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以哈戰火中 中國打甚麼精明算盤?


2018年7月1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與沙特阿拉伯前外交大臣朱拜爾抵達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
2018年7月1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與沙特阿拉伯前外交大臣朱拜爾抵達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

以哈戰火紛飛,全球市場屏息以待,惟恐以色列宿敵伊朗或黎巴嫩參戰,擴大戰局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相較於美國奔走斡旋停火,中國則堅持所謂的“中立”表態,但市場觀察人士說,中國對以色和哈馬斯(Hamas)其實都不支持,急於拉攏的只有阿拉伯國家,因為中國是中東最大的石油買家,而中東也躍升為包括武裝無人機等中國貨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出口市場。

以哈戰火中 中國打甚麼精明算盤?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54 0:00

他們說,中國先商後政,恐坐收戰火的漁翁之利,雖然其在中東的地緣政治份量仍難比肩美國,但已是“第二號老大”。

以哈衝突進入第11天,戰火仍局限在以色列毗鄰的加沙地帶,未見擴大。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戰火除推升原油價格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不過,他們對中國在中東厚植經濟實力多年,或可趁勢推升地緣政治影響力,來左右中東局勢,看法則不一。

中國是中東進口原油大戶

中國在中東擁有哪些經濟利益呢?

首先,中國是中東最大的石油買家。據中國統計局9月中旬發佈的最新統計,中國1-8月進口約3.79億噸原油,約佔全國總耗量的73%。另據中國石油新聞中心3月底發佈的統計,中國2022年全年從中東進口2.72億噸原油,約佔進口石油的53%,中國全年石油消耗的三分之一。

換言之,中國去年每消費三桶原油,就有一桶來自中東。其中,前五大進口國中,沙特和俄羅斯的市佔最高,伊拉克、阿聯酋和阿曼分佔第三-五名。對於這五大國而言,中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大的出口目的國。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院院長林伯強說,以哈戰事對中國進口原油的供給衝擊可控。

林伯強告訴美國之音:“對中國的石油進口應該還沒有明顯的影響,目前這個還是相對可控的。油價顯然高了,這個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它(中國)進口目前在70%以上,所以這70%以上的(原油)都得付更高的價格。”

以哈開戰期間,蘭特原油價7日-17日10天內從每桶84.43美元漲至90.14美元,漲幅6.7%。

中國原油供給無虞?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關係學院教授洪美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同意,只要以哈戰事未擴大,中東的原油出口不會受到立即性的影響,中國也有替代來源,例如俄羅斯,雖然議價空間收窄。

洪美蘭說:“如果真的有壓力,中國還是有其他的進口國,比如說,從俄羅斯那邊進口,只是它(中國)跟俄羅斯失去了議價的空間而已。”

據路透社10月11日引述油輪跟蹤諮詢公司Vortexa 和Kpler的數據分析,中國今年1-9月透過海路,從被國際制裁的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三國進口的原油量創歷史記錄,達每天276.5萬桶。

報導稱,中國購買的委內瑞拉原油比同級的哥倫比亞卡斯蒂利亞原油價格每桶便宜10美元,伊朗原油則比阿曼原油每桶便宜約15美元,總結下來,中國這九個月省下百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林伯強反駁稱,中國受到管線等基礎設施的限制,也有合同價,不可能多買到便宜的俄羅斯原油,俄羅斯也不可能賣,至於從伊朗買到的原油,他則稱不了解。中國政府也未曾正式承認從伊朗進口石油。

政治大學的 洪美蘭分析,各國的長期供油量確實簽有固定合約價,但短期的進口價則依市場波動,透過海路運輸的進口油可能是中國的短期採購,屬於戰略能源的儲備。

中國貨銷往中東市場

除了石油供給,中國也是阿拉伯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外銷至中東的製品包括電子消費產品、機械產品、甚至華為的5G網絡也受到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巴林和卡塔爾等五大海灣地區國家的青睞。

據官媒新華社9月底的報導,中阿貿易額從2012年的2224億美元,1倍增至去年的431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中阿雙邊貿易額持穩增長,達1999億美元。

中東地區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據點,據美媒電子報《The Wire China》10月15日引述上海復旦大學的統計數據報導,中東地區的基礎建設項目簽署案佔2022年一帶一路全球項目總值的23%,包括沙特就簽有《2030願景計劃》,以減少對石油收益的依賴,鼓勵新創、開放外資限制,包括和中國的華人運通汽車公司投入56億美元,合組電動車合資企業。

先商後政 中國靠經濟實力推升地緣政治力?

