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揭謊頻道:“擇優選擇”式呈現民調結果,華春瑩強吹中國正面形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人大會堂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發表講話後舉起酒杯。(2019年4月26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人大會堂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發表講話後舉起酒杯。(2019年4月26日)
華春瑩

華春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部長助理

“中國越來越被視為一股正面的力量。”

誤導

11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她的推特(Twitter)賬號上發佈了一張圖表,顯示2021年至2022年期間,在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埃及、南非、肯尼亞和尼日利亞,越來越多的民眾對中國持正面印象。

揭謊頻道:“擇優選擇”式呈現民調結果,華春瑩強吹中國正面形象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57 0:00

該圖表數據來自YouGov-劍橋全球主義項目(Cambridge Globalism Project),該項目自2019年以來對全球範圍內的選定國家進行一年一度的國際民意調查。

在她的推文中,華春瑩用英語寫道:“中國的發展增強了世界的和平力量——這一事實在發展中國家廣為人知。”

她為這張圖表所配的標題是:“中國越來越被視為一股正面的力量。”

但問題是,華春瑩展示的這張圖表對調查數據進行了片面的擇優選擇,僅呈現了這些國家的民意對中國正面看法呈上升趨勢的時間段。而事實上,在所有上述國家,中國的形象均比2019年調查開始時更差。

因此,華春瑩的推文具有誤導性。我們來詳細看一下這項大型調查中與中國相關的部分。

在2022年的調查中,總部位於英國的YouGov-劍橋全球主義項目向25個國家的1000多名成年人收集了民意。今年的調查在8月24日至9月22日之間進行,調查對象包括來自西方發達民主國家和全球發展中國家的成年人。

其中一個問題問道,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巴西、日本、法國、印度、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這些國家“對世界事務有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

華春瑩的圖表準確顯示,相比2021年,她所提到的幾個發展中國家在2022年對中國有了更多的正面評價。儘管如此,上述每個國家——肯尼亞除外——在2022年對中國的正面評價都相比2019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肯尼亞未參與YouGov-劍橋全球主義項目在2019年和2020年進行的民意調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接見來訪的尼日利亞總統穆罕馬杜·布哈裡(Muhammadu Buhari)。(2016年4月12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接見來訪的尼日利亞總統穆罕馬杜·布哈裡(Muhammadu Buhari)。(2016年4月12日)

對於中國“對世界事務有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這一問題,以下是華春瑩所提到的這幾個國家中回答“正面影響”的民眾比率——

墨西哥

2022年:59% ;2021年:50% ;2020年:61%; 2019年:73%

沙特阿拉伯

2022年:57% ;2021年:41% ;2020年:48% ;2019年:60%

埃及

2022年:57% ;2021年:47% ;2020年:55%; 2019年:61%

南非

2022年:61% ;2021年:48%; 2020年:49% ;2019年:70%

尼日利亞

2022年:83% ;2021年:68% ;2020年:70% ;2019年:92%

肯尼亞

2022年:82% ;2021年:58% ;2020年:未調查 ;2019年:未調查

那在其他國家呢?在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西班牙、意大利、希臘、波蘭和英國,民眾對中國的正面印象相比2019年的水平出現大幅下滑。希臘和匈牙利在2019年沒有參與這項民意調查,但這兩國民眾當前對中國的正面印象較2020年的水平均出現下滑。

至於那些未被華春瑩列出結果的發展中國家,土耳其對中國的正面評價率從2019年的55%下降到2022年的28%;印度從44%下降到23%;巴西從65%下降到50%;印度尼西亞從57%下降到53%;泰國從71%下降到66%。

在接受調查的發展中國家中,大多數民眾——除了埃及和沙特阿拉伯——表示中國“試圖掩蓋COVID-19起源的真相”。本文對發展中國家的定義源自聯合國的分類標準。

出人意料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持上述觀點比率較高的幾個國家是在尼日利亞、南非和肯尼亞等對中國抱持更為正面的態度的國家。中國在這些國家有雄厚的商業投資。例如在肯尼亞,中國投資修建了一條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從首都內羅畢通至該國第二大城市蒙巴薩的鐵路,儘管肯尼亞為此正債務纏身。

在受調查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中,對於特定國家是否“在沒有公平和適當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將數十萬甚至更多的本國公民關進了大規模拘留營”這一問題,中國位列榜首,排在俄羅斯、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這些威權政權之前。

在2021年,發展中國家的民眾將中國排在“使用武力威脅該地區鄰國的領土權利”的榜單首位,俄羅斯緊隨其後。但隨著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今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在此問題上超過中國,躍居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態度相比西方對中國的態度要正面得多,但在接受調查的發展中國家中,大多數民眾把美國認定為“世界政治中最強大的力量”。

接受調查的非洲國家也都選擇美國而不是中國作為他們更願看到的世界政治主導力量 。

美國之音(VOA)在10月份就此項民調所做的報導寫道:“儘管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倡議計劃提供了不帶附加條件的貸款和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但非洲對美國的支持依然比較高。”

YouGov民調公司的學術總監喬爾·羅杰斯·德瓦爾(Joel Rogers de Waal)在10月份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項民調研究中,來自非洲國家的結果非常突出,因為它們反映了人們對美國和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都有積極看法。”

“然而,與此同時,他們明顯傾向於讓美國而不是中國作為統領性的超級大國,該現象或許引發一些有關中國在非洲這些地區軟實力進展方面的有趣問題。”

YouGov-劍橋全球主義項目的這項民調還顯示,如果北京決定以武力吞併民主自治的台灣,全球各地的受調查民眾都廣泛支持向台灣提供幫助。

即使是在對中國持壓倒性的正面看法的發展中國家,情況也是如此。例如,63%的肯尼亞民眾和60%的尼日利亞民眾表示,如果中國武力吞併台灣,“其他國家應該向台灣提供幫助”。

“公眾輿論往往並不像政策辯論所顯現的那樣二元對立,”羅杰斯·德瓦爾在10月份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採訪時表示, “也許很多人既對保衛台灣抱有同情的態度,又對中國作為國際體系內部的一股強大力量抱有好感——儘管還沒到讓其徹底取代國際體系的地步。”

這項調查顯示,對中國的好感度在西方民主國家的下降最為明顯。

近四年裡,對中國持正面態度的美國人的比率從2019年的27%降至2022年的18%。同比之下,英國從35%降至11%,德國從30%降至13%,法國從36%降至17%,丹麥從32%降至11%,意大利從41%降至24%。

其他多項大型全球調查也同樣顯示這一下降趨勢。

“中國的全球形象一落千丈,原因不只一個。這源於糟糕的外交、越來越多地使用經濟脅迫、失敗的軟實力努力,與俄羅斯日漸增長的關係,以及其他因素,”紐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研究員約書亞·庫蘭齊克(Joshua Kurlantzick)在7月份發表於《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的文章中寫道。

其他國際關係事務專家將全球對中國正面印象的下滑歸因於中國對COVID-19疫情的種種處理方式、對人權的踐踏、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擴張、對香港民主的打壓、對台灣日漸升級的武力威脅以及習近平的威權主義統治。

(同時請參閱美國之音《揭謊頻道》本篇文章的英文版。)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