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北京可能打算採取有限軍事行動解決洞朗對峙


中國與印度邊界地圖
中國與印度邊界地圖
北京可能打算採取有限軍事行動解決洞朗對峙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50 0:00

中國與印度在洞朗地區(印度稱都克蘭Doklam)的對峙已持續七個星期。繼上星期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駐印度大使館和幾大官媒密集發聲後,本周伊始中國官媒的調門依然不減。路透社的最新報導說,中印就洞朗對峙的秘密談判陷入僵局,中方態度強硬。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可能決心最終發動一場有限軍事行動解決這場對峙。

北京堅決不讓步

路透社8月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印度通過外交手段解決與中國在洞朗地區的對峙遇阻(hit a roadblock)。報導說,印方在與中方的私下談判中提出,中國軍隊從對峙地區後退250米(亦有說法是至少200米),印度就會把洞朗地區的印軍全部撤出。然而,中方堅持要求印度必須無條件撤軍。

報導還說,中方談判人員曾表示,如果最高層批准,中方人員可以後撤100米,但後來就再也沒有任何下文了。另有消息人士說,談判毫無進展,目前已陷入僵局。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8月7日發表社評,警告如果印度不退讓,中國將採取行動。社評說,如果莫迪政府聽不懂中國的語言,並且拒絕來自不斷升級局勢本身的警告,“那麼中國對印度新的自衛反擊就很可能無法避免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8月6日刊登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的文章,說印軍不請自來,之後不退出,“這是要等著解放軍送行的節奏”。

築路引發的對峙

本次中印邊境對峙是兩國自1987年邊境衝突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摩擦,緣起於今年6月16日中國在洞朗地區修建一條公路。中方認為,修建這條公路是中國在自己領土內的主權行為。按照中國的說法,中國分別在5月18日和6月8日兩次就修路一事,通過中印邊防會晤機制向印方進行了通報,但沒有收到印方回饋。

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餘人攜帶武器和兩台推土機越過中印錫金段邊界線進入洞朗地區,阻撓中方道路施工人員,形成對峙局面。

中印之爭還是中不之爭

本次中印對峙與以往兩國的邊境對峙都有所不同。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對峙發生的地點洞朗並非是中印有爭議的,而是中國與不丹存在爭議的一片東西約10公里、南北約15公里的狹長高原。洞朗原本被不丹控制,但2007年以來中國加強了在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已基本上實現了對該地區的實際控制。

印度認為,雖然印度自身對洞朗的主權歸屬不存在爭議,但印度介入洞朗有兩大理由。首先是印度與不丹2007年簽有印不友好條約,讓印度有權對不丹的外交和國防事務負責。印方認為,中國在洞朗築路損害了不丹的主權和利益。有多家印度媒體和西方媒體的報導說,不丹曾就中國在洞朗修路向中方表達了抗議。中國官方媒體鮮有提及此事。

印度稱,中國與不丹曾在1998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和安寧的協定》。該協定第三條規定,在兩國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維持1959年3月以前的邊界現狀,不採取任何單方面的行動改變邊界現狀。”印方認為,中國在洞朗修路片面改變了中不邊界地區的現狀。

其次是印度本身也認為,中國的築路行為在戰略上給印度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據不丹政府的說法,中國此次修建的這條道路是將原本在多卡拉山口終止的路延長至不丹的庶草場哨所(Zompelri)。印度認為,一旦道路修通後,中國將徹底控制整個洞朗地區,對印度稱為“雞脖子”(Chicken’s neck)的西裡古裡走廊(Siligurui Corridor)構成戰略威脅。

西裡古裡走廊是連接印度東北部,包括阿魯納恰爾邦(也就是中國所說的藏南地區)在內的各邦與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主要領土的一條狹長地帶,最窄處僅22公里。洞朗最南端據西裡古裡走廊僅80多公里,再加上洞朗地處高處,中方可在這裡全面掌握印度的一舉一動。

印度的反駁

中國外交部8月2日發佈了闡述中印邊界對峙的事實和立場的《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檔,首次明確表示印度“侵入”中國領土。檔以1809年清政府與英國簽署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為依據,指出洞朗地區的主權歸屬中國的這一立場。

該文件稱,《藏印條約》的第一款規定:“藏、哲(今印度錫金)之界,以自布坦交接之支莫摯山起,至廓爾喀邊界止,分哲屬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諸小河,藏屬莫竹及近山北流諸小河,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此段邊界線走向條約敘述清晰準確,實地邊界線沿分水嶺而行,走向清晰可辨。”

但印度方面認為,支莫摯山,也就是今天的吉姆馬珍山並非分水嶺的起始點。印度和不丹表示,吉姆馬珍山以北的巴塘拉(Batangla)才是印度、不丹與中國的交接點。

中國外交部的檔案還以1959年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給中國總理周恩來的信為依據。尼赫魯在那封信中說,“1890年的這個條約也確定了錫金和西藏之間的邊界;這條線後來在1895年加以標定。因此,關於錫金同西藏地方的邊界,不存在任何糾紛。”

但印度媒體指出,中國政府所說的尼赫魯1959年的那封信,只找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實際上,尼赫魯在信中還向周恩來表示,中國出版的地圖中包含一部分不丹領土,要求中方予以更正。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8月2日的文章說,《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的確存在措辭含混不清的問題,中印雙方都可從自己的最大利益出發對條約進行解讀。

中國或動用有限武力

在中印洞朗對峙持續近兩個月之際,中國似乎越來越不耐煩。環球時報8月5日引述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胡志勇的話說,中國可能在兩個星期內清場。

香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認為,所謂“清場”並不一定意味解放軍會向印軍開火,有可能是用強力做法把印度軍人強行驅離。他說:“它(北京)要求剩下的少數印度兵離開中國領土,要是不走就幾個人架一個,幾個人架一個,把你架出去就完了。”

馬鼎盛預計,解放軍如果動用武力,將會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一旦衝突升級,無論是北京還是新德里都將不好收場。“因為動武解決不了問題,”他說,“它(北京)現在不知道印度的實力和決心,到底想投入多大力度。雙方的爭拗點並不大。”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國海事研究所戰略教授賴爾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也認為,北京考慮到其整體的戰略佈局,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不大可能搞到與印度徹底翻臉的地步。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的看法是,基本上雙方不大可能爆發軍事衝突,雙方都會意識到這對各自都是很糟糕的局面。特別是對北京而言,如果與印度爆發某種程度的軍事衝突的話,勢必將來要面對一個充滿敵意的印度,那它的一帶一路戰略還怎麼搞下去?”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 8月7日的報導說,儘管北京的措辭越來越強硬,但印度理性地判斷,中國其實不想開戰。報導說,在對峙地區中印雙方各有約300-350人。在其背後,印度在甘托克、賓那古裡和卡林朋各有一個山地師,每個山地師都有約1萬兵力。而中國在後方分三個層次,只有1500兵力。

但環球時報8月7日的社評說,“中國遲遲沒動手,是在幫助新德里做出理性選擇,而非中國‘不敢動手’。”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戈德斯坦表示,雙方的輿論此時都應該表現出冷靜和克制,而不是煽風點火。“到頭來,這兩個擁核大國會發現他們爭執的是那麼不起眼的一塊土地,而且還是在那麼高的海拔,幾乎沒有太多的價值。”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