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對伊朗和巴勒斯坦的影響能否為中東帶來和平?


2023年2月14日伊朗總統萊希(右)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2023年2月14日伊朗總統萊希(右)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一(8月19日)表示,最新的加沙停火協議可能是確保人質獲釋和結束以哈戰爭的最後一個機會。

正在以色列訪問的布林肯說,“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可能是最佳的,也許是最後的機會,讓人質回家,實現停火,讓每個人都踏上通向持久和平與安全的更好的道路。”

然而同時,哈馬斯卻宣佈重新啟動對以色列的自殺式爆炸襲擊,而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空襲也在持續,雙方和解的跡象甚微。

面對這種僵持局面,有猜測認為中國正在向伊朗施壓,試圖促使其“代理人”組織黎巴嫩真主黨以及哈馬斯同意停火,但是情況到底如何尚未獲得官方證實。觀察人士指出,這種猜測可能只是反映了人們的良好意願。就在幾週前,中國外交部發佈了巴勒斯坦領導人齊聚北京舉行會談的照片,再加上去年在中國的調停下,伊朗跟沙特實現了和解,這一切似乎顯示中國對於這些跟以色列敵對的國家頗有影響力。

但是觀察人士指出,實際情況是,中國對伊朗和巴勒斯坦的影響力可能十分有限。

上個月巴勒斯坦的14個派別在中國斡旋下通過會談最終簽署《北京宣言》,表面上看他們拋棄前嫌,同意結束分裂以加強巴勒斯坦的民族團結。可是在背後,《北京宣言》卻遭到了巴勒斯坦領導人的批評。他們稱該協議未帶來任何新意,也缺乏結束派系分歧的實際願景。

儘管如此,在協議簽署後,新華社還是宣稱中國“再次成為中東的主要和平締造者。”《北京宣言》鞏固了“中國在促進中東和平、安全和穩定方面的主導作用,並為解決國際衝突作出積極貢獻。”

隨著近期中東局勢的變化,中國這種促進和平的角色似乎也被大大地打了折扣。尤其是在以色列7月底暗殺了伊朗支持的真主黨高級軍事指揮官富阿德·舒克爾(Fuad Shukur),以及正在訪問德黑蘭參加伊朗總統就職典禮的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eh)被暗殺後,中東的戰火味一時間有增無減。

這些事件引發了真主黨和伊朗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的呼聲,使該地區進入了加沙戰爭爆發以來的最高警戒狀態。雖然各方通過外交努力以緩和可能導致廣泛地區衝突的緊張局勢,但伊朗領導人堅持保留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的權利 - 這一立場甚至得到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支持。在最近與伊朗代理外長阿里·巴蓋裡(Ali Bagheri)的電話交談中,王毅表示:“中國支持伊朗依據國際法捍衛其主權、安全和國家尊嚴。”

王毅的表態引發了人們對中國作為和平調解者角色的質疑。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的中國政策高級研究員陶文亞(Tuvia Gering)對美國之音表示:“在以色列看來,中國作為和平調解者的角色純屬無稽之談。”

陶文亞解釋道:“我們看到中國表現出明顯的雙重標準 - 首先是他們對哈馬斯的態度 - 哈馬斯是一個致力於摧毀以色列的恐怖組織,他們至今還扣押著150名以色列人質,全體加沙居民都遭到哈馬斯的裹挾。”

“而中國不但接待了哈馬斯,還讓想讓哈馬斯正常化,以迫使以色列不得不面對哈馬斯,但是中國卻沒有對哈馬斯提出任何要求。伊朗是一個恐怖主義國家,而中國則充當了他們的代言人,”他說。
此外,今年4月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300多枚導彈,可是王毅卻從未提及以色列的主權,而是感謝了伊朗領導人沒有將目標對準鄰國。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用陶文亞的話說,中國為什麼要“洗白”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的所作所為,並與這三方站在一起?

陶文亞解釋道:“在當前嚴峻形勢下,中東的合作空間變得越來越小,該地區已經成為大國權力角逐的舞台。中國似乎又重回毛澤東時代的觀念:‘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首先,中國通過佔據道德制高點來贏得穆斯林國家的支持,並以此將美國的聲譽拖下水。即使在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兩年半的侵略後,中國還是把自己打扮成為受壓迫者和穆斯林的捍衛者,以及《聯合國公約》的捍衛者,”陶文亞進一步說道。

8月18日星期天,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提名的外交部長候選人阿巴斯·阿拉格奇在議會發言時強調了中國和俄羅斯的重要性,因為面對西方的制裁,伊朗只能從中國和俄羅斯那裡得到支持。

不過,特納諮詢公司中東和政治經濟學分析師史蒂文·特納(Steven Terner)指出,中國在中東的所作所為並非出於所謂的道義,而是源於中國共產黨的經濟動機。

“中國在伊朗的利益主要是經濟上的,” 特納對美國之音說。“由於國際制裁導致需求減少,中國以大幅折扣購買伊朗石油。中國還向伊朗出口商品——特別是汽車及零部件、電子產品和通信設備。伊朗的進出口對中國來說相當重要。”

儘管中國在以色列也存在經濟利益,但對中國來說卻不如伊朗重要。

特納認為,中國不希望爆發全面的伊朗-以色列戰爭。實際上,通過促進以色列和伊朗及其代理人之間緊張局勢的緩解,中國還可以在國際上獲得外交和戰略影響力。

“由於中國對伊朗和以色列擁有顯著的影響力,其他國家可能會依靠中國,促使其利用影響力緩解伊朗和以色列的緊張局勢,”特納總結道。

特納的理論與以色列《國土報》專欄作家、前以色列駐美大使阿隆·平卡斯(Alon Pinkas)在近期的分析中提出的推論一致,該分析重點關注中美在中東利益的交集。

平卡斯在分析中指出,美國和中國都希望控制中東的緊張局勢。而且中國有可能正在幕後為“降低風險而鉗制伊朗。”

“對於以伊朗及其區域代理人為中心的‘混亂軸心’,目前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應被視作其核心支柱。這或許有一定道理。但實際情況則要複雜得多。” 平卡斯表示,中國不希望看到混亂、無政府狀態或不可預測性。

“這與地緣政治無關,而是關乎商業、貿易和外展……根據中國的說法,他們沒有顛覆世界秩序或取代美國的意圖。相反,他們希望調整世界秩序,使其基於‘勢力範圍’,而不是以華盛頓為中心的體系,”平卡斯稱。

平卡斯解釋道,中國希望保護其在伊朗的投資、合資企業和經濟利益。為維護這些利益,美國和中國可能會在防止地區局勢升級上展開合作。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