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在周二(2月7日)晚間國情咨文演講中多次提到中國,表達了和中國繼續競爭的決心,但也再次承諾將在能促進美國利益的議題上與中國合作。在推特上,一些人批評拜登對待中國的態度不夠強硬,但也有人擔心拜登的對華政策會進一步加劇衝突。
拜登總統一段有關“沒人願意與習近平換位子”的脫稿講話更是在推特上引起了觀察人士的不同反應。有人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有人認為他搞砸了。
沒人願意與習近平換位子,拜登搞砸了?
拜登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出乎意料地多次脫稿即興發揮。在談到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的競爭時,他提到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他說:“專制政體變得更虛弱了,而不是更強大了。告訴我,有沒有任何一位世界領導人想和習近平換位置?告訴我,有任何一位嗎?有任何一位嗎?”
這段話引起了一些疑惑,觀察人士們一時間不太確定拜登想要表達什麼。
《大西洋月刊》寫手湯姆·尼克爾斯(Tom Nichols)表示,“我只能本能的理解: '誰想騎上那隻大老虎?'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用來誇大中國的(力量),而現實是他們的領導人每天都在汗流浹背,祈禱有足夠的經濟增長來維持他們的統治。”
許多觀察人士隨即指出,包括普京、金正恩在內的威權主義領導人或一些小國領袖並不介意擁有中國如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喬什·羅金(Josh Rogin)寫道:“不幸的是,有好幾十位世界領導人會很樂於與習近平交換位子。拜登不應該突然冒出那麼一句有關中國的即興發揮,令人費解,又搞砸了。”
但保守派時政媒體The Dispatch的主編喬納·戈德伯格(Jonah Goldberg)則認為,這句話也有一定道理:“我同意這一點。中共對人民的懼怕並不亞於人民對它的懼怕。”
國情咨文中,中國被提及的次數最多
雖然國情咨文的內容主要圍繞美國國內的政策,中國卻是拜登在國情咨文講話中提到次數最多的國家。拜登還不點名地提及了上週的中國偵查氣球事件。
“就像我們上星期表明的那樣,如果中國威脅我們的主權,我們將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國家。我們做到了,” 他說。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中國事務記者馮哲芸(Emily Feng)在拜登演講結束後指出:“在2023年的國情咨文講話中,中國被提及的次數高於其他任何別的國家。就算是它沒有被提到的時候,它也是拜登演講的多個主題裡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半導體、通貨膨脹還是阿片危機。”
美國和台灣的關係目前正處於過去幾十年來最好的時期,而美中關係也因台灣陷入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周二晚的講話中並未提到台灣。
不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N資深國際事務特約記者威爾·瑞普利(Will Ripley)認為,拜登的講話其實涉及了一些與台灣有關的議題。
“當他說他的美國領導的聯盟抵擋住了普京的戰爭的時候,拜登說的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但他的言辭有點像是在為台灣出拳,並對中國睥睨而視,” 他寫道。
另一個拜登沒有提到的議題是他對中國施加的芯片禁令,這一禁令被普遍認為將嚴重限制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
美國《國家評論》雜誌資深政治特約記者吉姆·吉拉迪(Jim Geraghty)在一系列推文中表示:“美國限制中國政府獲取高科技半導體芯片的努力看起來卓有成效。。。這是少數能讓我稱讚拜登政府'幹得不錯'的機會,拜登卻不想談及它。”
太溫和還是過於強硬?
在如何總體評價拜登的國情咨文講話上,美國對華強硬派與溫和派觀察人士的反應大不相同。
美國評論人士、作家章家敦(Gordon Chang)認為,中國對美國的敵意需要美國更加強硬地回應:“拜登2023年國情咨文的中國部分用十年前的標準看是很適當的。但如今說我們在和那個政權'競爭'是錯誤的。從中國偵查氣球事件能清晰地看出,我們並不是在和平相處。中共正對我們展開'不受限制的戰爭'。”
但左派活動人士、“全球正義”(Justice is Global)組織主任周鳶多(Tobita Chow)則擔心,當前美國的對華經濟政策會導致兩國的衝突繼續加深:“拜登當局認為美中經濟關係必須改變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最基礎的問題是這兩個國家陷入了'零和博弈'的競爭當中,而目前拜登的戰略中的這些因素只會加劇這樣的競爭。”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