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中國經濟可謂風雨交加甚至是冰霜交加的一年。民營企業大批倒閉,導致失業大軍劇增,大批在城鎮打工的農民工失業,不得不返回鄉下。
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中國共產黨當局再度採取批評者所說的將喪事當喜事宣傳的手法,將被迫返回農村的失業者稱作“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中國農業部官員去年11月上旬報告說,截至那時,2018年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達740萬。
中國當局沒有發布2018年中國倒閉的民營企業的數字,但有一些研究中國經濟的人士認為這個數字大約為500萬,佔3000萬民營企業總數的六分之一。也有研究者認為,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倒閉數大約為100萬。
在中國民營企業2018年哀鴻遍野之際,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中國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2.9%。
民營企業的倒閉對中國的就業形勢影響巨大。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18年10月中旬如此表述了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
然而,批評者抱怨說,中國共產黨及其政府當局所擁有和掌控的所謂的國有企業壟斷和扭曲市場、與民爭利是中國經濟長久以來的嚴重問題,隨著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上台,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2月7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國企如何擠壓民企”的報導。報導說,中國國有企業不僅在獲得銀行融資上享有優勢,還憑藉支配性的市場地位擠壓民企供貨商:
“掠奪者應該精壯、敏捷、以弱者為食,但若是臃腫、遲緩、以強者為食,則說明整個生態系統或經濟體存在嚴重問題。
“中國國有企業雖然效率低下,卻表現出掠奪行為,這不僅讓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感到擔憂,也讓美國的貿易談判團隊頭疼。對這兩個經濟體而言,剪去國企羽翼均能帶來益處。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不確信進行深入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與此同時,中國民營部門受到的衝擊,即經濟學家所稱的'擠出效應',卻變得日益明顯。 ”
華爾街日報所說的中國國有企業的掠奪行為讓美國貿易談判團隊頭痛是指,在去年7月上旬,美國特朗普政府開始先對來自中國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然後再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家加徵關稅,以懲罰多年來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和做法;美中雙方隨後就中國的貿易政策和做法、中國未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做的承諾等問題進行談判;華盛頓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中國改變政府扶持國有企業壟斷和扭曲市場的行為,但北京對美國這一要求堅決抗拒。
中國民間學者、前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江棋生表示,華爾街日報有關中國國有企業擠壓民營企業的說法大致不錯,但是說“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似乎不確信進行深入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顯然是不對的,不符合事實的。
江棋生說,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黨國,黨就是國家,國有企業就是中共的黨企,在國有企業的問題上,習近平的思路一直很清楚,而且中國的官方媒體也反复報導了習近平強調要加強而不是削弱國企,對國企不能進行市場化改革:
“其實這個話也是(中共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話,也是(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的話,也是(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的話。只是從鄧小平開始以來,很多人都善良地以為共產黨很難堅持這第一條。或許,說是這麼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就會放棄這一條,讓私有經濟,讓外企也一樣能夠取得平等的主體地位。經過將近40年,共產黨沒有變。 ”
江棋生表示,中共當局始終認為國有企業的生死存亡關係中共政權的生死存亡,在這一點上,習近平異常坦率,實話實說。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習近平早在2015年就說要把國有企業做大。近年來又不斷發布指令,要求中共及其政府要“堅定不移”地“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習近平還說,“如果把國有企業搞小了、搞垮了、搞沒了,公有製主體地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還怎麼堅持?工人階級領導地位還怎麼堅持?共同富裕還怎麼實現?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還怎麼鞏固?”
與此同時,中國民間人士持續抱怨說,因為毫無監督機制,中國國企早就成了中共權貴的提款機,多數國企以銀行輸血或財政撥款度日,壟斷的高利潤行業(石油、電信等)竟然也能做成虧損。
自美中貿易戰去年7月開始以來,華盛頓方面強調中國必須改革和糾正扭曲市場的結構性問題,而中國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現有經濟結構的一部分。
北京則表示,中國願意進行進一步的經濟改革和市場開放。但同時,面對美國方面堅持提出的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北京明確表示,不能改的堅決不改。中國國內外的觀察家們普遍認為,由中共掌控的中國國有企業屬於北京所說的堅決不改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