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訪德國,週二(5月9日)和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共同召開記者會,在烏克蘭戰爭議題上,兩人明顯意見齟齬。秦剛稱中國和俄羅斯公司的合作不應受到歐洲可能祭出的制裁;貝爾伯克則強調,中立就等於站在侵略者俄羅斯一邊。
歐盟委員會上週五向成員國提交了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鎖定規避貿易限制的某些第三國實體,以及參與俄羅斯軍事和工業綜合體電子組件開發、生產和供應的特定俄羅斯實體列入制裁名單。據《金融時報》報導,七家中國企業已被列入制裁名單。歐盟成員國週三將舉行會議,討論對俄羅斯進行的第11輪制裁。
被問及歐盟可能因對俄合作而制裁中國企業,秦剛表示,中方不向烏克蘭危機相關方出售武器,依法依規審慎處理軍民兩用物項出口;中俄企業開展正常交往合作,不應受到影響;中方堅決反對依據自身法律,對別國搞長臂管轄和單邊制裁,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貝爾伯克則表示,各國應致力於避免讓俄羅斯軍火商取得與戰爭有關的貨物,歐盟希望確保對俄國現有的制裁,不會被第三國以迂迴的方式顛覆。
貝爾伯克呼籲中國採取明確的立場,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便意味著站在侵略者那一邊。她說,如果中國下了決定,它可以在結束戰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秦剛強調,烏克蘭問題高度複雜,簡單化、情緒化不是解決方案,只有保持冷靜理性,為政治解決創造條件,才是出路。中國不是衝突製造者,也不是衝突參與方,而是和平的倡導者,和談的推動者。
秦剛本週訪問歐洲,接連要會晤德國、法國、挪威外長,頗有拉攏歐洲的意味,尤其美國頻釋放出加強“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訊號。
秦剛在記者會上讚賞德方、歐方不搞對華脫鉤的表態,但也對歐方聲稱的“去風險”表示關切。他說,如果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那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中國支持歐洲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支持歐洲戰略自主。
秦剛意有所指表示,有的國家正在發動“新冷戰”,破壞國際規則,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搞陣營對抗,“脫鉤斷鏈”,濫用本國貨幣的壟斷地位對別國實施長臂管轄、單邊制裁,還對外輸出本國的通脹、財政危機,造成嚴重的外溢效應。一旦這場“新冷戰”打起來,損害的不僅是中國的利益,也會犧牲歐洲的利益。
一天前,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Wendy Sherman)與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薩尼諾(Stefano Sannino)通話,兩人討論了進一步推進跨大西洋協調,以及對中國和印太地區採取一致態度的方法。
謝爾曼此前曾表示,美國和歐盟對中國的態度是為互補,而且日趨一致,華府承諾將和歐洲夥伴並肩,以“集體力量”來和中國打交道。沙尼諾則表示,歐盟雖然承認中國的重要性,但在北京的行徑不符規範時並不會迴避或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