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布林肯訪中後北京指美“篡改”一中政策 專家:中國散佈假訊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在北京舉行會談。(2023年6月19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在北京舉行會談。(2023年6月19日)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最近對北京的訪問中重申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華盛頓這個長期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但中國官方在與布林肯會談後稱,美方將“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作為一個中國政策核心是“篡改”在美中三個聯合公報中對中國的政治承諾。專家說,北京當局的說法是建立在“一個虛假的前提”上,美國從未在三個聯合公報中“承認”(recognize)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當局認為一個中國政策應該由三個美中聯合公報來界定更是一個錯誤。

布林肯訪中後北京指美“篡改”一中政策 專家:中國散佈假訊息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55 0:00

布林肯在北京的兩天訪問引起舉世關注,一般認為布林肯與中方的高層會談有助於穩定兩國關係,也有助於為雙方元首幾個月後的會面營造合適的氣氛。

不過會後雙方的聲明顯示,美中在敏感的台灣議題上依舊各說各話,布林肯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台海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的立場,並強調美國長期以來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及對台灣“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化,還向中方表達了美國及其他國家對中國在台海及南中國海的挑釁行動的關切;中方則要求美國堅持三個聯合公報確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明確反對台獨。

中國外交部:美方篡改對中承諾

星期一(6月19日),在布林肯與包括外長秦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及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人的高層會談結束後,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在一個針對中方與布林肯會談情況舉行的記者會上批評說,美方“將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作為'一中政策'核心內容是篡改其政治承諾”。

根據6月21日才被放到中國外交部官網的記者會內容,楊濤稱台灣問題歷來是中美關係最重要的問題,“美國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出過明確承諾,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這些承諾“清清楚楚體現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中,也意味著美方承認台海真正的現狀,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美方叫'一中政策'。”

楊濤又說,美國的一中政策“本來是乾乾淨淨的,只用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作定語,但後來定語越來越多,先後加上了'與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

楊濤說,無論是“與台灣關係法”或“對台六項保證”,這些“都是美國單方面炮製出來的,不是中美雙方共識”,中方從一開始就反對也不承認,但現在美方又將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作為一中政策的核心內容,這不是美方在重申對中國的承諾,“而是篡改”。

不過楊濤關於美國“篡改”一中政策內容及對中國的政治承諾的說法遭到對中國政策有研究的美國學者反駁。

美國不接受中方對台灣主權立場

美國加州大學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附屬研究員李語堂(James Lee)在接受美國之音(VOA)電郵採訪時說,楊濤的說法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前提上。”

“關於台灣的主權,美國從來沒有在聯合公報中承認過台灣是中國第一部分。美國直說,它'認識到'(acknowledges)中方對台灣的立場,那個意思是說,美國註意到,但並不接受那個立場。”

目前在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的李語堂曾發表過一篇題為《一個中國政策:適應台海緊張局勢》(The One China Policy: Adapting to Tens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的文章,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有過詳細研究和分析。

“除了北京一直在試圖散佈假信息的事實外,對美國立場的誤解的部分原因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將1979年美中關係正常化公報中的英文動詞'acknowledges'一字翻譯成中文的'承認',也就變成英文的'recognizes'。”

不過李語堂解釋說,在關於這個詞衍生的中英文翻譯問題上,前卡特政府國安會東亞事務顧問麥克·奧克森博格(Michael Oksenberg)曾經在一個備忘錄中寫道,華盛頓與北京的談判以英文為基礎,美國祇有以英文表達過其立場。

“再者,'acknowldege'一詞在上海公報的中文版中被翻譯為'認識到'。自杜魯門總統1950年6月27日發表聲明以來,美國一直都維持著一貫的立場,那就是台灣的主權懸而未決。”

