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提名期星期四結束,共有1,247人報名參選,角逐967個選委會席位,36個選委組別預料只有3分之一,即是13個組別有競爭,其餘23個組別的參選人數與選委席位數目相同,預計有611人可能自動當選。今屆選委會選舉,非建制派參選者幾乎絕迹,而2018年宣佈退休、93歲的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不報名參選地產及建造界選委,都是主權移交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引起各界關注。有學者分析,這次選委會選舉幾乎是“等額選舉”,幾乎沒有民主派人士參選,選民人數大幅減少,選舉的認受性及代表性都大受影響。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3月底全票通過修訂香港《基本法》有關特首及立法會選舉制度的議案之後,原本只是負責提名特首候選人及選出特首當選人的選舉委員會,人數及職能都大幅增加。
選委會選舉提名期結束約1千人自動當選
新選舉制度下的選舉委員會,由上屆的1,200席增加300席至1,500席,由以往只是負責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以及選出行政長官,增加新職能包括提名立法會選舉候選人,並選出其中40席立法會議員。
即將在9月19日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是中國全國人大常委員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選舉,為期7日的候選人提名期上星期五(8月6日)展開,至星期四(8月12日)結束。
據選舉事務處表示,共收到1,056份候選人提名表,1,247名參選人,角逐967個選舉席位,36個選舉組別預料只有3分之一,即是13個組別有競爭,合共364席需要選舉產生,其餘23個組別的參選人數與選委席位數目相同,預計有611人可能自動當選,加上部份當然委員以及獲指定團體提名的選委,估計1,500席選委之中,超過1千個席位已經自動當選。
民主派參選人幾絕跡學者指選舉意義不大
對比上一屆雨傘運動之後的2016年選委會選舉,多個民主派組織組成民主 300+,搶攻選委會議席,最終“超額完成”取得325席,在2017年特首選舉發揮一定的影響力,相信前財政司長長曾俊華能夠”入閘”參選,都有獲得民主派選委的支持。
不過,今屆選委會選舉在北京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之後,民主派幾乎無人參選,只有自稱中間派的前民主黨創黨成員、現任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報名參選社福界選委。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狄志遠算不算是民主派“公道自在人心”,他又認為今屆的選舉會選舉幾乎是“等額選舉”,幾乎沒有民主派人士參選,選民人數亦大幅減少,形容這次選舉的意義很小,嚴格來說他不會當這次是一次選舉。
鍾劍華說:“這樣都是一如所料了,今次(選委會)選舉的意義很小而已,即是嚴格講我真的不會當它是一次選舉,因為選舉應該公平、開放的,現在這個(選舉)相當之不公平、不開放的選舉,選民亦都受各種資格規限,大幅度地降低,香港人不是沒選舉變了有選舉,而是有個一個比較開放的選舉,變了現在沒有了選舉,所以我相信那個參與的熱情是很低的了。”
鍾劍華形容有如“敗部復活”
鍾劍華表示,就算有競爭的一些界別,例如社福界,這次的參選人很多都是以前多次選委會選舉落敗的參選人,而過往當選的民主派選委都沒有再參選,他形容今次的選委會選舉是“敗部復活”,以往得不到大部份香港市民支持的參選人,在北京的支持下才有機會參選。
鍾劍華說:“這樣即是意味著,即是這個是”敗部復活”了,即是這個整個選舉安排,似乎都是為一些得不到香港市民支持的人,才有機會去參選,亦都只有他們才會重視這些、這樣子的選舉,而且你見到現在已經有差不多8、900個(選委)位子,是差不多已經都是‘阿爺’(北京)的人來的,那麼你選來幹甚麼呢﹖即是選不選、你那個界別就算有競爭,我讓你選到出來,你都難挽大局的了,所以整個選舉能夠對一些真的有意義,透過選舉過程去表達他們自己,以至界別裡面的意見的人,是真的沒甚麼吸引力。”
選民人數大跌97% 基層社團選民背景成疑
今屆選委會選舉的選民基礎,比以往各屆大幅倒退,據選委會7月18日公佈的臨時投票登記冊,載有接近7,900名登記選民,相對修改選舉制度前的接近25萬名選民,新一屆選委會的選民人數大幅下跌97%。
據香港網媒《立場新聞》報道,選舉事務處7月18日公布選委會界別分組臨時投票人登記冊,其中登記第三界別的“基層社團”的授權投票人多達404個,據《立場新聞》查冊發現,當中包括一些名叫“開心一族”、“緣來一家”、“巔峰一族”、“閃亮家族”、“現代媽咪組”、“大角咀之友”等團體,當中大部份團體難以在網上找到相關資料及聯絡方法。
曾經當選高等教育界選委的鍾劍華形容,部份有權參與選委會選舉投票的團體是“烏合之眾”,他認為北京修改香港選舉制度”來得太快”,香港立法會沒有足夠時間研究修改選制的本地立法程序,5月底就要匆匆通過幾百頁的議案,他認為幾乎沒有議員是看完整份議案文件才舉手贊成,以致出現一些“烏合之眾”的選民。
