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在美投資﹕ 今日中國 昔日日本﹖


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劍道(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劍道(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美國國會下屬的一個委員會最近發布報告稱,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對美國的好處並不太,反而是“潛在的特洛伊木馬”,並建議國會嚴格審查中國國有企業的投資。

美國對中國投資的態度讓人不禁想起1980年代,日本在美國投資初期遇到的狀況。中國在美投資,對美國來說是昨日再現嗎?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與日本有甚麼不同,中國在美國投資的未來如何?應該從日本企業那裡學到甚麼?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當日本人大舉進入美國市場時,他們遭遇的政治阻力和輿論壓力與中國公司目前所經歷的相比, 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人來了”, “日本威脅論”甚囂塵上。

哥倫比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米爾豪普特說﹕“現在國會對中國的討論與1980年代對日本的討論幾乎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國會擔憂的很多事情是一樣的。比如說,他們擔心東亞經濟強國將超越美國;他們說,中國的貿易不公平以及操控人民幣匯率等等,中國出台產業政策幫助出口商等等,所有這些都讓人不禁想到1980年代對日本的討論。”

正是當年日本的投資推動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職能的強化。CFIUS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監督外國投資對美國的影響”, 同時協助執行美國對外國投資的政策),並沒有被賦予實質性的權利來規定或者阻止可能引發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

1989年,日本炫耀性高調收購被稱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的洛克菲勒中心,引發美國的反日浪潮。

米爾豪普特說﹕“日本收購洛克菲勒中心,從公關角度來說,簡直是場災難。”

為了消除美國人的敵意,讓美國人接受投資,日本公司在80年代採取了多種戰略。由於很多批評來自國會,而不是州和地方政府,很多日本公司,包括尼康、索尼、松下和東芝都在華盛頓設有辦公室,以便打造積極和正面的形象。

日本公司還努力通過智庫、媒體以及前政府官員等來改變輿論的走向。1980年代,華盛頓的許多智庫開始舉行有關日本投資的討論,並對日本投資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進行研究。這些討論大多數得到日本公司的贊助,而且,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現在。

加大在美國就業崗位方面的投資,僱用美國人擔任公司的高級管理職位,並從美國生產商那裡購買產品等,是日本企業扭轉形象的另一個關鍵途徑。豐田、本田等汽車公司都奉行了在“在哪裡銷售,就在哪裡生產”的戰略。根據紐約咨詢公司榮鼎集團的數據, 截至2011年,日本企業在美國創造的就業崗位大概有70萬。

榮鼎集團研究部主任韓其洛說﹕“ 很多人都在(把中日投資)做那種比較。在80年代,確實有反日的浪潮,但是幾年後,一旦更多的人明白,這對美國經濟、美國工人來說,是有利的事情,日本的投資後來就很受歡迎了。”

與當地社區保持接觸、積極參與企業所在地社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為改變形像所作的另一努力。豐田在得克薩斯開設工廠時,曾向當地的經濟發展基金會和教育伙伴基金捐款50萬美元。

韓其洛說﹕“對中國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當地的規章制度,了解海外和發達國家做生意的途徑,與當地社區保持接觸,這些都是來美國的日本公司所採取的措施,並取得了成功。”

韓其洛說﹕“給當地事業捐款、與當地社區保持接觸,並建立伙伴關係,他們了解當地的商業環境。那些擁有當地的管理團隊,或者當地有投資合伙人的中國公司相對來說在美國要成功一些。因為他們有理解當地風俗習慣的團隊”。

其實很多中國公司或多或少地在這麼做。中國最大的家電制造商海爾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中國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商三一美國公司主席是美國人TIM Frank,他曾在富豪和卡特皮勒公司工作過,他談到了中國和美國管理的不同。

在決策速度方面,中國公司要快得多。他們的哲學是,我們先做決定,然后分析結果,也許這中間需要調整,所以,中國的決策過程更多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而西方的方式,是更多的思考分析,再分析,等到一切都非常确定后,再做決定。這是中國公司与西方公司最大的不同。

成為哈佛商學院學習案例的萬向美國公司建立了一些幫助地方社區改進教育的項目,包括一個在舊金山地區為教師提供清潔能源的項目。萬向還為奧巴馬總統提出的十萬人留學中國計劃提供支持。不過,在業界很知名的萬向,卻不太被所在的社區居民了解。

由於中國和日本在政治體制以及與美國的關係上有很多的不同,專家們預測,中國企業未來在美國面臨的壓力可能要大於日本企業。

美國傳統基金會史劍道說﹕“從國家安全影響來說,中國不是美國或是歐洲的軍事盟友,這是很重要的不同。 與日本相比,在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中國可能更加嚴格一些。僅僅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的不同,美國情報界和國家安全領域有很多人都把中國看作一個戰略對手。”

史劍道說﹕“中國投資者應該知道的是,這裡有很明顯的敏感區域,這些都很明顯的,並不是微妙的,也並不是讓人困惑的東西,藏在那裡。如果你遠離這些區域,這樣就會受到當地政府的歡迎,當然會有文化或是法制上的不同,但是,地方官員會歡迎你,聯邦政府也不會干涉。”

哥倫比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米爾豪普特說﹕“從投資角度來說, 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在美國的很多投資,絕大部分投資,到目前為止,是由國有企業,或是其他與政府方面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公司主導的,可能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會是這樣。這與日本非常不同,日本都是私營大公司來進行的。”

正是因為如此,米爾豪普特建議,中國公司要更加透明,才會讓美國人更加容易接受。

米爾豪普特說﹕“對中國投資的一層擔憂,而這種擔憂在我看來是很合理的,那就是,我們不知道這些企業是誰,投資者到底是誰?錢從哪裡來?哪些人在管理這些公司?他們與中國政府,共產黨有甚麼聯繫?我認為,中國公司整體說來,需要向外界披露更多的信息。我知道這很難,但是如果中國企業希望能夠在全球更活躍,這非常重要。”

“我覺得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國際商業)中最大的障礙是transparency,沒有這個透明度,那就很難建立起信任,沒有信任,大家就要做防範,一旦大家做防範,就會有很多信息成本,因為大家不確定,大家就會去準備,這個準備就是很大的成本,所以透明的對於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公司與公司,人與人之間,當你有差異化的時候, 只有透明度才不會讓雙方有bad move,不會走錯棋。”

榮鼎集團研究部主任韓其洛說﹕“中國公司應該學會更加透明,在他們與外國管理者、外國民眾或是媒體打交道時要學會更加透明。這點,我覺得中國政府應該能夠有所作為,比方說,執行更加嚴格的公司管理制度,更透明的標準或是管理質量, 這些都很重要。”

儘管有華為、中興和三一的部分收購受阻,在過去幾年裡,中國在美國投資成功的名單還是很長, 將來還會增加。這些投資的範圍從小型企業到大型企業,包括大連萬達集團最近的數十億美元的AMC影院連鎖公司的收購以及像天津鋼管、尚德太陽能、金龍精密銅管這樣的公司,甚至像中海油、中石化和中航工業這樣的國有企業的重大投資項目。

米爾豪普特說﹕“到目前為止, 除了中海油收購尤尼科案子,中國的大多數企業都保持了某種低調,他們開始了戰略收購,而不是炫耀性的高調收購,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我的看法時,他們應該繼續這樣的戰略。”

由於奧巴馬總統在競選中表示,連任後將對中國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為了打消中國投資者的顧慮,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最近在大使投資論壇發表講話,表示吸引中國投資是他作為美國大使的首要優先事項之一,他還指出奧巴馬政府致力於開放的投資政策。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