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超過兩個多月未有降溫跡象,適逢8-23”波羅的海之路”抗爭運動,有網民發起星期五晚在3條地鐵沿線39個車站築起大約45公里長的”823香港之路”人鏈,展示港人攜手同行爭取自由的決心,估計需超過4萬人參與。波羅的海3國之一的愛沙尼亞前總統伊爾韋斯近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1989年數十萬人站在波羅的海人鏈,成為自由意志的體現,直到今日自由
和民主的人鏈帶到香港街頭。我們接通美國之音香港特約記者湯惠芸的電話,連線報道”823香港之路”人鏈的最新情況。
主持人:湯惠芸,你好﹗請問你現在的位置在哪裡﹖ ”823香港之路”人鏈的最新情況如何﹖現場氣氛如何﹖
記者:
我現在的位置在上環地鐵站西港城出口,其中一個組成823香港之路人鏈的地方,目前人鏈活動剛剛結束,現場氣氛相當熱鬧,和平有序,現場有不少外籍人士參與,包括來自活動發源地”波羅的海之路”其中一個國家拉脫維亞的人士。
“香港之路”活動發起人星期六凌晨12時左右發出新聞稿表示,8-23共有13.5萬人參與香港之路活動,整條”香港之路”共長60公里,比原定目標超過4萬人參與多出3倍以上。
新聞稿表示,有13.5萬名香港市民於各地區集合,以手機閃光為記,自發於行人路上組成人鏈,不分”和”與”勇”,向世界展示港人的決心。
新聞稿又表示,由於參與人數眾多,民眾自發於其他地方組成人鏈,包括獅子山、嘉頓山、紅磡碼頭至鶴園街、窩打老道、界限街、基堤道至太子道西、筲箕灣沿柴灣道至大譚道路口、荃灣至荃灣大會堂、太子至九龍塘等。新增路線長達15公里,令”香港之路”延長至60公里。
參與823香港之路的市民,晚上7時在全香港三條地鐵主要幹線約39個指定地鐵站出口集合,8時開始組成人鏈,參與者手拖手高舉雙手,其間會唱歌,如《光輝歲月》、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及在反修例運動廣為人知的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發起活動的網民呼籲,市民以手機亮燈,形成一條條光路,至晚上9時”流水式”散去。
主持人:”823香港之路”人鏈是如何組成﹖為何會有這個構思﹖
記者:今年是1989年8月23日爭取獨立的”波羅的海之路”30週年,有網民上星期三(8月14日)萌生念頭,決定發起823”香港之路”,希望在香港重現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以及將香港人連結起來。
有網民約10日前號召市民星期五晚再創造歷史,在港鐵荃灣線、觀塘線及港島線30多個車站外組成共40多公里長的人鏈,展示港人攜手同行對抗暴政的決心,估計需要超過4萬人參與。
“香港之路”facebook專頁表示,估計人鏈全長44.23公里,假設以1米要1人,需39,807至48,653人參與才可成功。由於活動不設大台,由Telegram群組統籌,並以Google form形式統計報名參與行動人數。
專頁又表示,基於安全考量,曾經發生白衣人襲擊途人事件的港島區北角站不設集合點,建議參加者到附近的砲台山站或魚湧站集合;而西營盤中聯辦一帶亦可能會因應實際情況發生變化。
專頁表示,“香港之路”活動的參加者沒有指定衣著,即是不一定要著反送中運動的黑衫,參加者必須留在行人路上,不佔馬路及不阻礙交通。活動期間可唱歌及亮起手上電話閃燈,不會鼓勵叫口號,行動晚上9時結束,參加者可流水式散去。專頁又提醒參加者,活動沒有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參加者需自行評估可能被警方檢控”非法集會”的法律風險。
主持人:”823香港之路”主要的訊息是甚麼﹖
記者:”香港之路”社交網站專頁強調,這是一個”和理優”(和平、理性、優雅)的升級行動,會比以往的反送中抗爭行動更有秩序及和諧,亦希望藉著提供一個機會給各區的香港市民一起手牽手化解目前的僵局。
專頁表示,築人鏈是參考30年前的”波羅的海之路”的做法,旨在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繼續表達訴求,同時可以引發正面的國際輿論。
過去兩個多月香港反送中運動,經歷多次百萬人遊行,甚至街頭流血抗爭,但香港政府未回應民間5大訴求。發起人表示,”香港之路”不分派別,是展示港人團結,和平爭取反送中民間5大訴求,也希望連結同樣追求民主與人權的世界各地的人士。
反送中民間5大訴求包括,完全撤回俗稱”送中條例”的《逃犯條例》修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撤回6-12暴動定性;釋放及撤銷檢控抗爭者;立即實行特首及立法會雙普選。
