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交媒體抖音海外版TikTok在歐洲正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壓力,TikTok在歐洲計劃新增兩個數據中心,以擴大其歐洲數據存儲並適應在歐盟在線內容的管理規定,試圖減輕人們對用戶數據隱私的擔憂。包括TikTok在內的大型社交媒體平台必須遵守歐盟《數字服務法案》有關打擊假新聞和有害信息的規定,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乃至關停的懲罰。
歐盟要求自今年夏天起,超大型在線平台必須接受歐盟監管,包括快速移除非法內容、限制假新聞傳播、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等。一旦超大型在線平台發現違規將被處以最高可達公司全球年收入6%的罰款。此外,超大型在線平台需向歐盟委員會支付年營業額的0.05%作為《數字服務法案》的執法經費。大型公司需接受第三方公司獨立審計,確保平台和算法不會對社會構成威脅,研究人員可以訪問一些關鍵的內部數據。
根據歐盟《數字服務法案》的規定,用戶數超過4500萬的平台和搜索引擎被定義為超大型在線平台。歐盟委員會已要求在線平台和搜索引擎在2月17日前報告其每月活躍用戶數,TikTok在官方博客上公佈自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月平均活躍用戶數為1.25億。 Meta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6至12月間在歐盟範圍內,Facebook約有2.55億用戶,Instagram約有2.5億用戶。 Twitter在歐盟範圍內過去45天約有1.01億用戶。 YouTube報告了4.01億歐盟用戶。
歐盟打擊假新聞
在烏克蘭戰事持續的背景下,歐盟逐漸重視網絡上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假新聞,歐盟對外行動署旗下的信息分享與分析中心(Information Sharing and Analysis Centre)將在27個成員國以及更大範圍內的非政府組織合作,追踪受到國外操控的各類信息。
由歐盟對外行動署運作EUvsDisinfo數據庫中包含了大量假新聞的案例,EUvsDisinfo數據庫在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22年受到國外操控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敘述上,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渠道也參與其中。
歐洲大學學院領導下的歐洲數字媒體觀察(European Digital Media Observatory)整合了一些專業媒體和事實核查機構研究假新聞的傳播。該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2月以來的假新聞案例主要有烏克蘭戰事、Covid-19病毒疫情以及氣候變化,此類假新聞包括不實宣傳、媒體引用錯誤畫面以及各類陰謀論。
歐洲數字媒體觀察(European Digital Media Observatory)的報告指出,假新聞分為兩類,一種是騙取點擊量誘餌,沒有特定潛在敘事,與旨在傳達特定信息的虛假信息相比,危險和潛在危害較小;另一種則為煽動對傳統虛假信息目標的攻擊。
意大利事實核查新聞網站(Pagella Politica)副總編輯托馬索·卡內塔(Tommaso Canetta)也是歐洲數字媒體觀察(European Digital Media Observatory)負責核查事實的協調人。托馬索·卡內塔指出,事實核查機構需要保持獨立性,打擊假新聞不等於實施新聞審查,這與威權政體、政黨關係密切的媒體宣傳機構有本質區別。
托馬索·卡內塔表示在戰爭期間,信息也是其中一個戰場,他注意到俄羅斯官方媒體如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日俄羅斯電視台通過有影響力的博主傳播了大量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假新聞,但他認為禁止俄羅斯官方媒體不是好的方法。
“因為我們作為獨立的事實核查組織,我們不尋求移除內容,我們不尋求內容審查。我們通常要求語境化來添加信息而不是刪除信息。例如我們和Meta公司合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我們不希望假新聞消失或者被審查,我們希望標註(假新聞),這樣每個讀者有機會在閱讀內容之前有所了解。”
法國電視台總編輯朱利安·帕恩(Julien Pain)目前在France Info頻道負責揭露假新聞的節目“是真是假”(Vrai ou Fake),他認為打擊假新聞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將打擊假新聞的權力交給政府,將會損害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當然在法國存在例外,比如發表反猶太人的言論會遭到審查。
“這是非常困難的一個議題,解決方案不能是政府,比如政府會審查他們不喜歡的內容,這會扼殺言論自由,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比如在法國,我不希望Facebook、Twitter或者法國政府決定哪些是好的信息,哪些是不好的。他們會審查他們不喜歡的內容。”
TikTok方面承諾遵照歐盟法律規定打擊假新聞並宣布開展反擊有關烏克蘭戰爭的假新聞的行動,對於一些特定的官方媒體將註明“政府控制媒體”的標籤,這項行動同樣針對廣告,TikTok宣稱該平台移除了191項與政治行動有關的廣告。
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全球創新中心在台北的項目官員賴郁棻指出,社交網站移除危害社會安全和仇恨言論的內容不代表侵害言論自由,歐盟在推動制定社交網絡相關法律的時候受到過一些批評,然而這些法律在制訂的過程中經過了多個國家之間的溝通以及與研究單位、公民社會的溝通最後才得以確定。
“立法機關或者是這些社群平台並沒有幫你做決定,他只是告訴你說他有一些守則,你所發布的內容,要如何才不違反守則,可是這個守則他是在經過各方協商,或者平常跟公民團體進行討論,還有政府進行討論之後得出來的結果。這個東西也都是公開可以被檢視的,所以我並不覺得是對言論自由的侵犯。”
假新聞和虛假賬號同樣存在於Facebook,Twitter等平台。 Twitter公司近期由於未能向歐盟方面提供打擊假新聞的詳盡報告而受到歐盟的批評,馬斯克收購Twitter公司後,大量負責內容審核、應對仇恨言論和騷擾團隊的員工被解僱。
人工智能的發展
