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留學美國與宗教信仰的探索


美國德州一學院中國新生入學集訓資料照。
美國德州一學院中國新生入學集訓資料照。
留學美國與宗教信仰的探索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19 0:00

在美國留學的30多萬中國學生中,大多數人都有與教會接觸的經歷。這些來自中國的年輕人是如何看待宗教的呢?美國的社會環境在宗教方面給了他們哪些平台和機會呢?本期節目我們一起來走進幾位中國學生的信仰世界。

8月是喬治城大學安靜的暑期時光,來自中國的碩士研究生方琪剛剛結束一天的學習和工作,乘校車回家。晚上她將和在教會裡認識的一位好朋友一起讀聖經。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她幾乎每週三都是這樣度過的。

小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方琪第一次接觸到宗教,但她直到上大學才真正加入教會,成為基督教信徒。那時她還在中國,去的是一家家庭教會。她認為宗教信仰對她最大的改變是讓她學會自我反思,並獲得內心的平靜。

方琪(喬治城大學研究生):我覺得在教會中,很明顯我就能放下我自己一切的防備,我去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然後大家一起去成長、去交流、去分享最真實的自己。

對於數十萬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中國年輕人而言,美國大學和社會相對自由的環境為他們提供了接觸不同精神信仰和宗教組織的機會。

方琪 (喬治城大學研究生):這邊更濃厚的這種信仰的底蘊,非常地吸引我。

根據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的最新統計,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來美以後都有被傳教的經歷,其中被基督新教傳教的比例最高,達到了92.1%。和方琪不一樣,多數中國學生在走出國門之後才第一次真正接觸有組織的教會,這為他們帶來新的人生思考和選擇。

楊鳳崗(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留學生很多是沒有宗教背景,所以正是因為這一點,反而更加開放,願意了解。

對於芝加哥大學的王菡而言,宗教最初為他提供了思索人生意義的窗口。

王菡(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研究生):
高中的時候我開始去思考一些哲學的問題,是從我外公的去世開始。我從小跟他的關係很親,(刪掉中間),他去世以後我覺得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靈魂的伴侶。他的去世,我開始思考我自己的人生它的意義在哪裡,它以後會去到哪裡,我這個人是從哪裡來的。我開始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就去尋求宗教的答案,去尋求哲學的答案。

王菡在出國留學前沒有信教,他如今不僅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還在芝加哥大學神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

不僅是基督教,有其它信仰的中國學生也在美國校園找到了新的空間。芝大神學院的課業要求嚴格,但風氣十分自由,鼓勵不同宗教背景和學術項目的同學在一起上課,王菡因此認識了不少朋友。他和不同信仰的朋友以及對宗教感興趣的同學一起舉辦沙龍,坐而論道。

王菡(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研究生):

進入到這個學院以後,註冊了以後,我很驚訝地發現有不少中國的朋友,在我們的這個道學碩士的團隊當中有美國的華人研究基督教或者佛教的。然後也有中國的同學,所以整個這樣一個團隊就讓我看到很有希望聚在一起。

同時,王菡也把自己的經驗帶給了位於芝加哥南部的一家美國教會。

喬納森牧師(埃利斯街教會主任牧師):我們教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多元性,在族裔和收入層面都非常多元。

喬納森牧師(埃利斯街教會主任牧師):王菡會給教堂帶來其他學生可能沒有的國際視野,這對教會的發展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講的是國際化的教堂。

楊鳳崗(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這是現在留學生和以前不太一樣的。現在的留學生很多人的英語很好,和美國人溝通沒問題。所以很多人就覺得在美國人的教會中很舒服,沒有特別地去找華人教會。

在中國,當局過去幾年裡加強了對宗教信仰和宗教組織的控制。據一些向留學生佈道的美國教會估計,不少中國留學生回國後因為各種原因不再去教會,但也有人選擇繼續堅持下去。

楊鳳崗(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參加活動是有很多實際的困難需要克服,但是信仰本身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東西,很多人一旦信了,我相信對於他的生活還是有相當的影響,不會輕易改變的。

方琪 (喬治城大學研究生):在中國我不會覺得害怕,可能我骨子裡有一種很叛逆的精神,就是覺得大家怎麼想無所謂,如果真的認定了這份信仰,我就會堅持下去。

王菡(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研究生):希望我能夠趁著年輕去積極的為著教會,尤其是中國的教會群體,去貢獻我自己的這樣一個青春,能夠把我的這樣一種奉獻的心志放在我真正擅長的事情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