鍾劍華說:“因為你要‘籌夠數’(集合足夠數目)嘛,要‘籌數’嘛,現在籌到這樣都只有7千多個(選民)而已,這樣你”籌數”的時候,在新中國有一個概念叫‘一個班子、十個牌子’,同一班人開十個名、組十個組織,這一班人十個人而已,每個組織有一個人做主席,這樣就叫做‘十個牌子’的了,‘一個班子、十個牌子’,這樣你現在這一堆組織,甚麼‘開心媽咪組’、名叫甚麼‘一族’那些,我看到這些名字之後,已經很慶幸,沒有那些甚麼‘和勝之友’、‘三合之光’那些,我已經覺得很高興了。”
學者指部份基層社團選民有中聯辦支持
曾經參與選委會選委、當選高等教育界選委的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事件曝光之後,這些所謂的“基層社團”選民將會被傳媒緊盯,調查它們的背景及如何運作等,事件亦令到選舉的認受性受到質疑。
陳家洛說:“到底這些組織它們在自以為是的、‘圍爐(取暖)’的,這樣它(們)怎會有誘因、它們已經被‘欽點’了,它們已經被安排好了,它們怎會有誘因去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面對好像我們當年民主派那樣要走出去,尋求認受、接觸選民,尋求選民對大家的認識,是不是呢﹖然後就告訴他們(選民)我們的理念的,這樣沒有啊,似乎現在這些團體都是‘開心而已’,我們幾個開心了一段時間,媽咪也好、Daddy也好、阿叔也好、阿哥也好,我覺得這些組織都是那一句,都是那些、我相信是由中聯辦控制的,所謂‘統一戰線’的一些前沿組織,那些‘front organizations’(前沿組織)就不需要很認真的,說真的都是以文娛康體、大家開心一下,來到維繫著一些支持而已,但是到底它們有多認真去看待,給了這麼大的責任它們的時候,我看不到它們會是做得到。”
李嘉誠首次不參與選委會選舉
今屆選委會選舉,除了民主派參選人幾乎絕迹,2018年宣佈退休、93歲的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今年不報名參選地產及建造界選委,都是主權移交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引起各界關注。主權移交前李嘉誠已經是推選委員會委員,有份推選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之後李嘉誠一直是地產界選委,有份提名及投票選特首。
李嘉誠曾經表態支持的歷任特首候選人董建華及曾蔭權都成功當選,及後2012年的梁振英及唐英年之爭,李嘉誠支持的唐英年最終落選,上屆2017年林鄭月娥與曾俊華競爭同樣激烈,李嘉誠只是表示,會投票給北京信任的特首候選人,不再表明投票取態。
鍾劍華指李嘉誠不參選有不言而喻意義
鍾劍華表示,李嘉誠2018年宣佈退休時,有提及不再參政,但是他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曾經在多份報章刊登廣告,其中以“黃台之瓜,何堪再摘”為題,呼籲停止暴力,他亦呼籲政府給香港年青人機會,亦曾經支持醫護人員。
鍾劍華認為,反送中運動之後,李嘉誠受到親中傳媒及團體的攻擊,這次他不再參與選委會選舉,相信是有不言而喻的意義。
鍾劍華說:“他(李嘉誠)支持過唐英年,他講過‘黃台之瓜’,當政府要譴責或者迫害那些(支持罷工)的醫護工會的時候,他給撥款津貼一些醫護界人員,他汕頭大學的畢業禮都沒有邀請他去,他受到(中國)國內的官方喉舌的攻擊,工聯會的頭領用一些很惡毒的言論去說他,所以今日他不出來參選(選委),他就算甚麼理由都不講呢,除了說大家可以作出無限的聯想之外,我覺得他不參選這個姿態,其實對整個社會、對整個世界是提出了一種說法的,這種說法大家盡在不言中,大家會猜到。”
民主派參選人幾乎“清零”影響認受性
記者問及,上屆2016年的選委會選舉,在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舉行,民主派贏取史無前例最多的325席選委,佔當時總數1,200席超過4分之一,而今屆選委會選舉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後,北京出手制訂《港區國安法》,並且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民主派選委參選人幾乎被“清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選委會的代表性及認受性有何影響﹖
鍾劍華回應表示,他擔心今屆選委會選舉缺乏代表性的情況下,選出的選委會成員令市民覺得“不能夠代表我”,對香港本地的施政會有負面影響,港府的政治權威都不會受到重視。
鍾劍華說:“就算你讓它選到(選委),任何人都有權講一句‘它不代表我’,因為它(選委)不是經過我選舉產生,不是經過一個普及而平等、合理的選舉產生的,那個選舉根本不是一個選舉來的,這樣的話這個人(選委)無論在本土政治上,它那個使用公權力的合法性,會不斷受到質疑之外呢,它本身那個政治權威,以致它的政治作用,以致它在政治舞台上那個認受性,都會很低的了,即是我相信最簡單,當你(特首)林鄭月娥做到這樣的時候,全世界都沒有任何國家會請她去訪問,我相信這些議員(選委)以後講一句話,都未必會得到很大的重視。”
所有報名參選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的人士,都要經過新成立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政府會在8月26日刊憲,公布有效候選人名單。而需要競逐的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將會在9月19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