政治大學的 洪美蘭說,全球減碳浪潮不斷,中東產油國確有經濟轉型的急迫感,因此,中東市場湧現中國貨或中企合作案的商機,不過,中東國家還有其他進口替代來源,形成和中國製品的競爭,尤其是賣進中東的無人機或5G網絡,中東客戶多有資安的顧忌,在此前提下,她認為,中國在此區的經濟實力沒有大到可以轉化為地緣政治影響力來左右中東局勢。

洪美蘭說:“華為或者無人機這個部分,中國好像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中東國家也會有一點憂心。像5G,歐美國家、還有很多國家都會很擔心,你的軟體會竊取我的國家一些機密之類的。這個部分會讓中國想要去拓展中東的市場 ,反而會有一個不利的基礎。”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全名的孫姓汽車零件出口商告訴美國之音,他30年經營中東市場的經驗是,中國在此區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否則不可能在3月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復建交。他說,美國的中東勢力仍在,但已不是唯一的老大,中國已是“第二號老大”,除了沙特為維持在中東的領導地位,得看中國臉色外,受到制裁的伊朗幾乎所有民生物資都依賴中國進口。

中國佔盡美國制裁的便宜

他說,中國佔盡美國制裁的便宜,和伊朗和巴西交易都用人民幣,人民幣在此區已越來越吃得開。

他認為,此次以哈戰爭打不久,因為背後金主伊朗的經濟並不好,不可能持續金援哈馬斯、黎巴嫩的真主黨和約旦河岸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再加上這些組織和伊朗至今都很節制,可能被迫坐視以色列將加沙居民往南趕,並將加沙北部據為己有。

至於中國,他說,這次其實既不支持以色列、也不支持哈馬斯,真正討好到的只有阿拉伯國家,因為他們才是中國的利之所在,而且以哈戰事若擴大,對美國沒好處,但中國反而坐收漁翁之利。

中國賣到中東的軍備已急起直追,而且不少中東極權國家擔心若受到美國以人權惡化為由,拒賣武器,將可轉向中國採購,尤其是武裝無人機的採購。

據《The Wire China》引述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統計指出,自2012年以來,59%的中國無人機都是銷往中東和北非地區,包括沙特於2017年買了50架翼龍II武裝無人機。

中東戰火密集,武裝無人機的運用非常普遍,而中國制無人機剛好填補了中東的市場空缺。

中國制無人機飛入中東戰場

夏威夷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位於新加坡的分析師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Neill)表示,中國曾有規避制裁,向伊朗和沙特出口導彈系統的紀錄,但武裝無人機仍是很敏感的採購,美國對中國向中東政府出售的任何攻擊性軍武都會保持警戒,也會透過中東的盟友來介入,但中國制無人機的確在中東受到青睞。

尼爾告訴美國之音:“對中國來說,無人機出口市場確實快速發展。中國制(無人機)有各式的精密平台,具備指揮、管制、監視和偵察功能,當然還有武裝無人機,我想,很多不同的中東買家應該很感興趣。”

他透露,十五年前,以色列就曾出售敏感軍事武器給中國,包括軍用雷達和無人機科技等,直到美國介入管制並限制對華出口軍事技術,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也才和緩,因此,未來基於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中國在出口軍備到中東時應會比較謹慎。

位於中國河北的金融學者賀江兵則批評中國“恩將仇報”。他說,中國的“遼寧號”航母是1983年烏克蘭造船廠的半成品,以色列也曾在中國面對歐美的武器禁運時,提供中國軍工援助、淡化水、甚至農業科技,但中國在俄烏戰爭、以哈戰爭都站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的對立面。他擔心,中國得罪以色列,換取阿拉伯國家一致對抗西方的結盟並不明智。

賀江兵告訴美國之音:“跟西方對著來的(阿拉伯國家),它的意識形態(和中國)並不一樣,治理的結構、體制完全都(不一樣),就是一盤散沙互相在抱團取暖。”

他批評,中國只志在當亞、拉、非地區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已經與全世界文明國家,包括歐洲各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南韓、甚至印度越來越背道而馳。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