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反補貼懲罰性關稅近四個月之後,中國週四(2月20日)稱,中方一直盡最大努力推進對話磋商,希望歐方傾聽產業呼聲,以實際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彼此合理關注,共同推動磋商取得成果。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也說,中國對歐盟豬肉反傾銷案和乳製品反補貼案目前還在調查之中,將依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公開透明地開展調查”。
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去年10月4日投票通過至少在今後五年,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從7.8%至35.3%不等的懲罰性關稅,加上現行10%的關稅,歐盟對華電動車進口關稅稅率最高可達45%。
這是歐盟反擊中國向電動車產業提供大量補貼破壞市場公平行為的重大勝利,同時它也意味著北京為說服歐盟成員改變立場允許中國廉價電動車大規模進入歐洲市場的努力遭遇了重大挫折。
歐盟在表決後發表聲明說,“今天,歐盟委員會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BEV)徵收明確的反補貼稅的提議已獲得歐盟成員國的必要支持。”
歐盟說,該決定標誌著歐盟委員會在2023年10月啟動的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的調查結論基礎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歐盟去年6月宣佈將會調高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進口關稅。歐盟認為中國政府給中國電動車產業提供了“大量的不公平補貼”,對歐洲電動車製造商構成了“經濟傷害的威脅”。
隨後,中國和歐盟兩個大經濟體一直爭執不休。為了報復歐盟,中國去年也對歐盟白蘭地、乳製品和豬肉產品的進口展開了自己的調查。
中國商務部去年12月決定將歐盟白蘭地進口的反傾銷調查延長三個月至今年的4月5日。
同時為反制歐盟調查中國補貼,中國1月9日稱,中國對歐盟的行為進行調查發現,布魯塞爾對北京實施不公平的“貿易和投資壁壘”,加劇了長期的貿易緊張。
北京去年7月宣佈展開調查。此前,歐盟對中國政府的補貼是否損害歐洲競爭啟動了調查。北京一直否認其產業政策不公平,並威脅要對歐盟採取行動,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商務部表示,歐盟實施外國補貼條例(FSR)歧視中國企業,並且構成貿易和投資障礙。但布魯塞爾堅稱其行動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此後,歐盟委員會1月14日表示,持續九個月的調查發現的“明確證據”顯示,歐盟醫療器材供應商未能獲得公平機會參與中國的公開招標,這為歐盟將來針對中國採取反制措施,限制中國政府參與歐盟的公開招標鋪平了道路。
歐盟在調查中發現,中國在所有類別的醫療器材領域和全國各地都採用了一個由法律、目標和做法組成的不公平且強烈偏袒本國公司、歧視歐洲公司的持續而複雜的系統。
長期以來,歐盟對中國採購市場准入的做法一直非常不滿。去年歐盟官員在北京訪問期間向中國最高層提出了這個問題。知情人士透露,在為期九個月的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未能透過與企業和官員的磋商找到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歐盟認為,北京為了推動“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實施並達到在2025年讓中國“核心醫療器材零件”製造商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5%而不斷推出扭曲市場的措施和做法。北京給予中國企業設定的高階醫療設備市場佔有率目標是70%。
在歐盟與中國貿易摩擦和糾紛不斷之際,歐盟1月14日也表示,歐洲聯盟和中國計劃在今年舉行高峰會。較早前,歐盟最高官員之一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電話交談。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Antonio Costa)表示,他11月上任以來與習近平的首次通話是“建設性的”。
科斯塔在BlueSky上發文說:“2025年是雙邊關係50週年,我期待今年晚些時候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下一次中歐峰會。”
歐盟兩大主要機構-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的領導人定期與中國領導人舉行峰會,但2024年沒有舉行會晤。
一位歐盟官員表示,習近平和科斯塔“同意保持聯繫,雙方互發訪問邀請,並為中歐峰會做準備”。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