主持人:香港之路引起國際關注,人鏈行動發源地之一愛沙尼亞前總統伊爾韋斯日前亦在社交網站貼文表達關注,請你講講貼文的內容,以及國際傳媒對香港之路的報道。
記者:”波羅的海之路”人鏈行動發源地之一愛沙尼亞前總統伊爾韋斯(Toomas Hendrik Ilves)日前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表貼文表示,”波羅的海之路”是自由意志的體現,而自由意志繼續激勵著各國,直到今天,將自由和民主的人鏈帶到香港街頭。愛沙尼亞國會議員兼外務委員會副主席Marko Mihkelson同樣於facebook表示支持”香港之路”。
在香港之路正式實現之前,全世界多個國家的傳媒都有相關報道,美國雜誌《Newsweek》及愛沙尼亞網上雜誌《Estonian World》等媒體亦有報道事件。其中《Estonian World》報道表示,”香港之路”行動是由一間設於愛沙尼亞的港資初創企業在秘密的互聯網討論區發起。
報道表示,這個因害怕被中國政府報復而不願公開名字的企業代表表示,受到”波羅的海之路”的啟發,因而在香港的討論區提議今次行動,受訪的企業代表表示,”當大家在討論下一步行動時,我提出過好幾次,是否可以在香港實行,很榮幸方案得以落實”。
受訪者不認識香港的發起人,只希望香港政府會走出來回應示威者訴求,讓香港人重回昔日和平生活。她說:”我只知道一件事,香港人今次不會低頭,我們已下定決心,因為我們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面對中國政府政治迫害的示威,所以有些學生已經向德國尋求政治庇護。”
報道表示,受訪者不肯定”香港之路”會帶來甚麼效果,但認為值得一試,她說”現階段我們甚麼也要嘗試,既然在愛沙尼亞成功了,我們覺得有希望,即使只能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已經是好事”。
主持人:請你介紹1989年8月23日的”波羅的海之路”。
記者:1989年8月23日,當時仍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由民間發起”波羅的海之路”(The Baltic Way),3國共有約200萬人手牽手組成總長約675公里的人鏈,藉此宣揚獨立訴求,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迴響,被視為波羅的海國家獨立運動的里程碑。
“波羅的海之路”舉行的日子亦是1939年《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50週年的紀念日,相關條約為莫斯科翌年重新吞併波羅的海3國開綠燈。 3國的獨立運動人士拒絕承認這條約,進而否定蘇聯統治基礎,作為要求獨立的理據。
最終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在發起”波羅的海之路”後,1991年先後獨立,並逐漸融入西方陣營,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
主持人:除了香港,台灣2004年2月28日亦曾經仿傚”波羅的海之路”,實現了200萬人”手護台灣”的行動,請你介紹當年台灣的情況如何。
記者:由獨派團體組成的手護台灣大聯盟,2004年2-28和平紀念日,發起”手護台灣”行動,主辦單位估計,全台灣200萬民眾手牽手,從台灣北部的基隆和平島到南部的屏東佳冬鄉昌隆村,相連500公里的人鏈,並高呼口號”愛和平、反飛彈”等口號,表達台灣人反對中國飛彈瞄準台灣的強烈意志。
手護台灣大聯盟總幹事黃昭堂表示,當日有超過200萬台灣人參加牽手活動。這項紀錄成為台灣史上參加人數最多的群眾運動。由於這次也是2004年總統大選前綠營發動的一次超大型凝聚人氣活動,綠營公職人員不但全力發動,也全力以創意表現地方特色,例如出動水牛、佛像等,整個活動猶如嘉年華會。
2004年尋求連任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出席”手護台灣”行動致詞表示,百萬台灣人民手牽手,用雙手連成一道民主、和平的長城,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人民認同、保護台灣的集體意志。
後來,陳水扁在2004年3月20日的總統大選以不夠3萬票的些微差距,擊敗泛藍陣營的連戰及宋楚瑜,成功連任。當年大選前發生轟動一時的”319槍擊案”,成為當年總統大選勝負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