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企在歐核電項目受挫 “國家安全”問題成主因


2015年10月21日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中商業峰會上握手。
2015年10月21日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中商業峰會上握手。

中國廣核集團(CGN)將很有可能完全退出其在英國的核電項目。這曾是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在2015年習近平訪英時簽署,被習譽為是“開啟中英合作黃金時代的旗艦式投資”。

除此之外,中廣核也曾試圖參與捷克和羅馬尼亞等國的核電站建設項目,但均黯然出局。“國家安全”問題也成為歐洲各國拒絕中國核電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主要理由。

核電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領域。但在2019年8月,美國商務部將包括中廣核在內的三家中國核電公司列入事實上的禁運名單,理由是這些公司正在把美國的核能技術轉化為軍用。

中廣核正在被踢出英國市場

中國廣核集團的前身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總部位於廣東深圳,是由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的央企,也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大的核電企業。

中廣核參與的英國核電項目有三個,分別位於:英格蘭西南部薩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HIinkley Point C),英格蘭東部薩福克郡的塞茲韋爾C(Sizewell C)以及埃塞克斯郡的布拉德韋爾B(Bradwell B)。三個項目均是由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EFD)共同投資參與。

最大股東為法國政府(擁有84%的股份)的法國電力集團,一直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合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曾是大亞灣核電站的工程技術負責方。

2021年6月,被曝發生少量核洩露的台山核電站也是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擁有的(中方佔70%,法方佔30%),並由EFD旗下的公司法馬通(Framatome)提供反應堆的技術支持。

在英國的這三個核電項目中,總投資額為180億英鎊的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中廣核佔33.5%的股份)是最早獲批動工的。該設施是現在英國最大的基建項目之一,建成後預計將滿足全英 7%的電力需求。該項目也是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當時)歐盟境內的首個新建核電站。

但2016年7月,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後,時任的新首相特裡莎·梅政府在核電站正式協議簽署之前表示需要進一步審核該項目。因為此時在英國國內,已出現若由中國公司參與興建核電站,將威脅英國國家安全的聲音。不過,宣佈推遲批准該項目的決定,很快就引來了法方與中方的不滿。在經歷一個多月的推延後,英國政府正式批准該項目。17年5月,項目的主體工程正式動工。

今年3月,法國電力集團表示,由於烏克蘭衝突、供應鏈中斷和通貨膨脹等原因,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將出現新的延遲和成本超支。而上一次更新施工進度是在2021年1月,當時給出的時間表是:工程完工將被推遲6個月至2026年6月,成本將額外增加5億英鎊,達到220-230億英鎊。除此之外,如果中廣核被剔除出投資方的話,法國電力集團將不得不為欣克利角C提供數十億美元的額外資金。

另外兩個核電項目也正在加緊移除中廣核的步伐。

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是三個項目中,唯一一個中廣核將作為主要開發者的項目。該項目的官網上沒有給出該項目的總預算額,只表示建造成本將非常可觀,但影響項目開發的變量太多,因此現階段無法提供確切的數字,中廣核持有該項目66.5%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將會使用中廣核設計的華龍HPR1000反應堆技術。

而塞茲韋爾C核電項目的總預算是200億英鎊,中廣核擁有其中20%的股份。

20年9月,BBC報導稱,英國政府正在尋求能夠取代中廣核電在塞茲韋爾C的投資者,並且鑒於安全問題和外交關係惡化,中廣核不太可能繼續進行布拉德韋爾B的投資。一年後的21年7月,《金融時報》則報導,英國政府正在探討如何將中廣核從英國未來的所有核電力項目中剔除。

能源和核政策方面的獨立國際分析家邁克-施奈德 (Photo by Nina Schneider)
能源和核政策方面的獨立國際分析家邁克-施奈德 (Photo by Nina Schneider)

能源和核政策方面的獨立國際分析家邁克·施奈德(Mycle Schneider)在接受美國之音郵件採訪時表示,美國的態度是一個關鍵因素。

“我不認為基本的安全問題是決定排除中國核電製造商的主要動力。美國政府已經將關鍵的中國核電供應商中廣核和中核,甚至運營台山EPR的EDF-中廣核聯合公司列入黑名單。這也成了這些中國公司被排除在外時的一個強有力的論據”。

但由於這些信息都還停留在討論階段,行政程序還在持續進行中。

2022年2月,英國核監管辦公室和環境署發表聯合聲明,確認中廣核的“華龍一號”通過英國通用設計審查。英國環境署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設計已通過了嚴格的評估,得出的結論認為,該技術能夠達到期望的高標準。

該聲明對於正在被慢慢推出賽道的中廣核而言,雖無法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但對中廣核未來在歐洲以外的市場開拓,似乎會起到不小的幫助。《泰晤士報》稱,“英國批准中國設計的核電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將增強北京將核技術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希望”。

《每日電訊報》在5月8日的報導中稱,隨著中廣核的漸漸遠離,法國電力集團對核電項目的未來財務狀況表現出了強烈的擔憂。該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評論表示,“他們(中廣核)可以退出欣克利角,尋求其他公司購買他們持有的股份。現在其他唯一可能的投資者是英國政府。在歐洲,不會有其他公共事業公司感興趣,也不會有其他可能的投資來源。.......中廣核很樂意現在就離開,因為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英國安全監管機構對其設計的認可,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銷售”。

