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澳中關係可望逐步回溫 分析: 北京盼拉攏堪培拉突破西方圍堵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2022年12月21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路透社轉發)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2022年12月21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路透社轉發)

在澳大利亞與中國政府首腦及外長相繼於去年底舉行會談後,兩國商貿部長於2月6日舉行睽違3年以來的首度對話,雙方先前一度顯著惡化的關係,也因此獲得進一步的改善。

澳中關係可望逐步回溫分析: 北京盼拉攏堪培拉突破西方圍堵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46 0:00

觀察人士表示,在澳中這場部長級的虛擬會議後,中國可望擴大解除對澳大利亞包含龍蝦、葡萄酒等產品的貿易限制,更可能促成澳大利亞總理自去年上任以來的首次訪中行程,因為北京希望藉由拉攏堪培拉,突破目前遭受全球以美國為主的外交圍堵,但近期美中的“氣球事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的澳中關係。

週一(2月6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唐·法雷爾(Don Farrell)舉行視訊會議,成為兩國商務部與貿易部長自2019年以來的首度對話。

法雷爾表示,這場約90分鐘的虛擬會談“包含了一系列貿易和投資問題,包含恢復澳大利亞出口商暢通無阻的貿易的必要性,以便中國消費者能持續從高品質的澳大利亞產品中受益。”

澳大利亞貿易部並在會後發佈聲明,表示兩國部長同意加強包括官員之間的各級對話,以作為及時和全面恢復貿易的途徑。法雷爾則說,這場視訊會談是“穩定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的又一重要步驟”,並確認氣候變遷是兩國更密切合作的領域之一。

此外,法雷爾還表示,他已同意接受王文濤的邀請,“在不久的將來前往北京,繼續我們富有成效的對話”。

儘管各界關注的澳大利亞價值約200億澳元(約140億美元)的產品禁令,未在會談中獲得北京承諾立即全面解除,不過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早在會前就開始逐步撤銷對澳出口商品的關稅與限制,主要原因為近年對澳大利亞的貿易打壓,已對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造成不利影響。

對澳制裁凸顯北京“戰略失誤”?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 (照片提供: 陳宥樺)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 (照片提供: 陳宥樺)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告訴美國之音:“其實在幾個月前,中國已經開放讓中國進口商可以慢慢輸入澳洲的產品,然後中國因為它缺少澳洲煤礦的關係,之前有出現限電的現象,所以其實我覺得,就某種程度來說,中國其實看到這種貿易禁令之後,背後經濟的成本還是中國的民眾自己去承擔。北京領導人已經體認到這一層的‘戰略失誤’,會希望可以慢慢開放對澳洲的(產品)禁令,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澳商貿部長的會談,可能只是個過程,並不是主要的原因,讓中國對澳洲的商品開始解禁。”

在澳中商貿會談前,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今年1月初與一些電力及鋼鐵公司開會,討論恢復澳大利亞煤炭進口。據澳大利亞人報稍早消息,7.2萬噸的澳大利亞的焦媒將於2月8日運抵中國廣東省湛江港。

在澳大利亞前莫裡森(Scott Morrison)政府2020年因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冠疫情源頭進行獨立調查,及數次批評中國政府在新疆和香港侵犯人權的行為後,澳中關係急轉直下。中國於同年對澳洲進行貿易反擊,包含對其葡萄酒、大麥、龍蝦等產品加徵關稅。另外,雖然中國從未正式宣佈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但隔年對澳煤炭進口量大幅下降了85%。由於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這些貿易制裁措施導致澳大利亞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澳中關係回暖 專家:澳龍蝦、葡萄酒、大麥對華出口量料升​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

然而,中國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認為,中國並未針對澳大利亞產品發起制裁或是禁令,並指稱澳前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將兩國貿易問題上升至政治層面,才讓雙邊先前關係陷入齟齬。不過,陳弘也說,此次中澳商貿會晤有利兩國未來交流,雖然兩位部長並未具體討論商貿細節,但無疑對雙邊關係帶來正面影響。

陳弘告訴美國之音:“我們從過去幾年裡面看的話,中澳貿易不僅沒有下降,實際上,反而是有所上升,(所以外界稱中國)針對性地對澳大利亞採取了貿易上的禁令,這不存在的。當時的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把一些trade issues(貿易糾紛)上升到政治的層面,認為中國是有政治目的,實際上中國沒有。所以我一直認為,兩國之間如果有經貿問題,必須通過經貿途徑去解決。

“這次兩國商務和貿易部長之間進行這樣的對話,就是開啟這樣一個協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步驟,相互之間溝通管道更加暢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Farrell(法雷爾,澳大利亞貿易部長)的會談,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

陳弘還說,由於目前中澳兩國正力拼疫後復甦,這將提振中國對於澳大利亞部分產品的進口量,他說:“無論是龍蝦、葡萄酒、大麥,雙方都會就這樣一些(商貿)問題進行討論、協商,尤其是兩國現在正在走出疫情,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面市場上的需求增加,所以中國對於優質的澳大利亞產品的需求肯定會有所上升。”

