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印如何避免下一次洞朗事件?


中國軍人在中印邊界舉起"你已跨境,請回去"的橫幅(2013年5月5日)
中國軍人在中印邊界舉起"你已跨境,請回去"的橫幅(2013年5月5日)
中印如何避免下一次洞朗事件?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3:37 0:00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中國和印度正在邊境武裝對峙。對峙發生在中國和不丹的爭議領土上,背後卻是中印兩國由來已久的積怨。

中印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亞洲鄰居如何避免衝突、增加互信?一些研究者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洞朗事件

洞朗地區(印度稱都克蘭高原)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錫金邦、不丹和中國的交界處。中國和不丹都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

這裡雖然不是印度領土,但卻對印度有著重大戰略意義。與洞朗地區相連的是一段狹窄的要道,是印度東北邦通往內地其他地區的咽喉,有“雞脖子”之稱。同時,不丹是印度的重要盟友。

去年6月中,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不丹和印度要求中國停止這項工程。不丹聲明稱,中國的行為改變了邊境現狀,違反了不中兩國的協議。1998年, 不中兩國簽署了《在不中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議》。

印度宣布支持不丹對該地區的主權,並出兵至洞朗地區與中國軍隊對峙,其間雙方曾互扔石塊。

對峙持續了兩個多月。到8月28日,印度方面發表聲明稱雙方已迅速脫離接觸(expeditious disengagement),中國則表示印度已撤軍。

學者:中印軍方應增加對話

中國和印度有著近2000公里的邊界。1962年中印曾爆發邊境戰爭,隨後在中蘇對抗期間,印度與蘇聯結盟。印度90年代末以中國威脅為由進行核試驗,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近年來,中印之間雖然有經濟合作和高層互訪,但邊境問題一直是橫亙在兩國間的一根刺,小規模的摩擦時有發生。2018年4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中國武漢沿東湖漫步時交談(印度新聞局通過路透社發布的照片)。

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學者弗蘭克·歐當內爾(Frank O'Donnell)認為,中印兩國的軍方應該增加接觸、提高互信。

歐當內爾在7月10日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討論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印之間出現了高層言論和軍事行動不符的問題,他認為這來自於兩國軍方對對方的誤判。

歐當內爾說:“在習近平和莫迪的武漢會晤以及青島上合峰會中,兩國高層傳遞出的信息都是以合作為主,高層認為邊境問題不應該成為兩國關係的主流。”在中國東部山東省青島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印度總理莫迪同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握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旁邊(2018年6月10日)。

但是中印兩軍之間沒有直接的溝通渠道,歐當內爾認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基層指揮官的誤判。

“如果再出現邊境摩擦,在雙方互扔石塊的過程中導致一方士兵身亡,如果軍方缺乏直接的溝通渠道,這樣的情況很可能造成誤判,進而開槍,”歐當內爾說。

他還表示,兩國應該建立全面的核問題對話機制,而中國作為經濟和軍事上更強的一方應該停止一切可能被視為威脅的舉動。

布魯金斯學會印度項目負責人坦薇·瑪丹(Tanvi Madan)表示,兩國應該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特別是關於邊境和安全問題的政策透明度。

瑪丹說:“至今外界仍不知道去年的對峙上具體發生了什麼,甚至中國和印度的一些政策制定者都不清楚具體情況。提高透明度才能避免誤判。”

瑪丹同時表示,雖然經濟合作能夠改善兩國關係,但印度也應該注意避免經濟變成中國的籌碼。

“如果印度在經濟上變得太依賴中國,那麼經濟合作就會成為中國的經濟脅迫,”她說。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