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旗下“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發布的最新統計,隨著中國經濟走緩和房企財務接連爆雷後,過去一年來的勞工和住房抗爭事件激增,而且未來可能持續走升。觀察人士表示,中共持續無差別打壓各類抗爭,顯現出對治理的深層不安全感。
中國政府持續維穩並緊縮輿論審查讓境內各類抗爭難以串聯或對外傳遞信息。但根據美國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去年成立的“異言網”的最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內,中國有公開紀錄的線下和網上異議活動多達2,803件,參與人數應超過3萬人。
不滿失業減薪 中國勞權抗爭倍增
“異言網”上星期公布的第二季度報告顯示,該網於4-6月通過媒體報導、社交平台、中國民間組織及其所開發的機器學習軟件,總計蒐集到535件異議活動,其中以勞工及住房抗爭事件居多,前者佔比高達59%,後者則有22%。
報告稱,中國各地的勞工抗爭自去年12月升溫,今年6月單月就有至少93起的線下勞工權益抗議,是去年同期的2.35倍。抗爭背後的起因與中國經濟放緩、製造業連續4個月萎縮有直接關係。
以地區計,製造業大省廣東的情勢最為嚴峻,報告稱,近幾個月來,全國高達35%-50%的勞工抗議聚集於廣東省,而廣東省政府在出口不振、製造業萎縮及外國在華投資跌至十八年新低等衝擊下,去年的財政收入較2021年下降4.8%。
至於住房抗爭,“異言網”派駐於台北的計劃經理史凱文(Kevin Slaten)說,中國房市因地產巨頭近年來接連爆發債務違約危機,並衍生爛尾樓等爭議,導致越來越多權益受損的屋主必須走上街頭維權。
史凱文告訴美國之音:“由於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重大問題,我們可能看到另一波的抗爭高峰,但我們仍在研究數據、以釐清此一趨勢。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勞工抗議明顯激增。”
LGBT+與蒙藏民族抗爭 爭取弱勢群體權益
“異言網”自去年6月起監測中國的異議活動並定期公佈數據。史凱文說,該計劃是為了應對中國媒體審查所導致的信息缺失及在中國境內蒐集相關信息所衍生的風險而設。該網除優先關注中國境內的實體抗爭外,各類網上異議事件也納入統計範圍內,以“聲援中國人民的故事,讓全世界都能聽見他們”。
據統計,中國民眾透過示威活動表達異議者佔了78%,其餘抗爭則透過阻礙、佔領、不合作(5%)、請願、罷工或藝術表達等。
史凱文表示,抗爭動機不僅限於個人經濟利益,如房地產和勞權,有公開紀錄的少數民族群體抗議事件於4-6月間也爆發70起,其中以蒙藏族群為了保護文化及身分認同而發起的抗爭居多,且值得關切的是,這類線下活動多達2/3皆遭到鎮壓,顯示敏感的民族議題抗爭者仍身處高風險。
此外,儘管中國官方壓制各類性別議題,但“異言網”報告也顯示,中國的LGBT+社群(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等相關社群)仍於6月的年度“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中勇敢發聲。
報告顯示,當月至少有9起線下的LGBT+活動,例如,一名男子於北京街頭分發宣傳單,“驕傲路跑”也於上海開跑等,且其視頻於微博獲得高達36萬次的點擊率,諸如此類的活動,“異言網”將其界定為“網絡抗議事件”。
不過,中國官方對這些性別議題抗爭的打壓也不手軟,北京發傳單的男子事後遭行政拘留7天,至於“驕傲路跑”部分位於上海、瀋陽和深圳的組織者則紛遭官方恐嚇,而被迫延期或取消。
位於北台灣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沈秀華長期研究中國性別與婦運議題。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婦女運動與LGBT+組織近年遭到官方越來越強烈的打壓,不僅平台被關閉,主辦人也動輒被捕,例如,成立15年的中國LGBT+非營利組織“北京同誌中心”於今年5月中宣布“因不可抗力”終止營運,即最新案例。
沈秀華分析,中國LGBT+社群不惜頂著官方壓力發聲,是因為他們已受到太多打壓和限制,乃至沒有退路。
沈秀華說:“中國異性的婚姻壓力很大,但至少(以前)還有一個同溫層,那樣的空間現在都被打壓到很難(維繫),所以他們會找空間去突破,他們還是得透過一點點的活動,讓自己找到一點力量。”
中共無差別打壓異議 分析:中共憂西方勢力“由下而上”滲透
相較於宗教或種族議題,地產、勞資或性別議題的抗爭者爭取的是個人權益而非政治或公眾利益,卻仍遭到中國官方無差別的打壓。對此,分析人士說,凸顯出中共官方深層的不安感。
“異言網”負責人史凱文分析,經濟蕭條難免引發民意反彈,但中國官方有更深層的憂慮。他們擔心,當領不到薪水、住不進新屋的中國民眾或其他弱勢族群藉由抗爭串連,恐咎責中共的政策或治理的威權體制,而衍生更大的政治風暴。
美媒《經濟學人》5月於一篇題為“中共為何恐懼同志人權”的文章也分析稱,中共擔憂美國以維權律師、宗教和異議人士、網絡領袖或弱勢群體為核心,“由下而上”地滲透中國基層,為中國的體制“改變”創造條件。換言之,在中共眼中,LGBT+群體、女性主義者、勞運分子和少數民族全是西方勢力顛覆中國的“潛在工具”。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姓名且現流亡海外的中國維權人士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國境內群眾抗爭層出不窮,也與中國缺乏合理的民意機構有關。
他指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實質淪為政府施政的橡皮圖章,不曾真正為人民發聲,歷年來居中扮演協調者的維權律師跟勞工團體也早於2015年前後全遭中共政權打壓,於是中國境內的各類社會問題直接升級為官民對抗。
他說,只要中共的體制不變,無論是爛尾樓、還是金融危機等爭議都難以善終,最終恐由經濟問題惡化於更加敏感的政治風暴。
群眾抗爭未遭激烈鎮壓 王丹:地方官疑“躺平”,軟反抗習近平
現旅居台北的前北京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則認為,中國近年的抗爭事件,無論是在群眾或地方官員層面,似有微妙變化。
他分析,去年底的“白紙革命”雖一度震撼國際輿論,但更多深陷失業等經濟困境的中國青年群體似乎選擇“躺平”或喊出“我們就是最後一代”等言語,消極抵抗。
在此前提下,王丹說,即便中國群眾抗爭事件的總數可能遠高於“異言網”的統計,但仍看不出有上升至提出明確的政治訴求,或跨地域串連至足以撼動中共統治的程度。
他還說,不只抗爭群眾“躺平”,負責鎮壓示威者的地方政府似乎也跟著“躺平”,例如去年4月的河南村鎮銀行存戶抗爭,或近期河北壩州民眾因不滿洩洪成災而包圍地方政府,都未見官方激烈鎮壓或清算。
王丹告訴美國之音:“我觀察到,地方政府對於民眾抗爭的鎮壓力度顯然也不如以往,實際上就是,中國基層的這些維穩機器也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躺平現象,我甚至覺得,躺平也是對習近平專制的一種軟反抗。”
除了街頭抗爭外,網絡空間也是官民矛盾與攻防的另一戰場。
“異言網”自去年7月以來的統計顯示,在4,170條包含異議言論的微博發帖中,約兩成的內容遭到審查過濾,尤其在“白紙運動”或“中共20大”等政治敏感期,微博發帖遭審查刪除的比例也跟著升高。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