除了商貿部長會談外,澳中官方近期的一連串互動,似乎已顯示兩國關係有所改善。去年11月,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期間於印尼巴釐島舉行會談,成為兩國領導人6年以來首度正式會面。此外,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於12月訪問中國,除了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還出席中澳建交50週年紀念活動。

澳總理有望今年訪華 學者:北京欲打破外交圍堵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部長級會晤不僅可望趨緩兩國的經貿緊張態勢,香港南華早報本月初更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這場會談還將為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今年稍晚的北京行“鋪平道路”。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的陳弘分析道,有鑒於兩國高階官員自去年起展現更頻繁的溝通交流,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上台後,也試圖以務實的方法恢復與北京的關係,阿爾巴尼斯確實可望於今年展開訪問中國行程。

陳弘說:“我們也看到12月份中澳建交50週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當時是專門選擇這一天來到中國,它本身的一個意義也非常深厚。1972年中澳建交當時也是,就是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總理上任,馬上就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然後在第2年,1973年,惠特拉姆作為工黨的總理訪問北京,所以這一次的話,我感到歷史上似乎也有某些相似性。如果阿爾巴尼斯能夠訪華的話,那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和阿爾巴尼斯進行會見,這應該也是可以被預期的情況,也是展現了雙方從上而下,推進兩國關係的一種良好的意願。”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 (照片提供: 陳宥樺)
日本秋田縣的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 (照片提供: 陳宥樺)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的陳宥樺也認為,阿爾巴尼斯的確很有可能在2023年前往北京,不過他強調,這是由於目前中國正遭全球外交圍堵,其需要澳大利亞的程度,大於澳大利亞需要中國,因此可以說北京比堪培拉更希望能促成澳洲首腦的訪中行,盼對其他國家與中國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陳宥樺說:“目前QUAD(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領導人,(包含)美國、日本、印度,都還沒有在習(近平)的第三任之後拜訪中國,如果澳洲的領導人Albanese(阿爾巴尼斯)可以先去拜訪中國,那對中國來說,這是個外交大突破,是變成一個很好的宣傳,甚至可以鼓勵其他國家繼續效仿澳洲。這就是為什麼(去年)12月的時候,(中國外長)王毅強調,‘中澳關係曾長期走在中國與(同)發達國家關係前列’,雙方‘不存在歷史恩怨,也沒有根本利害衝突’的原因。”

“氣球事件”恐衝擊澳中關係?

不過,陳宥樺也提醒,澳大利亞的盟友並不一定會對澳現任總理未來可能的訪中之旅買單,他說:“另外一個可能會影響這個Albanese(阿爾巴尼斯),能不能訪中的變因是在於同盟國的立場,特別是美國跟日本,可能不希望澳洲走在這麼前端。”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德·赫爾 (照片提供: 理查德德·赫爾)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德·赫爾 (照片提供: 理查德德·赫爾)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德·赫爾(Richard Herr)也表達與陳宥樺類似的想法,認為美中關係,特別是近期的“氣球事件”,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澳中關係。

赫爾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我認為‘氣球事件’,和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活動的取消或推遲,對澳大利亞期待與中國更平穩地過渡到不那麼緊張的關係,產生了直接影響。由於外界正觀望氣球故事會帶來多大的衝擊,這已經改變或至少(對澳中關係)按下暫停鍵。”

在美國稍早對外公佈,近日在其內陸領空發現一顆中國巨型氣球後,美國國防部證實,美國戰機在總統拜登的命令下擊落了這顆氣球。這起“氣球事件”也導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問北京的計劃。

儘管澳大利亞與美國有同盟關係,但澳中商貿部長並未因“氣球事件”取消視像會談。不過,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也說,她支持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並說澳大利亞始終會確保保護自身主權。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研究員徐元敬 (照片提供: 徐元敬)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研究員徐元敬 (照片提供: 徐元敬)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詹寧斯(Peter Jennings),稍早則對澳大利亞公共廣播媒體特殊廣播服務公司(SBS)中文網表示,“氣球事件”提醒大家要注意中國的野心,他說:“現在中國不像過去數年那樣對澳洲無禮。但在背後,中國想要主導印太地區的長遠軍事野心是沒有改變, 而且也不會改變。所以,澳洲絕對有理由擔心。如果美國關注中國的野心,那麼,澳洲亦肯定需要關注。”

然而,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The Lowy Institute)研究員徐元敬(Jennifer Hsu) 表示,儘管華府和北京近期關係受“氣球事件”衝擊,但堪培拉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會全然依美國立場與中國發展關係,因此她認為這起事件對澳中未來關係影響不大。

徐元敬告訴美國之音:“‘氣球事件’最大的影響是中國跟美國的關係,澳洲的principles(原則)、澳洲的values(價值觀)是跟美國雖然有相關,但是澳洲政府是要決定對澳洲的population(民眾)最大的幫助是什麼,不是對美國最大的幫助,或是(對)美國的population(民眾)最大的幫助。”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