在中東歐同樣受阻

除英國外,中廣核也曾深度參與了捷克和羅馬尼亞的核電項目。

2010年9月,中廣核開始接觸參與羅馬尼亞切爾納沃德(Cernavoda)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預估總額為60億歐元的建設項目。13年,中廣核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簽訂意向書,並在14年的公開招標中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但之後該項目進展緩慢,直到19年5月,雙方才簽署了初步協議,計劃成立相關核電站建設及合資企業,中廣核將擁有51%的股權。

2020年5月,時任的羅馬尼亞經濟部長波佩斯庫(Virgil Popescu)要求停止與中廣核進行有關核電站新機組的談判。6月,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宣佈,撤銷去年中羅雙方簽署的核電協議,與中方解除合同後,將重新對外招標。

同年8月,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屬能源合作聯合聲明。10月,羅方在華盛頓與美方簽署了兩國政府間民用核能合作協議,包括翻新切爾納沃德核電站1號機組,修建3號和4號核反應堆。波佩斯庫曾多次表示,這些決定的作出,是基於羅馬尼亞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選擇。

從2009年開始,中廣核就與捷克能源集團建立聯繫,嘗試參與杜科瓦尼(Dukovany)和特梅林(Temelin)的核電項目。中捷雙方於11年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將在核電工程各領域加強合作交流。在16年3月習近平訪問捷剋期間,中廣核與捷克能源集團簽署了核能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備忘錄。

但2020年4月,有媒體披露,捷克政府秘密通過了關於杜科瓦內核電站新機組建設招標的安全規定,其中提到“將確保有戰略風險的企業不會中標”。2021年1月,時任捷克工貿部長的卡雷爾·哈弗利切克(Karel Havlicek)公開表態,稱捷克各政黨已達成共識,應把中國公司排除在捷克建造新核電站計劃的招標之外,理由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

同年9月27日,捷克總統澤曼(Milos Zeman)簽署了議會兩院批准的《低碳法》,其中規定,將俄羅斯和中國公司排除在杜科瓦尼(Dukovany)核電站新機組建設的潛在參與者名單之外。該法案規定,在機組的建造及其後續運行中,僅可使用加入1996 年國家採購國際協議的國家技術,該協議不包括俄羅斯和中國。

捷克國際問題協會(AMO)中國問題研究員菲利普·謝博克(Filip SebokILIP)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當時)討論的結果是,這家中國公司對投標根本不感興趣。因此我認為審視捷克政府決策的時候,也許從他們的角度看,排除中國公司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中國沒有被視為一個真正的競爭對手。所以我認為把中國排除在外比較容易,因為沒有人理解中國真正對招標感興趣”。

威脅國家安全

從中廣核正式加入英國核電項目開始,質疑中國公司參與興建核電站將威脅英國國家安全的聲音就不絕於耳。

2016年8月,EDF旗下負責英國業務的“EDF能源”首席執行官德·裡瓦斯(Vincent de Rivaz)專門在《星期日電訊報》撰文,強調對中廣核的了解與信任。裡瓦斯表示,“欣克利角核電站的控制系統遵循常規安全做法,將不與外部信息系統或互聯網相聯。並且所有核電站的員工,無論來自哪個國家,都將經過嚴格的審查”。

他在文章中還表示,“英國獨立的核能監管機構認為欣克利角的安全問題都得以妥善重視,已經發出了欣克利角用作核電站的許可證。興建欣克利角C核電站的技術是成熟的,消費者將承擔的電費也是固定的。EDF能源公司和我們的中國合作方作為投資人承擔了工程的風險。納稅人不用花錢。”

但EDF為合作夥伴的辯白,在現實的政治考量面前是單薄和無力的。

能源和核政策方面的獨立國際分析家邁克-施奈德表示,“在英國訂購這兩座位於欣克利角C的核反應堆之前,安全問題也曾被提出過,並在之後被排除出了議程。然而,在任何一個國家實施中國的反應堆技術,情況都會有所不同。我認為對於像核電站這樣的戰略基礎設施來說,安全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對於電力供應和分配的網絡攻擊已經有發生的先例”。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江洋 (本人提供)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江洋 (本人提供)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江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如果外資突然撤資,或者說外國政府或者個人可以進到控制的中樞系統,那麼就有可能突然讓核電廠停止的風險。這些討論安全的人提出來的就是這種根據,如果突然把核電廠停了,或者對核電站搞破壞,那就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一個是核風險,二是國家能源的安全和國民經濟會受到威脅”。

但這種國家安全的理由背後,更多的是出自政治方面的考量。

江洋表示:“對於這個國家安全的定義,其實是很寬泛也很有彈性的。很多政府也選擇不管它具體的定義下來,即使是在外資審查法裡。這樣在每一次審查的時候,政府就有更多的彈性。近年來,歐盟對於中國的態度有很多轉變,強調除了競爭夥伴,合作夥伴,也是系統上的競爭對手。所以現在有些西方國家對中國投資更更開放一些,比如意大利、希臘。但是在英國、美國,包括瑞典,其實都是很敏感的”。

謝博克也表示,“基本上,捷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已經完全改變了,已經不再對與中國的合作感興趣。近年來,關於台灣和人權方面的討論也在增加。雖然過去十年裡來自中國的投資有相當明顯的增加,但自2018年以來,就一直在減少。因此,中國已經不再被視為捷克的一個主要合作夥伴”。

不過,雖在核電領域受挫,中廣核還是在歐洲的新能源領域找到了立足之地。其風電和光伏項目分佈於法國、英國、愛爾蘭、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旗下的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更是已成為法國第四大獨立發電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