期二(2月18日)突然引述消息指,創黨超過30年的民主黨正醞釀解散,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事隔兩日,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等10名中委會成員,星期四(2月20日)晚召開中委會會議,討論前路去向問題,會後召開記者會,由黨主席羅健熙宣佈,正式成立3人小組啟動解散程序。
必須經會員大會出席75%會員投票通過
羅健熙表示,小組成員包括他自己以及副主席莫建成、中委成員梁永權,小組將會研究解散安排,包括了解公司註冊條例、黨章要求等,並會物色清盤人,以及安排會員大會的程序,暫時未有解散的具體時間表。
羅健熙坦言,過去從未想過民主黨要面對解散,因此很多細節需要釐清,他又表示,民主黨目前約有400名黨員,其中較活躍經常出席會員大會的黨員約有100人,而解散的相關決定需要經過會員大會,獲得出席會員75%投票同意才能通過。
羅健熙說:因為實在解散這件事不是一個大家很恒常、我們日常按著平時所認知的事情,可以作出決定的一些東西,所以我們是真的要去釐清一下究竟我們的公司條例裡面的要求是怎樣,我們的黨章的要求要是怎樣,如果真的要解散,它(黨章)那個程序,是必須要經由會員大會,出席的75%的會員同意,才可以通過解散,所以我們在未來這一段時間,除了那個3人小組他們會去安排一些前期的預備工作之外,我們都要跟我們的黨友要去商討,要去同我們的黨友了解,要去知道大家的想法,可能他們都要知道究竟中委會為甚麼會有一個這樣的決定、(解散)這樣的取向﹖究竟中間那些程序是怎樣,我們都希望可以有一點點時間,可以跟我們的黨友去釐清一下,讓大家可以感覺被尊重之餘,亦都是大家可以跟我們中委會一起去面對一個這樣的處境。
羅健熙多次被問及,為何民主黨中委會去年12月初才完成換屆選舉,剛就任兩個多月就突然宣佈啟動解散程序,背後遇到甚麼程度的政治壓力、這些壓力來自何方﹖民主黨中委會能否討論不解散﹖
因應香港現行政治形勢作出決定
羅健熙表示,難以回應不解散的可能性,亦不能回應近日有關民主黨解散的傳聞,他又拒絕回應解散的決定是否受到政治壓力,他坦言中委會剛換屆兩個多月,星期三(2月19日)才召開記者會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建議,他一直以來都很希望繼續服務香港市民,一直在香港這個地方去付出,但是有一些決定需要去做,他不能 “講太多”。
雖然過去多年民主黨不能舉辦籌款晚宴,也不能售賣奬券籌款,不過,羅健熙表示,解散不是因為財政問題,而是基於現行的政治形勢作出決定,他亦不能夠判斷民主黨解散的決定,對香港公民社會造成的影響以致國際社會的反應,他坦言民主黨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羅健熙說:我們(民主黨)沒有特別去想一些國際的情況,說真的,我覺得現在我們在香港的影響力都好,我想大家都明白,有時候我們嘗試努力去做,但是影響力亦都在過這一兩年的確跟以往比較是有差別的,所以我想我們也沒有特別去考慮外面的情況會是怎樣,有不同的國際環境形勢,然後對我們又會有些甚麼(考慮),我想我們也沒有特別去想太多這些部份。
希望香港社會可以有更大包容
有記者問及過去幾年多個公民社會組織及民主派政黨相繼解散,民主黨作為民主派最大政黨亦啟動解散程序,對彰顯一國兩制有何影響﹖
羅健熙回應表示,對於多個公民社會組織解散感到可惜,民主黨啟動解散程序他同樣感到可惜,但是他仍然希望一國兩制可以成功,但是怎樣可以成功,怎樣可以做到香港市民、北京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政府都同意,以致國際社會都同意,他認為要找到這個平衡點很困難,他希望香港社會可以有更大的包容,社會有不同的聲音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羅健熙說:我想近年我們(民主黨)都其實講了很多次,我們都希望社會是可以有更加大的包容,即是不只是對一些政治立場,我想政治立場我們當然是希望可以很包容,在社會上面不同的事情大家的理念,大家對不同的事情的看法,對於藝術創作、對於記者朋友、對於我們政府的批評,我們都希望政府可以有更加大的胸襟可以包容,令到社會大家是透過雖然有些人覺得很不開心,但是很不幸地這個世界很多事情是有人批評,然後才會有進步,即是這個是社會、這個世界運作的模式來的,所以一些大家未必很同意的聲音,其實對香港真的非常非常之重要,那種香港的活力或者香港的一些生氣,其實都是來自於就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大家各自都可以講到大家各自想講的東西,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從始至終,即是由我從政之前,由我還是做學生的時間,我已經很相信,到現在這一刻我都很相信。
