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中國將在今年年底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中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令人震驚,先是在2021年超越了韓國,後來又在2022年超越了德國,使其成為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美國商業頻道CNBC引述“穆迪分析”上週發布的一份報告說。
“穆迪分析”的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正在縮小與日本的差距,在六月開始的這個季度,中國出口汽車的數量平均每月只比日本少大約七萬輛,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7.1萬輛。
“按這個速度,中國將在今年年底超越日本,” “穆迪分析”的經濟學家們指出。日本自2019年起一直保持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稱號。
“穆迪分析”指出,疫情期間市場對電動車的旺盛需求使中國的汽車出口數量大大超越疫情前的水平。
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電動車的出口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相形之下,日本和泰國包括傳統汽車和電動車在內的總體汽車出口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CNBC在報導中指出,中國在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生產技術和規模上領先別國,這在電動車生產上就會讓中國的汽車廠商擁有了成本上的優勢。
根據“穆迪分析”的預測,中國與日本和韓國相比,由於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得以生產全球半數以上的鋰電池供應。中國的金屬精煉能力也超過世界整體的一半。
正因為如此,世界上一些最大的車企都在中國設立的工廠,其中包括特斯拉(Tesla)和寶馬(BMW)。但是穆迪注意到,這些世界名牌車卻難以阻擋中國本土車企吉利和上汽等產品的快速發展。
“的確,中國在汽車工業擁抱新技術的速度是史無先例的,” “穆迪分析”的經濟學家們說。
經濟學家認為,包括日本、南韓和中國在內的世界強大汽車出口國所在的亞太地區在後疫情時期汽車出口方面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恢復。
不過,電動車在去年全球所有轎車銷售中佔比將近30%,而在疫情之前這一佔比只有5%。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四月的一份報告指出,去年電動車銷售暴增到1000萬輛,而中國首當其中,中國電動車的銷售的市佔率高達60%。
穆迪的經濟學家認為,電動車銷售量暴增的部分原因“一方面是中國製造商大幅削減了價格,另一方面則是政府慷慨的補貼”。例如,自2014年以來,購買新車需要支付10%的稅,但是如果你購買的是電動車,這個稅就可以被免掉。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