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 能否將中國排除於新經濟秩序之外


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 能否將中國排除於新經濟秩序之外。
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 能否將中國排除於新經濟秩序之外。
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 能否將中國排除於新經濟秩序之外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00 0:00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嚴重干擾了全球的產業鍊和供應鏈,給全球經濟造成重創。這次疫情也使美國意識到,它必須減少在一些關鍵物資上對中國的依賴。華盛頓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全球產業鏈的“去中國化”。疫情過後,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能走多遠?中國會被孤立於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之外嗎?

美行政當局全力推動“去中國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向主張把製造業從海外遷回美國,這次的疫情進一步推動美國政府採取措施,改變美國在生產和供應鏈方面過度依賴中國的狀況。

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最近幾年,國務院一直在研究解決這個問題,但現在我們在全力推動這一計劃。 ”

特朗普總統5月13日把去年5月簽署的行政命令延長一年,這項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所製造的電信設備,包括中國的華為及中興公司。 5月初,特朗普也簽署行政命令,責成美國政府排查大容量電力系統中的安全風險,監控或替換那些採購於不可信任的外國供應商的設備。此舉被認為是有意切割美國電網中的中國設備。

美國會推出一系列法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在行政當局採取一系列措施之際,美國國會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法案,減少有關關鍵產品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2月27日推出“醫療物資供應鏈安全法案”,要求政府了解美國醫療產品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採取措施確保美國醫療物資供應鏈的安全。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克魯茲5月12日提出“2020年本土稀土議案”,要求在美國建立稀土和其它關鍵礦物資源的供應鏈,減少並終止對中國的依賴。

組建國際聯盟?

除此以外,美國也試圖與它的盟友建立一個被稱之為“經濟繁榮網”的“可信任夥伴”聯盟。

美國的盟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將提供20億美元的補助和貸款,支持日本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國內,推進“供應鏈改革”。與此同時,德國等國家也在推進其企業的部分去中國化。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事務教授、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認為,民主國家愈來愈多的人有這樣的看法,即中國利用了國際體系的開放性而又沒有完全遵守其規則,新冠病毒疫情強化了這樣的看法。

他通過電郵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現在,由於中國生產如此多的像個人防護裝備和藥品這樣的關鍵產品,但它又有威脅利用其經濟實力懲罰那些在政治上讓它不高興的國家的記錄,因此,對它的這種擔憂正在日益加劇。”

這位中國問題學者說,在這場危機之後,存在要求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減少某些關鍵物品對中國的依賴的壓力。

從“去中國化”到全面脫鉤?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美國不僅在推動全球產業鏈的“去中國化”,而且有意與中國進行經濟上的脫鉤。

2005到2009年期間擔任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希爾(Christopher Hill)5月13日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愈來愈多嚴厲批評中國的人,包括白宮官員,談論過把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 作為解決美國經濟困境的方法。

儘管這位做過四任大使的前美國高級外交官並不認為,實現經濟轉型的良方是減少與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中心之一的貿易,但他說,“現在,這一夢想至少有可能成為部分現實,因為這個流行病大大擴大了戰略需求的範圍,並削弱了主張自由貿易的論點。”

希爾大使說,中國知道存在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的情緒,這種情緒在它的貿易夥伴中普遍存在,也知道這個流行病正在使脫鉤更接近實現這樣一個事實。

特朗普:我們可以切斷與中國的整個關係

特朗普總統5月14日接受福克斯商業電視頻道的採訪時說,他對中國沒有能夠控制住疫情導致病毒擴散到全球感到非常不滿意。他說,對此,美國有很多可以做的。

這是特朗普在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上做出的迄今為止最為強硬的表態。他在這裡指的可能是切斷與中國的所有經濟關係。他說,如果這樣做了,美國就可以節省5000億美元。這個金額是指美國對華貿易的逆差。

特朗普在這個採訪中還表示,這次的疫情證明他是對的,因為他早就說過,美國不應當有散佈在世界各地的供應鏈,而應當全部在美國。

北京擔心被排除在新世界經濟秩序之外

隨著美國推動與中國的經濟脫鉤以及愈來愈多的國家與美國一道對中國處理疫情的手法提出批評並要求追責,北京擔心中國會被排除在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之外。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原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5月9日舉辦的“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雲峰會上表達了這種擔憂,並告誡說,中國應對此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經濟學部主任李揚在這個論壇上也表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說,正在形成一個把中國和人民幣排除在外的國際聯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5月14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也體現了北京的這種擔憂。由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的這次會議除了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以外,也研究瞭如何提升產業鍊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中國能被排除在新經濟秩序之外嗎?

擔任過美國國防部長戰略規劃特別助理並撰寫了《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大戰略》等多本專著的學者布蘭茲認為,民主國家應當採取謹慎的步驟,減少它們在高科技產品、醫療供應以及軍事物資部件等關鍵領域對專制競爭者的依賴,但是他不認為美國真的想與中國進行全面脫鉤,他也不認為全面脫鉤是可取的。

他還提到,在疫情發生之前就有一些因素在推動美國企業考慮撤出中國,包括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工成本、與中國做生意所面臨的障礙以及兩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在他看來,疫情會鼓勵那些已經在考慮撤出中國的很多公司考慮這樣做,因為疫情使他們確信,情況不會一切照舊。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認為,毫無疑問,目前西方國家及其盟國與中國正在為爭奪影響力以及對新秩序的塑造而進行博弈。在他看來,西方國家及其盟國有義務捆綁在一起,並旗幟鮮明的堅持他們的標準和價值觀,但是把中國排斥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之外的想法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是不可能的。中國太大了,它是每一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太重要而不會被邊緣化。但是,中國在供應鏈中的高度融合以及貿易和投資流動也可能不會像過去那麼強大和普遍。”

這位撰寫了《警訊:為甚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的作者認為,美中之間的所謂貿易戰已經導致相當數量但仍然佔少數的美國企業開始將它們的供應鏈運作多元化,這次的疫情無疑加速了這個趨勢,當然還有很多企業仍然看重中國的人口和市場所帶來的商機。

美國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商學院研究產業鏈管理的高達偉助理教授也認為,中國的經濟及其市場規模使得它難以被排除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外。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畢竟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就算各國企業不在中國生產, 降低產品的'中國成分'以規避風險, 但就消費者市場角度而言, 企業畢竟是以營利為目的, 所以我不覺得各國企業會完全去中國化,然後完全放棄這塊市場大餅,畢竟要找到相同規模大小的市場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外資和外企撤離中國的問題上,高達偉認為,外企會以“漸進式”的方式把在中國的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各地。由於中國的產業鏈與其他國家相比相對完整,而且現階段也不是很容易要找到能取代中國製造能力的國家,因此在一夕之間把這些產能全部轉移出中國是不太可能的。但他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趨勢。

他說:“因為貿易戰跟疫情已讓許多公司感受無法分散風險的窘境, 所以勢必會增加在其他國家產能,例如到東南亞國家或是印度。一旦外企供應鏈完全移出中國, 則失去的外貿訂單亦不容易復返。”

美國的社會學者、悉尼大學副教授巴博尼斯(Salvatore Babones)認為,中國仍然希望向外部世界銷售產品,但它似乎不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國際企業選擇減少在中國的投資並不令人意外。他說,這是中國把自己孤立起來造成的結果。

XS
SM
MD
LG