儘管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嚴密的網絡防火牆,普通民眾難以自由使用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中國官方媒體近年來積極“出海”在國際社交網站上進行“大外宣”活動。中國政府更是公開發布招標文件,通過商業採購合同獲取外宣服務。中國外交部新聞司、中共網信辦、官媒中新社就曾採購過輿情監測、海外宣傳、推特加粉等服務。
過去幾年中,研究人員多次發現受到中國當局控制的虛假社交媒體賬號網絡發布包括關於香港抗議、新疆集中營等官方宣傳的假新聞以及親中敘事內容。一些假賬號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虛假頭像,還有賬號遭到劫持,這些賬號曾經以其他語言發布過不相關的內容。
聊天機器人ChatGPT因其強大的語言對話能力受到關注,這一工具目前尚不成熟,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經過訓練後的機器人可以根據需要產生信息,包括假新聞。賴鬱棻注意到,近期中國搜索引擎百度推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服務“文心一言”,百度可以整合網絡上的諮詢發展自身的語言學習機器,民主國家需要注意類似的工具可能會被濫用,傳播虛假信息或進行政治宣傳。
Facebook、Twitter等平台多次大批量移除了受機器人控制的虛假“水軍”賬號,中國官方反指Facebook、Twitter等公司的做法有違“言論自由”。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控制的虛假“水軍”賬號其行為模式將會更加類似真人操作,深度偽造(deep fake)技術更可將視頻中的人物換臉,並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托馬索·卡內塔表示,言論自由是人的權利,移除機器人控制的殭屍賬號無關言論自由,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電腦自動生成的虛假信息更加難以識別,未來打擊假新聞將是技術的較量,需要更多專家和技術人員加入其中。
“我完全理解這是一場競賽,人工智能正在變得日益完善、複雜,更加強大。深度偽造等技術能被用於傳播假新聞,也能被用於打擊假新聞。當一些人發明了劍,另外一些人就會發明盾牌……可能這意味著在我們的領域內,我們需要更多工程師和技術專家與記者合作,因為記者接受傳統的教育,他們沒有能力加入這場戰鬥。”
近期研究顯示,一個名為“狼新聞”(Wolf News)的虛假媒體在YouTube等平台上運用虛擬主播播報親中宣傳內容,經過仔細觀察可見主播口型與播報內容不同步,語調生硬且存在語法錯誤。儘管目前深度偽造技術仍不夠完善,但人們擔憂該技術被濫用並傳播虛假信息。
中國網信辦出台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已經於1月生效,該規定要求內容提供者對深度合成內容進行適當標記,以避免“避免公眾混淆或者誤認”。中國官媒央視在去年已經將AI超仿真主播用於兩會報導。
媒介素養教育
假新聞各個年代均有存在,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廣泛普及的時代,信息流動更加便捷,假新聞傳播也更加廣泛、迅速。假新聞製造者可利用社交平台以極低成本傳播虛假信息並造成社會影響,而事實核查人員只能在事後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調查並澄清真相。更有人擔憂人工智能經過訓練可按需生成假新聞,這給事實核查人員進一步提出了挑戰。
托馬索·卡內塔指出,事實核查機構面臨諸多困難,首先是核查例如暴力的圖片,會給記者和核查人員帶來心理創傷;在工作有效性方面,一個電視台傳播假新聞面對的數百萬受眾,而他們的文章讀者只有幾十萬人,這不是在一個數量級的,因此事實核查機構需要和傳統媒體合作,而很多國家的傳統媒體被政治人物控制,他們不希望被核查。此外,編造一條假新聞可能只需要幾分鐘,但核查事實撰寫文章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核查機構必須能夠做出快速反應。
朱利安·帕恩表示,調查核實假新聞需要大量時間,製造假新聞幾乎不需要時間,這是一場不可能贏得的比賽,整個社會需要共同應對假新聞問題,而不僅僅是記者。
歐洲數字媒體觀察在報告中指出,打擊假新聞沒有靈丹妙藥,需要國家當局、歐盟組織、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與公民社會合作,包括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智庫、事實核查人員和調查人員等。
托馬索·卡內塔表示,對兒童的教育對增強公眾的媒介素養非常重要,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接觸到手機,“在他們開始使用技術前,或使用技術時,他們需要了解危險和機會,互聯網技術美麗和陰暗的一面。當然媒介素養也是一部分,因此他們需要意識到假新聞的存在。他們需要知道在看到新聞幾秒鐘之內核查正確性的幾個小技巧,這些技巧對每個用戶來說,不需要事實核查人員就可以做到”。
TikTok控制權之謎
TikTok過去由於其數據存儲、用戶隱私、和內容審查受到歐美國家的關注。去年擁有TikTok的字節跳動公司員工被發現訪問了兩名美國記者的用戶數據,這一消息讓TikTok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美國聯邦政府、美國多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已下令禁止在政府的電子設備上安裝和使用TikTok。歐洲亦有擔憂認為這一中國控制的平台可能被用於干預選舉。在歐美多國,TikTok一方面開啟遊說攻勢極力撇清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一方面設計複雜的股權結構應對外界質疑。
中國當局正在對互聯網巨頭採取更直接的管理方式,國有資本入股互聯網公司並指派專人參與公司管理。據報導,中國國營資本收購了字節跳動1%的股份,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近年來,中國官方在傳媒行業推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2016年5月1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召開會議,建議國資特殊管理股比例至少1%,擁有董事席位,對內容有一定審查權。中國官媒報導指,“特殊管理股在文化領域具有特殊意義,有利於加強意識形態管理,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