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新冠疫情極大鼓舞了中國人對大國競爭的態度,過半數受訪者相信中國在未來十年將趕上或超過美國。國際關係專家說,新冠疫情無疑對美中關係帶來巨大衝擊,然而中國民眾的盲目自信忽略了自由社會卓越的創新能力和韌性。
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幾名學者在《政治學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2021-2022冬季號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對新冠疫情期間的國際輿情和中國民眾言論進行分析,認為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對塑造公眾對大國競爭的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認為, 新冠疫情時期的公眾話語表明,美國作為全球大國的自信心處於歷史最低點。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大流行加速後的幾個月裡,主流政治話語中充斥著這樣的一種觀察:就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而言,美國是世界上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政治機構“太破碎”而無法抗擊新冠疫情的大流行。
研究報告說,美英許多主流媒體的報導顯示,許多人擔心美國海外的戰略對話者不會忽視美國的動盪;美國盟友的不安情緒正在加劇,他們認為華盛頓對健康危機的處理不力表明,其作為領先大國的可靠性正在下降。
新冠疫情提升中國民眾大國競爭信心
這幾名美國學者對中國民眾關於外交政策態度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情極大地影響了公眾對大國競爭的態度。超過5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中國將在未來十年裡,在相對實力方面趕上或超過美國。
國際關係專家告訴美國之音,儘管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早期的勝利,以及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危機方面表現較差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中國民眾的一些鷹派言論;但是中國的民眾並不了解美中兩國社會政治體制差異的細微之處,而且忽視了美國社會應對公共危機的韌性。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中國作為抗擊新冠疫情早期勝利者的出現,以及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危機方面的表現相對較差,助長和強化了東方(中國)正在崛起,而西方正在衰落的所謂“東昇西降”的思維。
黃嚴忠指出,在硬實力方面,儘管2021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5.7%,令人印象深刻,似乎表明美中之間的差距並沒有擴大得那麼快;“但的確有跡象表明,力量平衡繼續向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
“中國在應對新冠病毒方面的相對成功,鼓舞北京重新啟動其全球領導議程,該議程旨在建立中國在國際體系和聯合國等全球治理機構中的中心地位,”他說。
另一方面,幾名美國學者對中國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還顯示,中國民眾普遍認為新冠疫情的爆發,正在加速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崛起。那麼,新冠疫情真的發揮瞭如此巨大的作用嗎?
美國夏威夷研究機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饒義(Denny Roy)博士對美國之音表示,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的確對美中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未必真的能夠加速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崛起。
饒義認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對美中關係產生了三個方面的重要影響。首先,它大大加劇了兩國之間的敵意。在新冠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前總統特朗普還在稱讚他的“好朋友”習近平在抗擊疫情方面做得很好。而幾個月之後,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便開始呼籲全世界共同努力推翻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華盛頓對北京在新冠病毒起源方面的批評,促使北京啟動了針對美國的全面戰狼模式的反擊。
其次,新冠疫情加速了美國在某些工業領域與中國的經濟脫鉤。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美國人了解到了,他們在面對由中國所提供的醫療等重要商品短缺時變得有多麼脆弱;這也促使美國的政客們開始推動減少美國對中國的依賴。
第三方面的影響,是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強化了中國民眾關於美國正在衰落,而中國正在崛起的看法,而中國媒體的報導又放大了這種看法,中國民眾還吸收了北京對於中共應對新冠疫情能力的宣傳,使得中國民眾將美國的高死亡人數理解為美國政府治理的失敗。
“然而,中國公眾也許忽略了一個愛好自由、國家機器弱勢的社會,和幾乎統治全社會的一黨專政之間的細微的區別。 他們也可能忽略了這樣一點,即美國通過迅速發明和生產優質疫苗,再次證明了其社會的卓越創新能力,” 饒義說。
中國“疫苗外交”是否真正提升了全球影響力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科學家們比較早地研發出了被世界衛生組織批准在全球緊急使用的兩款疫苗,為中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使其能夠在全球疫情中通過向世界提供急需的新冠疫苗來擴大和鞏固國際影響力。中國的這一努力被西方批評家和媒體稱作“疫苗外交”或者“新冠外交”,甚至更有評論說,北京和華盛頓展開了一場疫苗戰。
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饒義博士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向其它國家提供醫療用品的政策,可能只是提高了北京在發展中國家的形象;因為中國通常是免費提供醫療用品。但是,北京努力將自己描繪成全球公共產品提供者的企圖,在發達國家中間在很大程度上是失敗的。其中的原因包括,中國供應的一些產品據信質量比較差;另外,中國政府試圖以提供商品作為交換條件來博得對方的讚美,並促使受方在一些國際事務和問題上與北京立場一致。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1年9月份曾經發表過一份關於中國“新冠外交”的詳細研究報告,對中國向各國提供醫療援助和疫苗的努力的範圍和影響進行了評估。
該報告認為,中國的疫苗外交主要不是基於需求或互惠,而主要是出於政治和戰略的考量;中國試圖給人留下印象,其醫療用品和疫苗是捐贈的。然而,在2020年中,中國99% 以上的個人防護裝備出口都是銷售的,而不是捐贈的,大約96%的疫苗出口同樣也是計價出售的。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這份報告還說,中國提供疫苗往往附帶條件。例如,在可能的情況下,中國駐外使館會要求受援國官員,通過參加疫苗交接儀式公開表示感謝。還有證據表明,北京將其提供疫苗與要求受援國政府在一些問題上捍衛中國的立場結合起來。
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教授對美國之音表示,就軟實力而言,新冠疫情的確對美國的軟實力造成了打擊。而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海外大幅度地擴張其軟實力;但是兩者的速度並不是成正比的。
他說:“我認為,中國通過所謂疫苗外交的軟實力收益是喜憂參半的,而且是十分有限的。”
黃嚴忠認為,中國政府最初對疫情應對的不當處理破壞了其國際聲譽。儘管隨後進行了相對有效的品牌重塑運動,以及強大的國際疫苗外交努力;但是當前具有高度傳播能力的變異病毒株正在挑戰中國嚴苛的防疫措施,而且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產疫苗有效性的質疑。
黃嚴忠對中國當前的“新冠清零政策”表示擔憂。他警告說,新冠病毒零容忍戰略的代價極其昂貴而且非常危險:發生在中國的每一場小型的新冠疫情,都有可能迅速蔓延而導致全國范圍內多次大規模疫情的爆發,產生對社會和經濟的強烈衝擊,並且會加劇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和全球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