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部門和私營網絡安全公司的追踪和研究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積極從事系統化商業網絡間諜活動。分析人士和網絡安全專家說,中國的商業網絡間諜活動不僅威脅到機密信息和個人隱私的安全,而且給美國企業造成沉重的經濟損失。
根據美國主要網絡安全及數碼調查公司和聯邦政府部門公佈的報告,以及司法部公佈的起訴報告,中國政府從事系統化的商業網絡間諜活動,目的在於推動實現其“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的經濟與工業目標。北京2011年宣布的“十二五計劃”優先考慮某些行業的增長,其中包括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節能和環境保護、藥品和醫療器械、稀土和高端半導體技術、 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電信和清潔能源車輛等。
美國業界人士說,過去十多年來情報分析顯示,中國政府的網絡間諜行動主要有三種相關目的: 一是蒐集其它國家情報;二是進行商業間諜活動以刺激和維持經濟增長;三是通過嚴格的監管和對因特網的審查,維持對國內的控制,即維穩。
仁·威登(Jen Weedon)是網絡安全技術公司---“火眼與麥迪安公司”(FireEye and Mandiant)的情報與戰略分析經理。威登說,“火眼”公司的追踪調查發現,參與網絡間諜活動的中國公司或組織是形形色色的。
她說:“這些組織或團體有不同的政府贊助者、不同的目標,以及不同程度的國家贊助或支持。一些參與威脅的行動者和團體似乎 是承包商。一些個人可能是從事第二職業,以獲得經濟收益。儘管有這些不同,絕大多數中國境內的'高級威脅組織'從事的是從全球企業大規模地盜竊知識產權, 尤其是那些中國政府視作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
威登6月15日在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在“火眼”公司追踪調查的幾十個高端網絡威脅組織中,有20多家中國組織主要從事的是商業和政治間諜行為。經驗與研究顯示,具有政府背景的組織能夠突破最嚴密的防線;因為它們擁有充足的資源,並且不遺餘力地尋求其目標。
美國政府反間諜情報部門的報告顯示,中國領導人將21世紀的最初20年視作是中國集中致力於經濟增長、自主創新、科技進步,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戰略機遇窗口。中國的商業網絡間諜活動不僅威脅到美國政府機密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而且給美國企業造成沉重的經濟損失。
何威律師事務所(Hunton & Williams)的合夥人保羅·邵(Paul M. Tiao)曾擔任聯邦調查局的網絡安全高級顧問。保羅·邵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
“這包括知識產權損失,而落入潛在中國競爭對手的手中,使他們能夠用來開發和銷售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或者降低研發成本;會 使受害公司減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還會造成商業機密和敏感信息洩漏,而被中國公司用來在商業談判中低價競標,以謀取利潤豐厚的合同,或破壞受害公司的戰 略。”
除此之外,中國的商業網絡間諜活動造成的連帶損失還包括:機會成本損失,銷售和收入損失,以及對網絡商務活動的信心下降等等。
網絡安全技術公司---“火眼與麥迪安公司”的情報分析師威登認為,中國近來的經濟調整將預示其未來商業網絡間諜活動的策略。經過近20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的放緩給北京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作為應對措施,中國開始優先發展快速創新,刺激內需、消費支出和服務業。威登說,中國領導層可能將繼續通過網絡手段竊取知識產權,獲得、仿造和消化外國技術。
北京否認被媒體曝光的那些黑客行為是中國政府所為,並稱中國也是網絡襲擊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