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尼於9月5日至8日於雅加達舉辦第43屆東盟峰會,美國、中國、印度等20多國領導人或代表應邀出席,觀察人士分析,中國刻意選在峰會前公佈具爭議的新版地圖,凸顯未來東盟各國所面臨的中國灰色地帶威脅恐愈來愈多,但此舉也將促使印度與東盟深化安全與經濟關係。
第26屆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於9月6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東南亞聯盟秘書長高金洪(Kao Kim Hourn)率東盟秘書處代表團出席會議,回顧了中國—東盟合作進展,並探討包含推進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等議題。
據中國官媒《人民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出包含攜手打造經濟增長中心、維護地區和平安寧以積極推進“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案文磋商等四點建議,東盟則回應表示,歡迎雙方在製定“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方面取得進展,期待儘早完成東盟中國自貿區升級談判。
中國與東盟的會議是第43屆東盟及系列雙邊峰會的其中一場,除了李強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等多位地區和區域外政府首腦,也參與東南亞從5日至8日一連舉辦的年度重要會議,緬甸和南中國海議題則是峰會焦點。
然而,中國稍早公佈以U形線勾畫對南中國海約90%海域擁有主權的最新“2023版標準地圖”,引起東盟包含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以及台灣等對南中國海擁有部分主權國家的強烈反對和抗議。
對此,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亞洲研究學者詹運豪(James Chin)分析,雖然中國一直以來就片面宣稱擁有台灣、南中國海九段線及島嶼主權,因此新地圖以九段線延長至台灣的十段線範圍作為標註並不讓人意外,但是北京刻意選在峰會前公開將多國主張的領土納入地圖,顯示其更將積極擴張海上主權的立場,東盟若仍未有一致表態,單一國家所面臨的中國灰色地帶威脅恐愈來愈多。
南中國海行為準則談判受衝擊
詹運豪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這個時機很重要,因為中國正試圖加大力度並發出信號,表明它不再願意在零星的基礎上處理這個議題。我認為現實情況是,東盟已經意識到他們很久以前就犯了一個錯誤,當時他們在雙邊基礎上處理南中國海議題,這正中北京的下懷。他們應該作為一個整體去集體應對中國,但現在中國在雙邊基礎上與他們協商,這對東盟國家來說變得相當困難,因為很明顯這是不平等的競爭。”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在第26屆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開幕致辭中強調,東盟和中國需要實現“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並表示如果雙方“相互信任”,就可以實現這項目標。
但是身為東盟今年輪值主席國的國家元首,佐科威並沒有就中國的新版地圖直接做出回應。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佘麗蓮(Sharon Seah)就對香港的英文報《南華早報》說,印尼正在努力維護東盟中心地位、今年東盟峰會主題還是“東盟要旨:增長的中心”(ASEAN Matters: Epicentrum of Growth),若東盟無法就南中國海議題發表聲明、或是至少呼籲維護國際法, “將是一個巨大失誤”。
為了維持南中國海和平穩定,中國和東盟十國於2002年就達成不具約束力的“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DOC),並為推進和落實宣言於2017年啟動“南中國海行為準則”(COC)的文本內容磋商,目前正展開第二輪審讀。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9月6日表示,8月22日至24日在馬尼拉舉行的“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第三階段談判,有取得“一些進展”。
然而,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國際關係講師黃心光(Huynh Tam Sang) 示警,中國新版地圖恐將衝擊“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原先稍有加快的協商進程,甚至進一步衝擊北京與東南亞關係。
黃心光告訴美國之音:“ 我認為這張(中國)地圖將對東南亞國家帶來真正的壓力,特別是當中國和東盟(部分)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南中國海聲稱擁有主權。雖然這些東盟國家,現在只是對中國的南中國海疆域線再次提出一些外交抗議,但在未來我認為,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將因此陷入僵局。”
美中元首缺席之際莫迪親赴雅加達參與峰會
然而,對於中國未來與東盟的互動,塔斯馬尼亞大學的詹運豪的想法則與黃心光不同,他說:“我不認為中國新地圖會對中國與東盟關係有多大衝擊,因為現實是東盟就是中國的後院,不論東盟是否對此滿意,他們就是得與中國打交道,特別是在南中國海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我認為(東盟峰會)更重要的信號是,世界兩大強權美國和中國,都沒有派出最高級別領導人參與會議。”
美國總統拜登於9月7日至10日前往印度參與20國集團(G20)峰會,美國代替拜登參與東盟峰會的是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卡馬拉·哈里斯)。此外,中國外交部稍早已宣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不會在今年東南亞國家聯盟系列峰會及G20會上現身,而是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出席。
相較美中最高元首的缺席,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則於9月6日及7日親赴印尼,參與東盟-印度峰會及東亞峰會。這也是印度與東盟在去年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方首次舉行峰會。
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 Swee Lean)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這顯示印度在莫迪及其2014年上任後提出的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也就是其著眼於規劃與亞太各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進一步落實的領導之下,印度與東盟關係在近年來得到顯著擴展,而由於印度的經濟市場潛力和不斷增長的國際實力,通常被視為對抗中國或其他影響力的一股力量,雙邊關係將持續升溫,像是莫迪這次出席東盟系列峰會就反映了此一情形。
印度與東盟深化安全、經濟關係
此外,新德里也與東南亞部分國家一致,對中國政府最新“2023版標準地圖”表達不滿,因為從地圖中可見,中國把中印存在領土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和阿克賽欽地區(Aksai Chin)都納入其疆域中。據印度外交部消息,印度稍早已透過中印外交管道表達強烈抗議。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的黃心光分析,印度與東盟的長久以來關係本就相當緊密,特別是目前印度優先考慮設立技術中心、加強供應鏈與經濟合作的對象就是東盟,但現在中國新版地圖所激發的“同仇敵愾”氛圍,必然會讓雙方在未來持續擴大海上合作。
黃心光說:“無庸置疑,中國新版地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印度和東盟合作的催化劑,還可能更讓印度更積極參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就是由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多邊合作框架,甚至對於主張擁有南中國海部分主權的東盟國家來說,印度也可藉由小多邊主義,與他們進行海事合作。”
星國南洋理工大學的許瑞鱗也說,與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其他國家一樣,印度已經在穩步加強與東盟各國的防務關係,而其中一些東盟國家與印度的安全合作,目前已比與中國的要廣泛得多。許瑞鱗以菲律賓為例表示,菲國先前已宣布會跟印度購買布拉莫斯(BrahMos)反艦巡航導彈系統;另外,印度也計畫提供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及贈送一艘護衛艦給越南。
印度退役海軍準將、非營利組織“印度海事基金會”(Indian Maritime Foundation)副總裁辛赫(Anil Jai Singh)先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隨著北京屢次展現出不願遵守國際海洋秩序的立場,印度與許多東盟國家已被迫選擇將強化防衛合作視為當前第一要務,以小心翼翼應對中國的大舉擴張行徑。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