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峰會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試圖尋求各國諒解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的決定。有些專家認為,中國故意將科學議題政治化,南方國家會繼續在與中國相關的國際議題中保持中立。
“全球南方”更在意實際援助
G20峰會9月9日起一連兩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世界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去年12月接任輪值主席的印度數個月來高調展開外交工作,尤其強調新德里作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領袖。
“全球南方”話題也在日本逐漸升溫,日本利用擔任G7輪值主席國的契機,不斷加強“全球南方”外交攻勢。
岸田內閣在此半年內頻繁造訪南方諸國,岸田文雄9月份也出席雅加達東盟(ASEAN)相關峰會和印度主辦的G20,試圖遏制中俄在南方國家的影響力。
自從2022年2月俄烏戰爭以來,美國發起對俄制裁,民主盟友紛紛響應,但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在內的南方諸國拒絕參與制裁。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長期化,“全球南方”採取中立是基於國家利益和地區情勢。他指出,有些G20中的國家屬於“全球南方”,中俄又都是G20的會員國,日本自然在G20峰會時試圖拉攏“全球南方”,讓美日歐等民主陣營對“全球南方”擁有一定的主導權。
蔡錫勛說:“‘全球南方’經濟規模持續成長,強化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但是其盟主寶座的主導權爭奪戰越來越激烈。”
他表示,日印關係長期友好,印度又在去年躋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加上印度是今年G20的主席國,也儼然是“全球南方”的領袖,岸田文雄今年4月即主張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國家與不可或缺的夥伴,努力將印度拉向民主陣營。
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員高橋孝治(Koji Takahashi)認為,雖然日本近期把注意力大舉投向了“全球南方”,但是南方國家不可能與民主陣營結盟。
他告訴美國之音:“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制度並不發達,甚至有些是獨裁政體,所以他們在意的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對方是否能提供大量援助。”
高橋孝治表示,早在日美不怎麼關注南方諸國時,中國就已經大規模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幾乎壟斷了南方國家的外交,日本對“全球南方”的投入起步已晚,可能投注的援助又不能與中國較量,要拉攏“全球南方”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認為,南方國家會繼續在與中國相關的國際議題中保持中立。
中國抗議核處理水排海或實為政治手段
《共同社》9月初報導,岸田文雄希望在出席G20新德里峰會期間,透過和與會國首腦舉行雙邊會談,尋求各國諒解排水決定。
自8月底福島核處理水排放開始,中國官民皆強烈抗議,導致日中關係僵化。此前國際爭議中並未靠向美日民主陣營的全球南方,在這次爭議中的反應令人關注。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者,台灣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表示,印度目前並沒有反對的聲浪,特別是在日印近年來加強力度經營與南方國家的關係,南方國家不會出面支持中國。
她對美國之音說:“以國際事件來講,南方國家的聲量還不足以影響日本,南方國家與其出面反對無效,不如選擇靜默,以免影響日本日後的援助。”
林筱甄認為,中國知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認定福島核處理水排放符合科學標準,這次的爭議可以看成是中國與日本的政治問題。她指出日本最近向美國購買很多戰斧巡弋飛彈,中國就拿核處理水排海的話題來抵制日本,這種作法與當年韓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時,中國就抵制韓貨的手段如出一徹,因此中國這次的重點未必全在核處理水排海議題本身。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表示,從日中的措辭選擇,可看出雙方在這個議題上的重點完全不同。
他指出,日本的用詞是“核處理水”,中國的用詞是“核污染水”,認知差距可見一班,而日中雙方進行外交戰和假情報攻防,儼然形成了日本是“基於科學的根據”與中國將議題“政治化”的模式。
蔡錫勛說:“其實中國早在8月24日開始排出水(核處理水)之前,便高舉起拳頭,展開外交戰,舞台是7月的東盟外長會議。因此,岸田首相透過9月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的兩個國際會議,用‘基於科學的根據’的安全性來得到各國的理解,推進強化與‘全球南方’的連攜。”
他指出,中國8月公佈新版地圖,主張幾乎擁有南中國海全局的主權,讓東盟相關國家強烈反彈,也將使原本就與東南亞諸國擁有長期經濟合作關係的日本相對更容易深化在該地區的勢力,再加上習近平缺席G20新德里峰會,中國經營“全球南方”的重心似乎與過去有所不同。
習近平缺席恐影響勢力平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參加G20新德里峰會引發關注。這是他成為中國最高領袖後首次不出席G20峰會,北京迄今沒作任何解釋。
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員高橋孝治表示,習近平缺席包括G20在內的重要國際會議,再加上中印邊境衝突不斷,日印不存在邊境問題, 勢必會影響日中之間在南方國家的勢力平衡。
他說:“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惡化,中國正在失去信心。本來習近平應該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宣傳國家狀況良好,這次他卻不出席,會讓其他與會國家感到焦慮。”
高橋孝治指出,大約6個月前,中國還充滿自信地發表了許多聲明,彷彿已經取得了全球霸權,現在國內的經濟卻急速惡化。他認為,當世界各地都在報導中國經濟發生危機的時候,習近平卻沒有積極地參加會議為中國的經濟穩定作宣傳,反而避不見人,那麼許多國家會因為不安,而逐漸在貿易方面與中國的保持一定的距離。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者,台灣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認為,習近平雖然沒有出席G20新德里峰會,但又深怕南方國家會因此深受日印的影響,所以派出總理李強出席壓陣,也是一種將對方降格的外交手段。
她說:“如果拜登想跟中國談,那就會變成是跟總理談,在外交上是不對等的,等於是降格,對岸田文雄跟莫迪而言也是一樣,這是習近平的用意所在。”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勛表示,中國以往都將G20峰會作為擴大地政學影響力的舞台,但是近年來進展並不理想,加上2020年6月中印邊境衝突造成雙方都有死傷的情形使兩國首腦從此未舉行雙邊會談,而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主張相繼導致區域國家的反彈,中國已經不再將G20作為主要的外交舞台。
他指出,這一點從習近平出席8月在南非舉行的金磚五國(BRICS)峰會時主導6個國家加盟,而這6個國家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亞及阿根廷3個南方國家,表示中國對於經營“全球南方”關係已經改換跑道。
蔡錫勛說:“中國和俄羅斯透過金磚五國(BRICS)共同強化連攜‘全球南方’,建構與歐美為中心的國際秩序之對抗軸。因此,中國可能將重心從G20移至BRICS。”
蔡錫勛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也缺席G20新德里峰會,本次出席的首腦多數是美日歐及其同盟國及友好國,看起來對於民主陣營拉攏“全球南方”較為省力,但也可能導致G20流於形式化。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