決定台灣未來地位方式

根據美國國務院歷史檔案,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在韓戰爆發後為防止共產黨勢力佔領福爾摩挲(台灣),下令第七艦隊防衛台灣。他在1950年6月27日發表的聲明中說,“福爾摩沙被共產黨軍隊佔領,將對太平洋地區及在那個地區執行合法及必要功能的美國軍隊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脅。”

“因此,我已下令第七艦隊阻止任何對福爾摩沙的攻擊。由於這個行動,我也要求在福爾摩沙的中國政府停止所有對大陸的空中及海上行動。第七艦隊會確保這件事的完成。福爾摩沙的未來地位一定要等候太平洋安全的恢復、與日本的和平解決,或是聯合國的考慮。”

李語堂說,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及1982年的美國對台“六項保證”“是美國單方面的政策聲明,北京並沒有同意,但楊濤認為一個中國政策應由聯合公報來界定是錯誤的。”

他引用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2017年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一中政策入門》(A one China Policy Primer)報告指出,“一個中國政策”一詞在1980年代的某個時間點才出現,它將美國對台灣的政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一個區分。

“那個意思是說,《台灣關係法》(或許'六項保證'也是)早在'一個中國政策'一詞前就存在,而且美國一直到將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視為其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部分,”李語堂說。

一個中國的標準陳述

至於布林肯在與中方的會談中關於台灣的表述,李語堂認為那“算是對一個中國政策相當標準的陳述,儘管在表達和描述上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他說,首先,布林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形容為“挑釁性”,而一個中國政策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那個政策“沒有改變”,這是把華盛頓描述為一個維持現狀的國家,而北京是一個修正主義者。

“關於一個中國政策的聲明通常在說多少和什麼不要說會有一些差異。在這個例子上,布林肯說了'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反對台灣的獨立。它的意思是說,美國對於涉及台灣爭端的最後結果應該是什麼沒有偏好,只要那個過程是和平的。”

李語堂認為,在台灣選舉前美國應該會試圖旁觀,避免給外界印象認為它對某一位候選人有偏好。

“還不清楚的是,如果北京試圖干預台灣選舉,華盛頓打算怎麼做。我認為要避免引起危機或與美國發生衝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將是一個主要約束因素,”李語堂說。

美國的一中政策無需中國認可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陳方隅也在給美國之音的短信中,針對楊濤關於美國“篡改”一個中國政策的說法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是美國政府的政策,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也不需要中國的認可。

“美國的一中政策一向都是美國說了算,並沒有任何理由要經過中共的認證或審批。一向最愛叫別國不要干涉內政的中國,最好不要一直不斷去干涉他國內政、他國外交政策。再者,美國的一中政策一直都是這個樣子,沒有改變的,不會因為一兩個文法或語句上的更動而改變其內涵。”

陳方隅說,布林肯與中方的會談沒有什麼新意,美中的競爭態勢也將持續下去,而且在台灣議題上,雙方擺在檯面上“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東西,像咒語一樣都會出現的”,這些說法都無法被解讀成政策的改變,“更不能說是強硬或軟弱”,因為美方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的說法。

不過與七國集團的聯合聲明相比,陳方隅認為布林肯這次在北京並沒有說“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繁榮至關重要”,算是對中國有一些讓步。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沛雅(Patricia Kim,或譯帕特里夏·金)星期三在該智庫發表文章,對北京當局在與布林肯會談後的官方聲明做了詳細分析,並以台灣議題為例指出,儘管華盛頓與北京在許多議題上有矛盾,但這不應該被視為是雙方維持一個較穩定的和平共存關係難以克服的阻礙。

“事實上,自1970年早期打開關係以來,美中從來沒有在許多根本議題上達成一致。作為美中關係基礎的三個公報是表達這些不同看法(以及彼此同意的領域)典型的操作,這是的雙方過去50年來得以管控彼此的關係,”她說。

金沛雅認為,這種操作,也就是站穩自己的原則但也同時尋求彼此能同意的領域和共同利益,應當持續成為未來數十年美中激烈競爭的交往模式。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