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式中餐‘炒’出的近170年歷史及文化


在紐約美食美酒博物館的“Chow(炒)”的展覽中,展出了美式中餐館近170年的歷史和文化。
在紐約美食美酒博物館的“Chow(炒)”的展覽中,展出了美式中餐館近170年的歷史和文化。
美式中餐‘炒’出的近170年歷史及文化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3:12 0:00

左宗雞,酸甜雞﹐炸蟹角,這些也許你從沒聽過的菜名,卻是美式中餐的招牌菜式。在紐約美食美酒博物館的“Chow(炒)”的展覽中,展出了美式中餐館近170年的歷史和文化。

紐約美食美酒博物館舉辦“Chow”(炒)的展覽,展出美式中餐館從1851年至今,將近170年的歷史和文化。

在這些頗有歷史痕跡的美國中餐館菜單上,頻繁出現著這麼一道菜-炒雜碎,就是用醬油來混炒肉絲和蔬菜。吉恩尼豪爾(Jean Nihoul)是紐約美食美酒博物館的策展人員。

他說:“實際上炒雜碎這道菜,算是第一個在美國受歡迎的中式菜餚,在當時的每個中餐館的菜單上都可以看到。”

這個寫著“雜碎”的霓虹燈招牌來自蒙大拿州的北京麵館,這家店1911年開業,是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家美國中餐館。

吉恩說:“這個展覽關注的是美式中餐, 這種菜係是從中國菜開始的,但是在美國生根發芽的,和在中國吃的中餐不一樣。”

第一批的美式中餐是以廣東菜為基礎而創造的,比如炒雜碎、芙蓉蛋、炒麵等,那是因為在1850年代,淘金熱使得華人勞工湧入舊金山,他們大多數來自廣東地區。吉恩說:“在淘金熱冷卻下來後,華人移民開始參與美國的鐵路建設,這也使得美式中餐館得以在這個國家擴散開來。”

1882年,美國總統簽署國會通過的歷史上唯一針對特定族群的種族歧視法案《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這項法案不允許新華人移民進入美國。直到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案》的推出,大量的華人又開始湧入美國。

吉恩說:1965這一年很有趣,因為這時出現了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華人移民(比如原籍為福建,四川等地的移民),他們帶來了他們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他們的美食。 ”

在這面菜單牆上,展示著1910-2018年的100多份美國各地的中餐館菜單。由於食材的稀少以及為了迎合美國顧客的口味,中餐館老闆們改良了中餐的味道,創造出了美國化的中餐,像是大名鼎鼎的左宗雞,芝麻雞,炸蟹角等。在紐約長大的格蕾絲來參觀“炒”展覽,她說:“以前的菜單比現在的更好看。”

如今,中餐館遍布美國各地。而美式中餐館的一些傳統,比如免費贈送的飯後甜點-幸運餅乾,以及使用這種畫著紅色寶塔的外賣盒子也延續至今。吉恩說,中餐在美國非常受歡迎。他說:“在美國的中餐館數量超過了麥當勞,溫迪漢堡和漢堡王這三家連鎖店的總和,絕對超過了5萬家。”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