至於進求民主超過30年的民主黨啟動解散,是否意味香港的民主路走到盡頭,羅健熙表示,爭取民主的路一向都很困難,他相信即使民主黨解散,但香港市民仍然有能力解決問題,他重申,希望香港社會可以繼續保持多元的聲音。
羅健熙說:我覺得即是在民主的路一直都是很困難,我都是那一句我對香港人都是有信心的,即是我覺得香港人總是會找到方法去處理到不同的事情,即是現在的社會可能跟大家預想中可能會有些不同,其實甚至我們(民主黨)都講,我們自己對於一國兩制的一些想法,跟政府可能都有一些不同,但是我希望這些不同的想法都仍然是可以在社會裡面繼續去流傳,亦都我希望社會是一定要多元才能夠有進步,但我對香港人我是很有信心的。
創黨成員指收到來自共產黨員的訊息
對於民主黨是否受到壓力宣佈解散﹖民主黨創黨成員、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星期五(2月21日)出席商台節目時,被問及是否從中間人收到相關訊息﹖
李華明表示,他不是收到中間人消息,他面對的是來自共產黨溝通的人。他強調從來都沒有中間人,他從來都是與不同部門機構溝通。李華明表示,他向對方問及今年12月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還有沒有提名,對方很簡單回答,民主黨還能維持到12月嗎﹖意思即是民主黨應該及早自行解散,以免接近立法會選舉期間,民主黨拿不到提名入閘要有人負責。
李華明坦言,就算民主黨繼續存在亦會慢慢 “被陰乾”,因為民主黨已經無法公開籌款,包括無法賣獎券亦無法舉辦籌款晚宴,不能參與選舉,又不能會見官員,可以怎樣走下去呢?加上去年12月民主黨中委會改選,參選人被滋擾,對方總會有方法 “搞”民主黨。
民主黨前主席及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出席同一個電台節目形容,民主黨要解散 “簡直係天下奇案”。因為去年12月的中委改選,參選人數比名額更多,是近年少有的黨員積極參選,她坦言不是太想在會員大會投票支持解散,但是民主黨目前都有不少黨員在坐牢,她不希望有更多民主黨成員入獄,因此投票意向需要考慮很多。
建制派指民主黨解散咎由自取
對於民主黨宣佈啟動解散程序,特首李家超星期五出席立法會新春午宴後,沒有回應傳媒提問。
民建聯則表示,民主黨過去路線越走偏激,對中國國家安全及香港社會穩定造嚴重損害,宣布解散絕對是咎由自取,再次說明反中亂港無出路,從政者必須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及香港穩定,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和市民福祉,為中國和香港作出應有貢獻。
記協兩度被取消春茗預訂
除了民主黨多年來未能舉辦籌款晚宴,多次被當局點名批評的香港記者協會,原定上星期六(2月15日)舉行的春茗籌款晚宴,上星期被富豪香港酒店取消預訂後,原本改為下星期日(2月24日)在逸東酒店舉行,不過,記協主席鄭嘉如星期四(2月20日)在逸東酒店外會見傳媒表示,在沒有提供原因下逸東酒店指 “未能招待”晚宴,同樣臨時取消記協的春茗預訂。
鄭嘉如表示,由於接連被取消場地預訂,決定取消春茗籌款晚會並改為網上拍賣籌款。
鄭嘉如表示,去年底已經開始籌備今次的春茗活動,邀請到公關公司、商界、立法會議員以及外國領使等購票出席,她認為兩間酒店都是由上市公司營運,在飲食業市道不景的時候,突然取消記協的預訂,不是理性的商業決定,背後可能有其他方面向酒店施壓,事件對香港是一個相當大的警號,反映政治氣候正蠶食商業市場,不利香港的國際形象以及外資到香港投資。
鄭嘉如說:我們就覺得是兩間上市公司簽約之後,懷疑可能因為承受一些政治壓力,或者一些他們講不到的原因,而被迫毁約的話,其實對於香港那個形象以及大家那個營商的信心真的完全沒幫助,剛才我所講,羅氏是香港的傳統望族來的,如果是做一些五位數利潤的生意,對於他們的客戶以及合約都無法自主的話,無論這件事情是出於自我審查還是被施壓,都是很明顯地顯示香港的政治氣候蠶食商業市場的警號,這個就是我個人覺得就是傳媒報道裡面時常警剔的、今時今日香港的營商風險,既損害香港的形象,亦都不利於一些來香港(投資)。
記協未有解散壓力
鄭嘉如表示,記協的存在不是粉飾太平,今次的經歷亦體驗到香港目前的社會實況,她又表示,不認為當局要施壓迫使記協解散。對於民主黨醞釀解散,鄭嘉如表示,不評論其他機構的決定,她坦言記協“N”年前都有討論是否解散,但是辯論過後仍然決定繼續運作,而籌款晚宴告吹,對記協影響不大。
鄭嘉如說:其他機構他們做自己的決定我就不會特別評論,記協就“N”年前都有想過這個(解散)的問題,但是大家都是辯論“三百回”之後,都是決定都是不適合,我想我們現在的情況,其實雖然取消了兩次(春茗籌款晚宴)但是對於我們來講都是比較“閒”的(影響不大),我們都會繼續專注做我們的工作,不吃喝玩樂就不吃喝玩樂,這個不是我們的核心任務來的。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